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杭嘉湖南排後續西部通道工程是補齊杭州城西區域防洪排澇短板、保障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水安全的重要基礎設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擴大杭嘉湖南排後續西部通道工程
- 總投資:115億元
工程背景,工程簡介,建設歷程,價值意義,
工程背景
杭州城西區地處山區與平原交接處,地勢低洼、河網密布,面臨“上游來水急、中間地勢低、下游排不快”的困境,歷來是杭州城市防洪的“老大難”問題。隨著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的發展,建設與杭州現代化城市副中心目標定位相適應的防洪排澇工程體系的需求越來越迫切,通過建設洪澇水高速外排通道解決城西內澇問題的需求越來越迫切。
2015年,“新辟深隧排水通道,將城西澇水以最短途徑、最快速度強排入錢塘江”的治澇思路首次提出。此後,省市有關部門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深入論證城西南排工程的科學性可行性,先後邀請了鈕新強、龔曉南、吳志強、胡春宏等國內權威的院士、專家深入開展研究。經過反覆研究論證,最終認為城西南排工程規劃依據充分,是解決城西防洪排澇問題的關鍵手段和可行途徑,工程方案布局合理,風險可控。建設城西南排工程,勢在必行。
工程簡介
擴大杭嘉湖南排後續西部通道工程(以下簡稱“城西南排工程”)總投資115億元,總體呈“Y”型布局,主要將城西區域洪水通過骨幹河道工程及深隧排至錢塘江,排澇能力300立方米每秒。工程直接受益人口近百萬人,直接受益面積約213平方公里。此次率先開工部分為南北線工程,總投資約77.9億元。
城西南排工程給出了城市內澇治理的“杭州答案”。通過進水口收集洪水,經深埋隧洞南排錢塘江,從而降低河網水位。經河網水動力模型充分研究論證,在骨幹河流匯水節點和城市低洼易澇點附近建設九曲洋港等5個進水口。這些進水口猶如巨型“漏斗”,收集河網洪水。
在充分利用現有河網水系的基礎上,水利專家把目光從地上轉移到了地下,大膽提出了用深層隧洞排水方式打通地下排澇“大動脈”。綜合考慮現有的捷運等基礎設施和經濟、地質、運維等因素,決定在水平面以下55米深的地方,利用國內最大直徑的雙護盾硬岩隧洞掘進機(TBM)施工技術建設排洪隧洞。
據介紹,城西南排工程是國內首個實施的深隧排澇項目,也是國內排澇規模最大、洞徑最大和埋深最大的深層隧洞排水系統工程。參建單位按照“統一規劃、分線立項、分步建設、同步建成”的原則一體推進南北線和西線項目建設,緊鑼密鼓推進,逐項攻關一項項“卡脖子”的行業難題:TBM隧洞襯砌結構設計、超深基坑圍護結構設計,以及建成後的深埋輸水隧洞檢修等技術難題。隨著工程的開工,建設者們也將繼續秉持這股科學求實的精神,迎接接下來的一系列挑戰。
城西南排工程不僅是座防洪排澇重器,還將成為活水繞城、提升居民幸福感的重要源泉。原來,工程在設計之初,便充分考慮了生態功能,通過反向配水從錢塘江自流引水至城西河網,採用高效澄清處理工藝引入城西河網。反向引水時間每年可以超過300天,具備25立方米每秒以上的能力,將有效改善城西河網水生態環境。
城西南排工程南北線工程北起餘杭塘河與九曲洋港交匯處,南至錢塘江九溪段,主要包括九曲洋港、顧家橋港、留下河三個進水口,長約18公里、襯後洞徑11米的排澇深隧及九溪出水口樞紐。
為了減少工程九溪出水口布置對涌潮的影響,工程在國內首次提出強涌潮區域“涌潮重塑”的理念。通過採用水文和河床演變分析、建立涌潮數學模型和物理模型試驗等手段研究,微調細化工程出水口平面布置,豐富完工後九溪段涌潮景觀的多樣性,重塑九溪岸段涌潮基本形態,保留錢塘江涌潮景觀。
建設歷程
2022年11月2日,擴大杭嘉湖南排後續西部通道工程南北線在浙江省杭州餘杭正式開工。
2023年11月29日,浙江省擴大杭嘉湖南排後續西部通道(西線)工程開工建設。
價值意義
工程建成後,可保障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防洪排澇安全,改善城西區域河網水生態環境。強大的強排能力,對整個杭嘉湖流域防洪來說都舉足輕重。工程改變了城西洪水北排入太湖的現狀,與杭州三堡、八堡排澇泵站聯動,可以將杭州地區的強排能力提升至750立方米每秒,極大減輕太湖流域防洪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