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玫瑰

“支教玫瑰”寓意志願到我國邊區支援當地教育的女老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支教玫瑰
  • 職業:教師
支教玫瑰的來源,新聞回顧,

支教玫瑰的來源

“支教玫瑰”,這是一些人送給支教邊區教育老師趙小亭的“外號”。
是的,比喻恰如其分,玫瑰帶刺卻芬芳。已是第二次放棄暑假去邊遠地區支教的她,不可能不知道其中的艱辛。地區貧困、環境惡劣、人世陌生、意外事故等,這些相信她都有所預計並有所體味。但既選擇遠方,便風雨兼程。如果說趙小亭身上有刺的話,那么她的刺正是用來,也只會用來面對困難:白天在高溫下辛苦地教課,晚上睡在拼湊起來的課桌上;沒有電扇,經常斷水,沒有地方洗澡,無數蚊蟲叮咬……面對這一切,趙小亭沒有畏懼,沒有悲觀,所有的困難,都被她用堅韌一一刺破。

新聞回顧

暑假,趙小亭沒有選擇回家,而是和同學們一起來到貧窮的雲貴高原支教,本來一個月的支教期,她卻再也沒有走出來,如此年輕的生命,永遠長眠在黔南大山深處的布依族苗族山寨——她叫趙小亭,武漢大學大二學生。7月21日,她在貴州支教期間,在崎嶇山路上行走時,被一塊巨石砸中頭部,不幸遇難。而兩個月前的21日,她剛剛度過20周歲生日。
若追及趙小亭遇難的直接原因,只能算是一場意外;但放至其支教事業,生命的意義立馬從平凡中凸現出來,生命的隕落變得格外令人惋惜,亦格外崇高光輝。她,正以生命感染生命,用奉獻傳遞奉獻。我們注意到,系列新聞刊出之後,短短兩日內,近十萬網友紛紛緬懷這位漂亮而又樂於奉獻的女孩,祈禱她在另一個世界能活得幸福快樂。
“支教玫瑰”的芬芳更是顯而易見。她用堅強的信念和樸質的行動鼓勵一同支教的同伴不要放棄,更用自身知識和無私奉獻,關愛村中的學生和“空巢”老人。玫瑰的芬芳因“愛人”而令人格外追崇。
巴金說:“生命的意義在於奉獻而不在於享受。”很明顯,高度讚揚“支教玫瑰”,並不拘於趙小亭支教事業的崇高,以及為此犧牲的偉大,更在於她極有象徵力地代表了新時代中國青年的一種奮發求進的宏大精神。
翻開趙小亭的履歷,作為家中的獨生女,作為被不少社會人士不負責任地另眼看待的90後中的一員,在她短短的20年的人生中,卻寫著長長的榮譽:中共預備黨員、中國青年註冊志願者、學院社團活動積極分子、武大新生丙等獎學金獲得者、女生部幹部、副班長……種種榮譽的背後,她更是以努力學習、敢於吃苦、樂於助人的優秀形象,受到廣泛好評。可以說,支教不過是趙小亭踐行其美好人生觀、價值觀的一個小小的落腳點。因此,從趙小亭身上,我們更是看到了中國青年的主流精神,甚至看到了一種極具生命力的中國希望。
進而言之,我們緬懷“玫瑰”,是因為我們需要“玫瑰”,社會對教育公平、社會進步、經濟發展等等的渴望,需要我們為每一朵“玫瑰”去稱頌去讚美。正因為如此,我們懂得悲傷惋惜,更懂得驕傲自豪。為靚麗的青春定格在20歲而悲傷惋惜,更為芬芳不屈的玫瑰而驕傲自豪,為年輕奉獻的楷模而驕傲自豪。
有些“玫瑰”注定永不凋零,“支教玫瑰”是其中一種。趙小亭便把她的青春和奉獻永遠留在了中國的支教事業中。我們相信,這種“玫瑰”,將被熱愛支教事業的隊伍繼續傳遞下去;即便有一天,支教成為歷史,但代表奉獻精神的玫瑰,依然會在和諧社會的每一個角落,綻放芬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