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字﹑篆刻時為求字型大小勻整﹐以橫直界線分格﹐叫"擘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擘窠
- 發生時間:寫字﹑篆刻時
- 要求:以橫直界線分格
- 擘窠大字:讀音 bò kē dà zì
基本信息,詳細解釋,含義,出處,示例,相關文化,
基本信息
【詞目】擘窠
【拼音】bò kē
【基本解釋】指大字。
詳細解釋
含義
擘﹐劃分;;窠﹐框格。擘窠,指大字。
出處
宋 ·惠洪 《冷齋夜話·東坡屬對》:“又登望海亭 ,柱間有擘窠大字。”
《明史·文苑傳四·王稚登》:“四歲能屬對,六歲善擘窠大字。”
示例
1.聞一多 《一個白日夢》:“那威風凜凜的稻草人式的構造物,和它上面更威風的藍地白書的八個擘窠大字:頂天立地,繼往開來。也不知道是出自誰人的手筆。”
2.擘窠大字(bò kē dà zì)
相關文化
擘窠大字——榜書
中國的書法藝術歷史悠久,自有文字始,就孕育著書法藝術,鐘鼎,甲骨文字中那具象的描摹和抽象的曲線即構成中國書法的特殊美,形成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久有“文化瑰寶”之盛譽。中國書法風格各異,流派紛呈,形式多樣,風采獨具,並有大小之分,小到如米粒,更甚如頭髮粗細的幾分之一,須藉助放大鏡方可觀之。大的可以過丈余,甚至更大,觀為巨字,在書法上則稱為榜書。
榜書,又稱“擘窠”大字,擘,拇指;窠,穴也,大指中只窠即虎口也。書寫時運全身之力把握之,駕馭之,猶如運印,虎虎有生氣。在兩千多年的發展中,榜書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審美價值,向人們展示了不同時代的文風、時政、地理、歷史、文字和書法藝術的變遷,為中國傳統文化提供了財富。
有人以為沒有必要提倡榜書,說把小字放大不就是榜書了嗎?我以為正像大型雕塑和微雕,大型壁畫和內畫不能互相替代一樣,毛筆書法小字放大只能是放大缺點而不是放大優點,放大和縮小的過程中,不只是曲線和點陣的添減,而是失去了書法個性氣質的最佳表現,寫小字與寫大字從情緒、氣力等綜合因素上是不可同日而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