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復辟登極詔

《擬復辟登極詔》是康有為所著作品,出自於《康有為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擬復辟登極詔
  • 作者:康有為
  • 作品出處:康有為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 創作年代:近代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中國之地,北屬羲、炎,南屬三苗。我祖黃帝之先宅,中亞洲之地,劍戟遺物、古文刻字,播及歐洲。時在部落,遊牧遷徙,東逾蔥嶺,遂跨渡瀚海,邑於涿鹿。《史記》謂居無常處,以師兵為營衛。蓋自北漠入宅中土,巡定萬國,分封二十五子,遍及蕃服,傳及於殷,淳維之後,遂開匈奴之國。
我朝祖出肅慎,亦為黃帝之別枝,宅於長白,實隸漢時之郡縣。中更六朝,地隔中原,遂淪異域,稍異華風。然與舜出東夷,文王出西夷,吳斷髮文身而為太伯後,楚篳路藍縷而為鬻熊後,其義一也。故生理學者以中國內地與蒙古人種相同,號為蒙古人種,蓋皆為黃帝同姓之後故也。故滿、漢、西藏、蒙古、回族本屬一系,前之北魏、周、齊,後之契丹、女真,鹹改華姓,分婚傳種,久合一家。我朝定鼎中夏,猶別子入繼大宗云爾。竭其兵力,舉東三省、蒙古、新疆、西藏二萬里而歸之中國,自古未有之功也。聖祖仁皇帝去庸調而合於租,定一條鞭之租稅,全國凡三千餘萬兩。二百餘年未嘗加征分毫,中外未有之仁也。德宗景皇帝創行立憲,召集國會,自古未有之政也。孝定景皇后不忍國民之流血,甘棄一姓之尊榮,禪讓至德,今古罕聞。付與袁世凱以全權,組織民國政府,誠欲得共和盛治,民治良規,五族同安,中國乂寧也。豈意袁世凱借托總師,窺竊神器,毒痛四海,危害宗邦,塗炭生民,大削國土,五年三亂,不絕如線。繼其後者,府院爭權,政不及民,議員擾攘,亂延於國。督軍及百官等,以民主政體只能攘亂,不能為治,不適於中國,請朕復正大統,今復即位。
朕維歐洲諸國,實為憲政之先河。然英有君主,實亦共和,英以盛安,比之中南美民主國歲月爭亂,過之遠矣。朕與吾國民願用英國君民同治之政。昔舜恭己南面而無為,禹有天下而不與,誠我中國立憲之先導,朕庶幾焉。永削滿、漢之名,以除畛域之界,統名中華帝國,以行立憲政體。大開國民會議,以議憲法。朕於五族國民,同為中華之人,同成中華之治。朕以沖孺,不識治理,若涉大水,未知由濟,亦惟聽輿人之公論。考大地之新知,求才賢之輔弼,憂困苦之黎元,不分新舊而合熔,斟酌古今而行政。獎勵物質以富民,興起教化以美俗,政權公之國民,猶是共和也。庶幾中國乂安,生民樂業,朕有厚望焉。欽此。
【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作者簡介

康有為(1858年—1927年),原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又號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廣東省南海縣丹灶蘇村人,人稱康南海,中國晚清時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代表人物。康有為出生於封建官僚家庭,光緒五年(1879年)開始接觸西方文化。光緒十四年(1888年),康有為再一次到北京參加順天鄉試,藉機第一次上書光緒帝請求變法,受阻未上達。光緒十七年(1891年)後在廣州設立萬木草堂,收徒講學。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得知《馬關條約》簽訂,聯合1300多名舉人上萬言書,即“公車上書”。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開始進行戊戌變法,變法失敗後逃往日本,自稱持有皇帝的衣帶詔,組織保皇會,鼓吹開明專制,反對革命。辛亥革命後,作為保皇黨領袖,他反對共和制,一直謀劃溥儀復位。民國六年(1917年),康有為和張勛發動復辟,擁立溥儀登基,不久即在當時北洋政府總理段祺瑞的討伐下宣告失敗。康有為晚年始終宣稱忠於清朝,溥儀被馮玉祥逐出紫禁城後,他曾親往天津,到溥儀居住的靜園覲見探望。民國十六年(1927年)病死於青島。康有為作為晚清社會的活躍分子,在倡導維新運動時,體現了歷史前進的方向。但後來,他與袁世凱成為復辟運動的精神領袖。他也是書法家,北京大學教授陳玉龍曾評價:“縱觀20世紀中國書壇,真正憑深厚書法功力勝出,達力可扛鼎境界者,要數康有為、于右任、李志敏、沙孟海等幾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