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缺香茶菜

擬缺香茶菜

擬缺香茶菜,中藥名。為唇形科植物擬缺香茶菜Rabdosia excisoides (Su ex C. H. Hu) C. Y. Wu et H. W. Li [Plectranthus excisoides Su ex C. H. Hu;P. excisus auet. non Maxim.]的全草。擬缺香茶菜分布於湖北、四川、雲南等地。具有祛風活血,解毒消腫之功效。常用於感冒頭痛,風濕痹痛,跌打瘀腫,骨折,外傷出血,毒蛇咬傷。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擬缺香茶菜
  • 別稱:野紫蘇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管狀花目
  • :唇形科
  • :香茶菜屬
  • :擬缺香茶菜
  • 分布區域:湖北、四川、雲南
  • 採收時間:夏、秋季採挖
入藥部位,性味,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辛、苦,性平。

功效

祛風活血,解毒消腫。

主治

用於感冒頭痛,風濕痹痛,跌打瘀腫,骨折,外傷出血,毒蛇咬傷。

相關配伍

治風寒感冒,頭身疼痛:擬缺香茶菜、桑葉、荊芥、白芷、獨活各9g。水煎服。(《萬縣中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外用:適量,搗敷。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收,扎把曬乾。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0.5-1.5cm。根莖橫生,木質,有鬚根。莖直立,四棱形,具四槽,上部分枝,被短柔毛。葉對生;葉柄長1-5cm,上部具寬翅;葉片寬卵圓形或卵形或圓卵形,長2.5-7cm,寬2-5.5cm,先端銳尖狀尾尖,基部寬楔形或平截,驟然漸狹下延,上面暗綠色,下面淡綠色,僅沿脈上疏被短柔毛,邊緣具不整齊的鋸齒狀牙齒;側脈約3對。總狀圓錐花序頂生或於上部莖葉腋生,由3-5花的聚傘花序組成;苞葉葉狀,向上漸變小,苞片及小苞片線形;花萼花時鐘形,外被短柔毛,萼齒5,上唇3齒,下唇2齒,具刺尖,果時花萼明顯增大;花冠白、淡紅、淡紫至紫藍色,長約1cm,外疏被短柔毛及腺點,冠檐二唇形,上唇外反,下唇近圓形,內凹;雄蕊4,內藏,花絲中部以下具髯毛;花柱先端2淺裂,花盤環狀。小堅果近球形,褐色,無毛。花期7-9月,果期8-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700-3000m的草坡、路邊、溝邊、荒地、疏林下。分布於湖北、四川、雲南等地。

相關論述

1、《萬縣中草藥》:“溫,辛。”
2、《萬縣中草藥》:“發表散寒,祛風止痛。治風寒感冒,頭身疼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