支樓迦讖

支樓迦讖(約2世紀),簡稱支讖,是中國佛教史上第一個翻譯大乘經典的人。他不僅是一位大乘般若學者和著名翻譯家,而且是嚴持戒律的佛法修持者。公元167年(漢桓帝末年),支讖懷著的高尚願望來到中國洛陽,公元178-189年,譯出大乘經典多部,後不知所終。 支讖所譯梵文,有《般若道行》、《般舟》、《首楞嚴》、《阿閣世王》、《寶積》等十餘部經。 支讖的譯經,首次將"一切皆空"的思想傳入中國,此為當時印度大乘佛教興起的龍樹學系的思想。此種思想一經傳入,與中國固有的老、莊思想相輝映,其後不久,在佛教界掀起研究般若學的高潮。魏晉時期的義學興起和六家七宗的形成,無不與此有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支樓迦讖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約2世紀
  • 信仰:佛教
社會評價,成就及榮譽,

社會評價

支樓迦讖——中國翻譯大乘經典第一人

成就及榮譽

支讖在華期間,還有一些天竺(今印度)或西域人在華譯經和傳教,支讖的譯經,均為大乘經,這當然也反映出他是以般若思想為中心的大乘佛教學者。
【支樓迦讖(漢雒陽)[《高僧傳》卷一]】
支樓迦讖。亦直雲支讖。本月支人。操行純深性度開敏。稟持法戒以精勤著稱。諷誦群經志存宣法。漢靈帝時游於雒陽以光和中平之間。傳譯梵文。出般若道行般舟首楞嚴等三經。又有阿闍世王寶積等十餘部經。歲久無錄。安公校定古今。精尋文體雲。似讖所出。凡此諸經皆審得本旨了不加飾。可謂善宣法要弘道之士也。後不知所終。時有天竺沙門竺佛朔。亦以漢靈之時。齎道行經。來適雒陽。即轉梵為漢。譯人時滯雖有失旨。然棄文存質深得經意。朔又以光和二年。於雒陽出般舟三昧。讖為傳言。河南雒陽孟福張蓮筆受。時又有優婆塞安玄。安息國人。性貞白。深沈有理致。博誦群經多所通習。亦以漢靈之末。游賈雒陽。以功號曰騎都尉。性虛靖溫恭。常以法事為己任。漸解漢言。志宣經典。常與沙門講論道義。世所謂都尉者也。玄與沙門嚴佛調共出法鏡經。玄口譯梵文。佛調筆受。理得音正盡經微旨。郢匠之美見述後代。調本臨淮人。綺年穎悟。敏而好學。世稱安侯都尉佛調三人傳譯。號為難繼。調又撰十慧。亦傳於世。安公稱佛調出經。省而不煩。全本巧妙。又有沙門支曜。康巨。康孟詳等。並以漢靈獻之間有慧學之譽。馳於京雒。曜譯成具定意小本起等。巨譯問地獄事經。並言直理旨不加潤飾。孟詳譯中本起及修行本起。先是沙門曇果。於迦維羅衛國得梵本。孟詳共竺大力譯為漢文。安公雲。孟詳所出。奕奕流便足騰玄趣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