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編輯推薦,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編輯推薦
王平(大學生):我雖然出生在城市裡,對農村和農民都很陌生,但刊發在《中國作家》上的《支書與他的村莊》,卻能吸引我一口氣讀下去。我覺得很振奮,同時也很墓定沉重,其實,每一個領導幹部,只要有責任感,心裡裝著老百姓,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的。
張富華估喇敬(農民):《中國作家》發了一個好東西,這本雜誌在我們農民工手裡傳來傳去,我讀了很多遍,每次心裡都熱呼呼的,我想說,什麼時候都不要忘記了我們農民,我們都很感謝這個作家,他寫出了我們農民的心裡話。
李炳銀(著名評論家):這部作品對於如今依然備受”城中村”困擾的各地領導和同樣正處在“城中村”嘆息的人們來說,都有啟發借鑑作用。對於人們了解中國在城市化進程中一部分人及人的生存方式、生活觀念習慣和命運的轉變情形,都是會有許多幫助的。
田珍穎(著名評論家):作者向我們揭示了一個重大的社會現實。寫這樣題材的本身就需要有膽識、有認識、有頸霉辨高度。通過這部作品,我們看到轉型時期一種新的經濟形式,一種新的人文形式。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關注時代變革,關注社會歷史進程的長篇力作。由《中國作家》發表後,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和關注。
隨著中國城市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村成為城中村,當城市空間得到了擴張去束協乃的同時,我們卻忽視了失去土地的農民。他們該如何生存?他們的精神世界在喧囂的城市中能否尋到一片棲息之地?
本書在探討中國城中村複雜多變的社會現象時,以樸實無華的語言,感人至深、引人入勝的曲折情節,通過對一個城中村的解剖店凳糊迎,生動地反映了村支書高新敏帶領全村村民,在失去土地的情況下,面對著種種矛盾困惑和糾葛,成功完成自救,並最終從鄉村融入城市的艱難心路歷程。
作家筆下的村莊,其實就是整箇中國農村變遷興衰的縮影。作品通過對一個村莊的剖析,提煉出了許多啟人心智的寶貴經驗和深度思考,為解決農村和城中村問題,提供了一個鮮活的模式。本書通過對達翁村的解剖,詳細地報告了村支部書記高新敏帶領全村村民,在失去土地的情況下,成功完成了自救,並最終從鄉村融入城市的艱難心路歷程。作家筆下的村莊,其實就是整箇中國農村端潤宙變遷興衰的縮影。作品通過對一個村莊的求解,提煉出很多開人心智的寶貴嫌頁背經驗和深度思考,為解決農村問題和城中村改造,提供了一個鮮活的模式。
作者簡介
鐵流,1967年12月出生。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山東省作家協會理事。1998年7月,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作品散見於《中國作家》、《十月》、《解放軍文藝》、《報告文學》等多家刊物,併入選人民文學出版社等多家出版社年度作品選本。電影文學劇本《沂蒙小調》已拍攝公映。著有《鐵流中短篇小說選》、《鐵流報告文學選》。長篇報告文學《一個民辦教師的故事》、《中國驅逐艦備忘錄》、《槌下硝煙》、《中國本色》、《支書與他的村莊》出版發表後,受到社會廣泛好評。
其中多部作品被《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光明日報》、《暢銷書摘》、《作家文摘》等報刊連載、選載和評介。曾榮獲2006年度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大獎、2007年度首屆“中國作家鄂爾多斯文學獎優秀作品獎”等多種文學獎項。
目錄
和諧社會的創造者(代序)
引子 我們不是城市的痼疾
第一章 傳統與進步
1.土地崇拜和它的守望者
2.新與舊的碰撞
第二章 地闊群生
1.一個小村的貧窮史
2.22歲的生產小隊長
3.傾斜的村莊
第三章 民降大任
1.富了不能忘了父老鄉親
2.上任伊始
3.好日子勝似過好年
第四章 工商精神
1.“先手”理論
引子 我們不是城市的痼疾
第一章 傳統與進步
1.土地崇拜和它的守望者
2.新與舊的碰撞
第二章 地闊群生
1.一個小村的貧窮史
2.22歲的生產小隊長
3.傾斜的村莊
第三章 民降大任
1.富了不能忘了父老鄉親
2.上任伊始
3.好日子勝似過好年
第四章 工商精神
1.“先手”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