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大乘論無性釋》,唐玄奘法師譯,共十卷。農曆三月一日,《攝大乘論無性釋》始譯紀念日。
《攝大乘論無性釋》,唐玄奘法師譯,共十卷。農曆三月一日,《攝大乘論無性釋》始譯紀念日。
《攝大乘論無性釋》,唐玄奘法師譯,共十卷。農曆三月一日,《攝大乘論無性釋》始譯紀念日。...
攝大乘論 (Mahāyāna-samgraha-śāstra) 是佛教大乘瑜伽行派的基本論書,簡稱《攝論》,印度無著撰。梵文原本已佚。中國先後有三種漢譯:即北魏佛陀扇多譯,2卷...
攝論師是中國陳隋之際專門弘揚《攝大乘論》的一派學者。創始人是真諦,他的弟子有慧愷等,他們是攝論師的第二代。攝論師的第三代是智愷的弟子智殷等,第四代...
陳·真諦譯《攝大乘論釋》卷十三作顯了智、平等智、回觀智、作事智。隋·笈多譯《攝大乘論釋論》卷九作鏡智、平等智、正觀智、作所應作智。唐·波羅頗密...
此出自攝大乘論本卷下果智分,惟以偈頌示其名稱。廣義釋為:(一)一切法皆隨屬佛之自心,自在無礙之德圓滿。(二)如來身者,圓滿具足常住之德。(三)既已永斷...
另外,無性寫的《攝大乘論釋》中引用了這一品關於三性的說法,可見在無性時代,這一品已經有了。這些都可證明〈慈氏問品〉是後來加上去的。其實,《般若經》有了...
《解脫道論》卷十“五方便品”中,論主從語義、認知對象、活動方式及概念的內涵...[參考資料] 無性《攝大乘論釋》卷二;《唯識論述記》卷四(本);《成唯識論...
《大乘起信論》系以如來藏為一心。無性《攝大乘論釋》卷四則謂阿賴耶識為心。《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卷四十以三義十門論之。其中之三義,即︰(1)二乘之人謂...
又《攝大乘論釋》卷四用遍計所執“無性”之性,“為量所了境性,於彼遍知,方能了別遍計所執決定非有”,即此“無性之性”說為“圓成實相”。據此,“圓...
無性《攝大乘論釋》卷五雲:“自性清淨者:謂此自性,異生位中,亦是清淨。謂真如者,性無變故;是一切法平等共相。”是故從自性涅槃,無為法身言,稱為頓悟。...
(舊譯華嚴經卷二十五“十地品”、大乘入楞伽經卷二、攝大乘論釋卷四(無性造)、大乘法苑義林章卷一末)((參見:三界唯心)586)p2525...
1596 攝大乘論釋論【世親菩薩造 隋 笈多共行矩等譯】 1597 攝大乘論釋【世親菩薩造 唐 玄奘譯】 1598 攝大乘論釋【無性菩薩造 唐 玄奘譯】 1599 中邊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