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詠懷·悲歌渡遼水

擬詠懷二十七首》是庾信仿阮籍《詠懷八十二首》之作,此詩為第十首,抒發了寫出自己出使西魏,不能南歸的惆悵悲哀的心境。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擬詠懷·悲歌渡遼水
  • 作者:庾信
  • 創作年代:南北朝
  • 文學體裁:五言古風
作品全文,白話譯文,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全文

悲歌度遼水,弭節出陽關。
李陵從此去,荊卿不復還。
故人形影滅,音書兩俱絕。
遙看塞北雲,懸想關山雪。
遊子河樑上,應將蘇武別。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回首告別故國之後,不但故人的形影不可再見,連音信也將永遠斷絕。在送別中,庾信即是李陵,李陵即是庾信。他所傳達的內在情感,無論是思想立意,還是語言形式,幾乎就是哪怕贊與蘇李別詩的複寫。開篇二句寫荊軻在悲歌中渡過易水,李陵率師走過陽關,其中不也正隱含著庾信的身影嗎?妙在下面二句將二事的對偶順序顛倒過來,避免了簡單呆板的敘事結構,著重強調他們從此不能再回到故國,這種重疊反覆的章法,是蘇李詩的特色之一,而庾信一旦涉及這一主題,皆會抒寫自己的李陵之悲。

作品賞析

“悲歌度遼水”,“遼水”,即今遼河,在今遼寧省境內,這裡當泛指北方邊塞之地。“悲歌”,悲痛的心情。庾信對梁元帝都江陵後由希望變為失望,而西魏卻虎視江南,庾信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出使的。“弭節出陽關”,“弭節”,緩步徐行,屈原《離騷》:“吾令羲和弭節徘徊,翱翔容與。”“陽關”,古關名,西漢置,在今甘肅省敦煌西南,與玉門關同為通西域的門戶,此處泛指北方邊關。這二句說自己是懷著悲痛的心情出使西魏的。“李陵從此去”,《漢書.李陵傳》:“陵字少卿,,少為侍中建章監。善騎射,愛人,謙讓下士,甚得名譽。率步卒五千人出塞,與匈奴戰,乃降匈奴中。”李陵是因戰敗而被迫投降的。“荊卿不復還”,“荊卿”,燕國人對荊軻的稱謂。荊軻入秦刺秦王,燕太子餞之易水,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句說荊軻一去不還。這二句說自己如李陵、荊軻一樣離開故國,再也無法復歸。
“故人形影滅”,“故人”,舊友、老朋友。“形影”,形象、模樣。“滅”,消失。這句說梁朝時的老朋友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的形象已在這句的記憶中漸次模糊消失了。“音書兩俱絕”,“音書”即書信,這句說自己和故友之間雙方都沒有書信往來。“遙看塞北雲,懸想關山雪”,“塞北”,借指自己所在的北方,“關山”,邊關山口,這裡指江南故國與北國往來的必經之地。這二句說,自己仰首遙望著塞北的浮雲,心裡卻想著那南北往來路途上的白雪,暗喻南北兩隔絕的境況。“遊子河樑上,應將蘇武別”,“河梁”,本指橋樑,後亦指送別之地的代稱。傳李陵作《與蘇武詩》:“攜手上河梁,遊子暮何之?”這二句即用其意,而非實用其事,說自己如李陵那般,只能將蘇武送別,而自己卻永遠不能回歸故國了。
此詩起首便雲“悲歌度遼水”,直抒胸臆,猶如給全詩定了調子,整首詩便是一首悲歌,所引用的典故,李陵和荊卿本身的事跡亦都是一曲悲歌。作者點出自己出使西魏不久,西魏便派兵攻陷江陵,元帝被害,梁朝滅亡,自己亦如李陵和荊軻一樣,再也無法回歸故國。這首詩內容並不複雜,詩中只用了人們所熟知的李陵、荊軻的典故,全詩的主調非常清楚——無法回歸哀傷。結尾用李陵送別蘇武詩的典故,表明自己永遠也不能回國了,正如本詩開頭相銜接,顯得全詩很緊湊。
在用典上,粗看此詩用李陵和荊軻似乎不是很貼切的,因為庾信由梁到魏的身份與使命與李陵、荊軻大不相同,庾信在這裡不過是用其永不能回歸故國之意,是虛用其意,而不能坐實了去相比類。庾信在詩、賦中不僅大量用典,而且運用得恰當靈活,此詩便是一例。另外,此詩在韻上也與《擬詠懷》其它作品不同,中間換韻,前兩聯用“關”、“還”為韻腳,平聲;後三聯改用“絕”、“雪”、“別”為韻腳,入聲。此詩由平聲轉入聲,讀來有種心情低沉壓抑之感。而韻腳的轉換,也正將本詩為前後兩個部分。前部分為出使西魏的慷慨悲歌,後部分則為不能回歸的“絕”、“別”之曲。

作者簡介

庾信(公元五三一年~公元五八一年),字子山,祖籍南陽新野(今河南新野),南北朝文學家。庾信早年曾任梁湘東國常侍等職,陪同太子蕭綱(梁簡文帝)等寫作一些綺艷的詩歌。梁武帝末,侯景叛亂,庾信時為建康令,率兵禦敵,戰敗。建康失陷,他被迫逃亡江陵,投奔梁元帝蕭繹。公元五五四年(元帝承聖三年)他奉命出使西魏,抵達長安不久,西魏攻克江陵,殺蕭繹。他被留在長安,官至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故又稱“庾開府”。庾信被強留於長安,永別江南,內心很是痛苦,再加上流離顛沛的生活,使他在出使西魏以前和以後的思想、創作上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庾信出使西魏以前的作品存者不多,一般沒有擺脫“宮體詩”的影響,迄今被傳誦的詩賦,大抵是到北方後所作,這些作品從思想內容到藝術風格都和早年有所不同。他的詩歌代表作有《擬詠懷》二十七首,雖屬模擬阮籍,實則全是感嘆自己的身世。他的樂府歌行,常常使用比興手法自悲身世,如《怨歌行》、《楊柳歌》等。庾信到北方以後的詩歌蒼勁沉鬱,和他經歷戰亂及對北方景物有較深的感受有關,佳作有《郊行值雪》、《望野》、《燕歌行》、《同盧記室從軍》。他的一些小詩寫得親切動人,很少用典,如《寄王琳》、《寄徐陵》、《和侃法師三絕》、《重別周尚書二首》等,都很著名。庾信在辭賦方面的成就並不亞於詩歌,他的抒情小賦如《枯樹賦》、《竹杖賦》、《小園賦》和《傷心賦》等,都是傳誦的名作,著名的《哀江南賦》是其代表作。庾信又是南北朝駢文大家,他的文風以講究對仗和幾乎處處用典為特徵,其文章多為套用文,但常有抒情性和文學意味。今本《庾子山集》以《四部叢刊》影印明代屠隆本為最早。《增訂四庫簡明目錄標註》講到明有汪刊本,共十二卷;還有朱曰藩刊本,僅六卷,有詩無文。此外還有明代張溥所刻《漢魏六朝百三家集》本,稱《庾開府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