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睛

攀睛,病症名。即胬肉攀睛。本病為目中胬肉由眥角橫貫白睛,攀侵黑睛,故名。

簡介,胬肉攀睛,診斷依據,[鑑別診斷],[中],[西],辨證論治,[中],[西],

簡介

見《原機啟微》
攀睛

胬肉攀睛

(西醫病名:翼狀胬肉)
胬肉攀睛的病名首見於《銀海精微》。又名胬肉侵睛外障、攀睛、老肉板睛等。
胬肉攀睛是因風熱、濕熱或心火上攻於目所致。以眥部白睛上長出蟬翼狀瘀肉,橫貫白睛為主要表現的外障類疾病。
本病相當於西醫學所說的翼狀胬肉。

診斷依據

1.男多於女,單眼或雙眼發病,常見於戶外工作的成年人。 原因不明。可能與風沙、煙塵、陽光、紫外線等長期刺激有關。
2.多發於大眥,但亦有生於小眥或兩眥同時發生者。
3.一般無自覺症狀,或僅有癢澀感。胬肉侵及黑睛或遮蔽瞳神時,可有視物不清。
4.眥內赤脈如縷,瞼裂白睛上起膜,日漸變厚,並有血絲相伴,紅赤高起,形成三角形肥厚胬肉組織,基底位於眥部,體部橫過白睛,尖端漸向黑睛攀侵。
5.胬肉頭高尖體厚,紅赤顯著,澀癢流淚者,多發展迅速,可於短期內侵及黑睛中央,遮蔽瞳神,影響視力;若胬肉頭部鈍圓,體薄如蟬翼,色白或淡紅,多發展緩慢,或始終停留在黑睛邊緣部,不影響視力。

[鑑別診斷]

[中]

1.赤脈傳睛:為眥部赤脈橫侵白睛,非片狀瘀肉,紅赤明顯。
2.黃油障:多見於老年人,為白睛眥部生長斑塊,色黃如油脂,不侵黑睛,不影響視力。

[西]

診斷容易,須予假性胬肉相鑑別。後者可發生在角膜緣任何部位,為球結膜與角膜因炎症或損傷而導致的粘連,故胬肉下可通過探針,而真性胬肉則不能。

辨證論治

[中]

1.氣輪風熱證:胬肉初起,漸見脹起,紅赤澀癢,多眵多淚,舌苔薄黃,舌尖紅赤,脈數。疏風清熱。
2.血輪實熱證:胬肉頭尖高起,體厚而大,赤瘀如肉,生長迅速,癢澀不舒,眵多粘連,口渴欲飲,便秘尿赤,舌紅苔黃,脈洪數。清熱瀉火。
3.血輪虛熱證:胬肉淡紅,時輕時重,澀癢間作,心中煩熱,口舌乾燥,舌紅少津,脈細數。滋陰降火。

[西]

1.靜止期:無症狀不必治療。當有炎症刺激時可點0.25%氯黴素與0.5%可的松眼藥水、夜晚可塗四環素可的松眼膏。
2.進行期:一般先採用以上藥物治療,如進展較晚,應作手術治療,但手術後有5-20%的復發率,因此術後可點1:2000噻替哌液,0.5%可的松液,或用絲裂黴素(mitomycin)液(0.2mg/ml),一日三次共一周,或β射線(90鍶)照射,以防止復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