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詩是鮑照《擬行路難》第二首。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擬行路難·剉檗染黃絲
- 創作年代:南朝宋
- 作品出處:樂府詩集
- 作者:鮑照
作品全文,注釋,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全文
銼檗染黃絲,黃絲歷亂不可治。
我昔與君始相值,爾時自謂可君意(1)。
結帶與我言,死生好惡不相置。
今日見我顏色衰,意中索寞與先異(2)。
還君金釵玳瑁簪,不忍見之益愁思(3)。
注釋
(1)銼cuò:折傷。鍘切,斬剁。檗bò:木名。即黃檗。也稱黃柏。芸香科,落葉喬木,羽狀複葉,開黃綠色小花,木材堅硬,莖可制黃色染料,樹皮入藥。染:塗染。黃絲:染成黃色的蠶絲。染成黃色的葛藤纖維。歷亂:經歷動亂。紛亂,雜亂。治:治理。整治。昔:往昔。君:君子。夫君。始:開始。初。相值:猶相遇。指相當;相匹敵。值,遇到,碰上。價值相當。爾時:猶言其時或彼時。爾,那。其。自謂:自我稱謂。自己認為。可君意:可以符合夫君的心意。可意,指合意,中意。
(2)結帶:結系衣帶(時)。與我言:與我言語說。死生:生死。好惡:喜好和厭惡。好與壞。相置:互相棄置不用。置,棄,放棄。顏色:容顏和姿色。衰:衰老。衰敗。意中:情意之中。心裡。意料之中。索寞:寂寞蕭索。索漠,索然無味和冷漠。與先異:與先前迥異。與先前大不同。
(3)還:歸還。送還。君:君子,夫君。金釵:黃金的髮釵。婦女插於髮髻的一種金制首飾﹐由兩股簪子合成。玳瑁簪:玳瑁殼製作的髮簪。均為貴重的首飾也。不忍:不忍心。見之:看見它們。益:有益於。增加。愁思:憂愁的思緒。
作品賞析
而鮑照這首詩里的女人卻不是如此,嚴格地說,他雖然襲用了棄婦詩慣用的寫作手法,卻不能說是棄婦詩。因為,詩里的那個男人,並沒有棄她而只是“意中錯漠”而已,錯漠者,索莫也,也就是有些失落,這其實是很正常的現象,恐怕女子對於自己容顏的流失,也不會不“錯漠”吧。可是女子卻有些不講理,她不允許男子的錯漠,不允許感情有一絲一毫地與以往不同。這種蠻橫來源於她的天真,天真到她真的相信“與君始相值”的時候,君感到可意的完全是他這個人,天真到相信承諾可以永遠不變。
這是一個乾脆的女子,在一開始的時候,也很自信,相信自己“可君意”,愛情在這裡沒有卿卿我我,纏綿悱惻,所以,分手的時候,亦是毅然決然,也許她有點太絕情了,有點小題大做了,她的人生來乾淨和冰涼,容不得一點灰塵和模糊。這樣的女子,好似陽光下一塊帶角的玻璃,冰涼地硬,會傷人,也會傷自己,卻仍抑制不住陽光下熠熠的色彩,那種因為冷,因為傷痕才有的幻色。
她最後把“金釵瑇瑁簪”還了君,也沒有“雙淚垂”,只是淡淡說一句:“看見它們我會傷心的。”也許,傷心的不僅有一段有些變味的愛情,還有老去的年華。
然而,她真的不傷心嗎?不傷心,又何必有一句黃絲歷亂不可治?所謂心亂如麻。越是表面剛強的女子,心中卻往往越是纖柔。
作者簡介
鮑照(約415年~466年)南朝宋文學家,與顏延之、謝靈運合稱“元嘉三大家”。字明遠,漢族,祖籍東海(治所在今山東郯城西南,轄區包括今江蘇漣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貧賤,臨海王劉子頊鎮荊州時,任前軍參軍。劉子頊作亂,照為亂兵所殺。他長於樂府詩,其七言詩對唐代詩歌的發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鮑參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