擐

基本字義

1.穿,貫:~甲執兵。

按:根據著名詞典學家王光漢先生在2006年2期《古漢語研究》所發表的《說“擐”》及其在《詞典問題研究---關於合肥方言“擐”的考釋》所論,“擐”即“挎”的本字,“擐甲執兵”即挎上鎧甲,手執兵器。理據甚足,可供參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擐
  • 部首:扌
  • 拼音:huàn
  • 注音:ㄏㄨㄢˋ,
  • 部外筆畫:13
  • 總筆畫:16
漢字釋義,基本信息,詳細字義,方言集匯,古籍解釋,康熙字典,說文解字,宋本廣韻,上平二十七刪,去三十諫,

漢字釋義

基本信息

五筆86/98: rlge
倉頡: qwlv
筆順編號: 1212522112513534
四角號碼: 56032
鄭碼: dljr
Unicode: CJK 統一漢字 U+64D0
字形結構
漢字首尾分解: 扌睘
漢字部件分解: 扌罒一口衣
筆順編號: 1212522112513534
筆順讀寫: 橫豎橫豎折豎豎橫橫豎折橫撇折撇捺

詳細字義

1. (形聲。從,睘(qióng)聲。本義:穿) 同本義 [wear]
擐,貫也。――《說文
服兵擐甲。――《國語·吳語》
射擐甲冑。――《淮南子·要略》
時盧植棄官未去,見宮中事變,擐甲持戈,立於閣下。——《三國演義》
只見呂布頂束髮金冠,披百花戰袍,擐唐猊鎧甲,系獅蠻寶帶。——《三國演義》
擐甲執兵,固即死也。――《左傳·成公二年》

方言集匯

粵語:gwaan3
客家話:[客語拼音字彙] kan4 kuan4 [寶安腔] kia2 kiang2 [客英字典] fan2 fan5 [台灣四縣腔] fan2 kwan5 [梅州腔] fan2 [海陸豐腔] fan2 kwan6
English
to put on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字部】擐 ·康熙筆畫:17 ·部外筆畫:13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胡慣切,音患。《說文》貫也。《左傳·成十三年》躬擐甲冑。《吳語》夜中乃令服兵擐甲。
又《集韻》古患切,音慣。義同。
又《唐韻》古還切《集韻》《韻會》《正韻》姑還切,𠀤音關。義同。
又《集韻》古泫切,音畎。系也。
又荀緣切,音宣。與揎同。《禮·王制·臝股肱注》謂擐衣出其臂脛。《陸氏音義》擐讀宜音宣,依字作㩊。字林云:㩊臂也。先全反。◎按㩊,別本譌作㩱。互見㩊字注。本作𢸃。省從睘。

說文解字

【卷十二】【手部】擐
貫也。從手瞏聲。《春秋傳》曰:“擐甲執兵。”胡慣切

宋本廣韻

上平二十七刪

小韻
反切
聲母
韻母
聲調
平水韻
等呼
韻部
韻攝
羅馬字
國際音標
古還
刪合
平聲
合口二等
kruan/koan
kwan

去三十諫

小韻
反切
聲母
韻母
聲調
平水韻
等呼
韻部
韻攝
羅馬字
國際音標
胡慣
刪合
去聲
合口二等
ghruanh/hoann
ɣwan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