攔馬村

攔馬村

攔馬村隸屬湖南省邵陽市武岡市頭堂鄉,地處資江河畔、武馬公路旁,是一個轄15個村民小組、1095人的小村。2007年以來,該村因地制宜謀發展,眾志成城搞建設,一年之內籌措建設資金225萬元,掀起新農村建設運動,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經濟社會長足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攔馬村
  • 行政區類別:湖南省邵陽市武岡市頭堂鄉
  • 地理位置:湖南省邵陽市武岡市頭堂鄉
  • 氣候條件:大陸性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
村情概況,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文化教育,人口衛生,村務公開,基層組織,發展重點,

村情概況

攔馬村隸屬湖南省邵陽市武岡市頭堂鄉,地處資江河畔、武馬公路旁,是一個轄15個村民小組、1095人的小村。2007年以來,該村因地制宜謀發展,眾志成城搞建設,一年之內籌措建設資金225萬元,掀起新農村建設運動,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經濟社會長足發展。
2007年初,攔馬村民通過選舉產生了村新農村建設理事會。理事會多次召開村民代表座談會,廣泛徵求民眾意見,集思廣益擬訂了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和年度實施計畫,確定了以道路建設為突破口、以村莊整治為切入點、以支柱產業建設為著力點的新農村建設工作思路,依靠廣大村民的集體智慧和力量共謀新農村、共建新農村,有力地激發了全體村民的主人翁意識和籌資投勞參與建設的主動性,有效地發揮了村民建設新農村的主體作用。
攔馬村與武馬公路近在咫尺,但因一江之隔,村民們要從武馬公路出行得繞近2公里的路程才能上路。修通橫跨資江的大橋,成為攔馬村多年來的夙願。2007年,該村村民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短期內就籌措資金100餘萬元,建成了一座耗資175萬元、長82.8米、橫跨資江的攔馬大橋,大小車輛、各類人群出入自如。架橋之後又得修路。在市交通局納入通暢工程的支持下,村民們籌資投勞啟動村道建設工程,人均籌資300元,高標準硬化了一條長800米、寬6米、厚24公分的村道。在市新農辦免費提供綠化樹苗的支持下,對新修村道兩旁進行了綠化,並按照街道標準,在村道兩旁安裝了高桿路燈,將攔馬村主院落的街道修葺一新。時至冬日,村理事會根據村民閒暇時間,選擇確定攔馬江院落啟動了村莊整治行動,院落內人均籌資200元,拓改院落主巷道3條、1700餘米,並在武馬公路進村入口處新修了氣度恢弘的攔馬村牌坊;在院落中心修建了村民活動場所和升旗台,修訂完善了村規院訓,並用大理石碑銘刻在升旗台前,引領文明鄉風發展。
根據離城較近,且有山有江、風景秀麗的特點,確定了以發展觀光休閒農業為主的產業發展思路,大力實施招商興村、科技強村、產業富村戰略。年內,先後邀請農業、畜牧等方面的技術專家,舉辦實用技術培訓班,培訓村民,推廣新優技術、新優品種,致力提高村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增強創業致富能力。年內訂單生產優質稻800畝,新擴優質油菜300畝,開發無病毒臍橙300畝,新引進良種母豬36頭,新增規模養豬戶11戶,促進了村民收入大幅增長,年人均純收入達3970元,較上年增長19%。招商引資興建了裝機容量100千瓦的九龍電站,新增就業崗位10個,年新增村集體收入3萬元。現正動工開發釣魚山莊、沿江風光帶等休閒觀光農業。
從武馬公路旁經過的人們,都會被雄偉的攔馬大橋、氣派的攔馬村牌坊、莊嚴的升旗台、靚麗的街道所吸引,會產生髮現世外桃源的驚喜。2008年,攔馬村正式被武岡市委、市政府從市本級示範村升格為省級新農村建設示範村。

自然資源

截止2010年底,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74畝(其中:田160畝,地114畝),人均耕地0.66畝,主要種植糧、蔗、煙、茶等作物;擁有林地866.5畝,其中經濟林果地91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22畝,主要種植茶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5畝,其中養殖面積5畝;其他面積2967.5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0年底,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95戶通水。有95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95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5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50戶。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截止2010年底,距離最近的車站2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輛,拖拉機2輛,機車20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6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6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38 畝。
該村到2010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6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69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72.1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23.1萬元,占總收入的71.5%;畜牧業收入25萬元,占總收入的14.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600頭,肉牛20頭,肉羊40頭);林業收入2萬元,占總收入的1.2%;第二、三產業收入8萬元,占總收入的4.6%;工資性收入11萬元,占總收入的6.4%,其他收入3萬元,占總收入的1.8%。農民人均純收入26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0人,到雲南省外務工10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煙、茶、蔗,主要銷往昌寧縣內。2010年煙、蔗、茶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93.1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54%。該村發展煙、茶、蔗特色產業。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新慶國小,中學生就讀到勐統中學。截止2010年底,該村距離中學3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0人,其中小學生14人,中學生6人。

人口衛生

截止2010年底,該村有農戶95戶,共有鄉村人口429人,其中男性226人,女性203人。其中農業人口425人,勞動力230人。該村均為漢族。
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417人,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89人;享受低保26人;五保戶6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2公里,距離鎮衛生院2公里。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95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29.1畝。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 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截止2010年底,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8人,黨員中男黨員3人,女黨員5人。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村內基礎設施薄弱,主要表現在進村道路為未硬化的土路。2、產業發展滯後、農民的科技意識淡薄。3、村內衛生條件差,人民民眾看病難。
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產、生活條件;2、大力發展茶葉、香料煙、甘蔗、畜牧業產業;3、加強農民實用科技培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