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居民消費的財稅金融政策研究》系統、全面地研究了擴大居民消費需求的財稅政策與金融政策,具體內容包括:其一,對我國居民消費現狀進行了全方位的解讀,包括消費水平、消費結構以及居民消費率的變化;其二,對制約我國居民消費的財稅金融因素進行了統計分析、理論分析與實證研究;其三,對擴大居民消費需求的財稅政策與金融政策,在提出政策思路的同時,進行了政策的理論分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擴大居民消費的財稅金融政策研究
- 外文名:A Research on Fiscal&Tax Policies and Financial Policies for Expanding Household Consumption Demand
- 作者:李雄軍
- 出版日期:2013年1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60632254, 9787560632254
- 品牌: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
- 出版社: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
- 頁數:120頁
- 開本:16
- 定價:25.0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內容簡介
《擴大居民消費的財稅金融政策研究》可供政府巨觀經濟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和財經傳媒記者參考使用,也可供西方經濟學、政治經濟學、國民經濟學、公共管理學等相關專業研究生研究參考,還可作為經濟學與公共管理學本科生財政學、金融學、公共政策學等課程的課外閱讀參考書。
圖書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義
1.3 研究對象
1.4 研究視角、方法與思路
1.4.1 研究視角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思路與結構安排
第2章 相關文獻述評
2.1 主流消費理論的發展
2.1.1 絕對收入假說
2.1.2 相對收入假說
2.1.3 生命周期假說
2.1.4 持久收入假說
2.1.5 隨機遊走假說
2.1.6 預防性儲蓄假說
2.1.7 流動性約束假說
2.2 後凱恩斯主義的消費理論
2.2.1 卡萊茨基的消費理論
2.2.2 溫特勞布的消費理論
2.3 我國居民消費需求不足的原因綜述
2.3.1 居民收入分配不均
2.3.2 居民收入不足
2.3.3 收入不確定與大額剛性支出
2.3.4 流動性約束
2.3.5 政府支出對居民消費的擠出效應
2.3.6 人口年齡結構上的原因
2.3.7 消費環境的制約
2.4 擴大居民消費需求的財稅政策綜述
2.5 擴大居民消費需求的金融政策綜述
2.6 對已有研究的評述
第3章 我國居民消費現狀分析
3.1 消費水平的變化
3.1.1 居民消費支出的變化
3.1.2 人均GDP與人均可支配收入變化
3.1.3 人均消費支出與居民消費傾向的變化
3.1.4 城鄉內部不同收入組居民平均消費傾向的變化
3.1.5 城鄉思格爾係數的變化
3.2 消費結構的變化
3.2.1 我國城鄉居民家庭消費支出結構的縱向比較
3.2.2 我國城鄉居民家庭消費支出結構的橫向比較
3.3 我國居民消費率的變化
3.4 對我國居民消費的總體評價
第4章 制約我國居民消費需求的財稅金融因素
4.1 制約我國居民消費需求的財稅因素
4.1.1 財政收入的高速增長
4.1.2 稅制結構不合理
4.1.3 行政管理支出的高速增長
4.1.4 民生支出比重偏低
4.2 制約我國居民消費需求的金融因素
4.2.1 貨幣供給不足
4.2.2 股票市場的糟糕表現
4.2.3 其他金融因素
4.3 本章小結
第5章 擴大居民消費需求的財稅政策
5.1 降低財政收入的增長速度
5.1.1 整頓非稅收入
5.1.2 以房產稅代替土地出讓金
5.2 調整稅制結構
5.2.1 增加直接稅所占稅收收入比重
5.2.2 降低商品稅所占稅收收入比重
5.3 調整財政支出結構
5.3.1 控制行政管理支出
5.3.2 減少生產建設方面的財政支出
5.3.3 增加與最佳化民生方面的財政支出
5.3.4 取消出口退稅
5.4 本章小結
第6章 擴大居民消費需求的金融政策
6.1 適度放鬆貨幣供給
6.2 在貨幣充裕的前提下積極開展利率市場化
6.2.1 開展利率市場化所需的貨幣供給環境探討
6.2.2 銀行存貸利差變化對各部門間收入分配和居民收入的影響
6.2.3 銀行信貸的客戶結構和規模變化對居民間收入分配和居民收入的影響
6.3 發揮股票市場在提高居民收入上的作用
6.3.1 通過股票市場的發展來提高居民的工資性收入
6.3.2 通過股票市場的發展來提高居民的財產性收入
6.3.3 股票市場可以促進消費需求與居民收入之間的良性互動
6.3.4 發展股票市場的具體建議
6.4 建立擴大消費信貸的長效機制
6.4.1 保持一個鼓勵信貸合理擴張的商業銀行監管環境
6.4.2 調低商業銀行對個人債權的風險權重
6.4.3 積極推動消費信貸資產證券化
6.5 發揮人壽保險市場在降低居民支出不確定性上的作用
6.5.1 注重宣傳引導
6.5.2 完善政策支持
6.6 本章小結
第7章 結論與展望
7.1 結論
7.1.1 結論
7.1.2 創新之處
7.2 研究不足與展望
7.2.1 研究不足
7.2.2 展望
附錄
附錄1 居民消費率(Yt)與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比重(X1t)一覽表
附錄2 我國行政管理支出的灰色預測
參考文獻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義
1.3 研究對象
1.4 研究視角、方法與思路
1.4.1 研究視角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思路與結構安排
第2章 相關文獻述評
2.1 主流消費理論的發展
2.1.1 絕對收入假說
2.1.2 相對收入假說
2.1.3 生命周期假說
2.1.4 持久收入假說
2.1.5 隨機遊走假說
2.1.6 預防性儲蓄假說
2.1.7 流動性約束假說
2.2 後凱恩斯主義的消費理論
2.2.1 卡萊茨基的消費理論
2.2.2 溫特勞布的消費理論
2.3 我國居民消費需求不足的原因綜述
2.3.1 居民收入分配不均
2.3.2 居民收入不足
2.3.3 收入不確定與大額剛性支出
2.3.4 流動性約束
2.3.5 政府支出對居民消費的擠出效應
2.3.6 人口年齡結構上的原因
2.3.7 消費環境的制約
2.4 擴大居民消費需求的財稅政策綜述
2.5 擴大居民消費需求的金融政策綜述
2.6 對已有研究的評述
第3章 我國居民消費現狀分析
3.1 消費水平的變化
3.1.1 居民消費支出的變化
3.1.2 人均GDP與人均可支配收入變化
3.1.3 人均消費支出與居民消費傾向的變化
3.1.4 城鄉內部不同收入組居民平均消費傾向的變化
3.1.5 城鄉思格爾係數的變化
3.2 消費結構的變化
3.2.1 我國城鄉居民家庭消費支出結構的縱向比較
3.2.2 我國城鄉居民家庭消費支出結構的橫向比較
3.3 我國居民消費率的變化
3.4 對我國居民消費的總體評價
第4章 制約我國居民消費需求的財稅金融因素
4.1 制約我國居民消費需求的財稅因素
4.1.1 財政收入的高速增長
4.1.2 稅制結構不合理
4.1.3 行政管理支出的高速增長
4.1.4 民生支出比重偏低
4.2 制約我國居民消費需求的金融因素
4.2.1 貨幣供給不足
4.2.2 股票市場的糟糕表現
4.2.3 其他金融因素
4.3 本章小結
第5章 擴大居民消費需求的財稅政策
5.1 降低財政收入的增長速度
5.1.1 整頓非稅收入
5.1.2 以房產稅代替土地出讓金
5.2 調整稅制結構
5.2.1 增加直接稅所占稅收收入比重
5.2.2 降低商品稅所占稅收收入比重
5.3 調整財政支出結構
5.3.1 控制行政管理支出
5.3.2 減少生產建設方面的財政支出
5.3.3 增加與最佳化民生方面的財政支出
5.3.4 取消出口退稅
5.4 本章小結
第6章 擴大居民消費需求的金融政策
6.1 適度放鬆貨幣供給
6.2 在貨幣充裕的前提下積極開展利率市場化
6.2.1 開展利率市場化所需的貨幣供給環境探討
6.2.2 銀行存貸利差變化對各部門間收入分配和居民收入的影響
6.2.3 銀行信貸的客戶結構和規模變化對居民間收入分配和居民收入的影響
6.3 發揮股票市場在提高居民收入上的作用
6.3.1 通過股票市場的發展來提高居民的工資性收入
6.3.2 通過股票市場的發展來提高居民的財產性收入
6.3.3 股票市場可以促進消費需求與居民收入之間的良性互動
6.3.4 發展股票市場的具體建議
6.4 建立擴大消費信貸的長效機制
6.4.1 保持一個鼓勵信貸合理擴張的商業銀行監管環境
6.4.2 調低商業銀行對個人債權的風險權重
6.4.3 積極推動消費信貸資產證券化
6.5 發揮人壽保險市場在降低居民支出不確定性上的作用
6.5.1 注重宣傳引導
6.5.2 完善政策支持
6.6 本章小結
第7章 結論與展望
7.1 結論
7.1.1 結論
7.1.2 創新之處
7.2 研究不足與展望
7.2.1 研究不足
7.2.2 展望
附錄
附錄1 居民消費率(Yt)與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比重(X1t)一覽表
附錄2 我國行政管理支出的灰色預測
參考文獻
文摘
著作權頁:
4.2.3其他金融因素
1.近年來對商業銀行的監管標準趨嚴
經過外匯儲備註資、引入戰略投資者和公開上市以後,我國商業銀行近十年在保持良好增速的同時,不良資產餘額和比例連續實現雙降。自2003年中國銀監會成立以來,我國商業銀行的監管標準也在逐年提升,尤其是在2009年7月以後。這在規範銀行發展的同時也給整個經濟和居民消費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商業銀行發放貸款時,不僅需要保持75%的貸存比,還要符合“三個辦法一個指引”(《固定貸款管理辦法》、《流動資金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個人貸款管理暫行辦法》以及《項目融資指引》)中的相關規定,這些措施對貸款安全性的重視有餘,而對包括消費貸款在內的貸款發放的激勵不足。
中國銀監會多次表示,應始終將保持銀行業資本充足作為日常監管的重要方面來抓,應不斷提出動態資本、動態撥備等一系列監管要求。2009年12月,中國銀監會發布《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信息披露指引》,在並表範圍、資本構成、風險暴露評估等方面向國際慣例靠攏。一系列旨在加強對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指引”頻出,對商業銀行的監管標準日趨嚴厲。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的《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規定了我國各商業銀行應當保持8%的最低資本要求、2.5%的儲備資本要求和0~2.5%的逆周期資本,國內系統重要性銀行還應當計提1%的附加資本,這大大超越了2003年12月27日開始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中資本充足率不得低於8%的規定。
可以較容易地分析出,對商業銀行的監管標準趨嚴與央行收縮貨幣供給一樣,都會使資金價格(即利率)變高,使資金供給規模變小,從而對經濟產生收縮效應。由資本充足率=(總資本一資本扣除項)/風險加權資產×100%可知,同樣的銀行資本在8%的資本充足率的要求下,可以支持12.5倍風險加權資產,而11.5%的資本充足率,就只能支持8.6956倍(約數)的風險加權資產。除此之外,通過大幅度提高監管資本工具的質量要求,包括各類資本工具合格標準、資本扣除項目等,可以縮小資本充足率的分子——資本,通過提高商業銀行資產的風險權重,可以放大資本充足率的分母——風險加權資產,從而降低商業銀行原有的資本充足率,迫使銀行不斷地補充自身資本,同時縮小銀行的經營槓桿,對經濟金融起到了緊縮效應。如果整個經濟金融都在收縮,消費也難以獨善其身。同時,利率的抬高,放大了居民消費時面臨的流動性約束,增加了居民進行消費信貸時的成本,對居民消費起到了較強的緊縮效應。同時,利率的抬高增加了企業的借貸成本,最終影響居民收入,並抬高企業所提供產品或服務的價格,兩者都對消費帶來較為嚴重的不利影響。
4.2.3其他金融因素
1.近年來對商業銀行的監管標準趨嚴
經過外匯儲備註資、引入戰略投資者和公開上市以後,我國商業銀行近十年在保持良好增速的同時,不良資產餘額和比例連續實現雙降。自2003年中國銀監會成立以來,我國商業銀行的監管標準也在逐年提升,尤其是在2009年7月以後。這在規範銀行發展的同時也給整個經濟和居民消費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商業銀行發放貸款時,不僅需要保持75%的貸存比,還要符合“三個辦法一個指引”(《固定貸款管理辦法》、《流動資金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個人貸款管理暫行辦法》以及《項目融資指引》)中的相關規定,這些措施對貸款安全性的重視有餘,而對包括消費貸款在內的貸款發放的激勵不足。
中國銀監會多次表示,應始終將保持銀行業資本充足作為日常監管的重要方面來抓,應不斷提出動態資本、動態撥備等一系列監管要求。2009年12月,中國銀監會發布《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信息披露指引》,在並表範圍、資本構成、風險暴露評估等方面向國際慣例靠攏。一系列旨在加強對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指引”頻出,對商業銀行的監管標準日趨嚴厲。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的《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規定了我國各商業銀行應當保持8%的最低資本要求、2.5%的儲備資本要求和0~2.5%的逆周期資本,國內系統重要性銀行還應當計提1%的附加資本,這大大超越了2003年12月27日開始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中資本充足率不得低於8%的規定。
可以較容易地分析出,對商業銀行的監管標準趨嚴與央行收縮貨幣供給一樣,都會使資金價格(即利率)變高,使資金供給規模變小,從而對經濟產生收縮效應。由資本充足率=(總資本一資本扣除項)/風險加權資產×100%可知,同樣的銀行資本在8%的資本充足率的要求下,可以支持12.5倍風險加權資產,而11.5%的資本充足率,就只能支持8.6956倍(約數)的風險加權資產。除此之外,通過大幅度提高監管資本工具的質量要求,包括各類資本工具合格標準、資本扣除項目等,可以縮小資本充足率的分子——資本,通過提高商業銀行資產的風險權重,可以放大資本充足率的分母——風險加權資產,從而降低商業銀行原有的資本充足率,迫使銀行不斷地補充自身資本,同時縮小銀行的經營槓桿,對經濟金融起到了緊縮效應。如果整個經濟金融都在收縮,消費也難以獨善其身。同時,利率的抬高,放大了居民消費時面臨的流動性約束,增加了居民進行消費信貸時的成本,對居民消費起到了較強的緊縮效應。同時,利率的抬高增加了企業的借貸成本,最終影響居民收入,並抬高企業所提供產品或服務的價格,兩者都對消費帶來較為嚴重的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