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條件作用療法

操作條件作用療法是指以操作條件作用理論為基礎的行為治療方法。同斯金納等在20世紀30年代開展的大量實驗研究工作聯繫緊密,此療法要求治療者成為患者的“好老師”、“好父母”,不斷地採用獎勵和指導的方式幫助患者學習適當的技能和新的適應行為,消除適應不良行為。雖然必要時也採用懲罰的方式,但懲罰不是治療者的目的,不能作為主要手段而經常採用。

操作條件作用療法)以操作條件作用理論為基礎的行為治療方法。同斯金納等在20世紀30年代開展的大量實驗研究工作聯繫緊密,此療法要求治療者成為患者的“好老師”、“好父母”,不斷地採用獎勵和指導的方式幫助患者學習適當的技能和新的適應行為,消除適應不良行為。雖然必要時也採用懲罰的方式,但懲罰不是治療者的目的,不能作為主要手段而經常採用。
其實施大致可分四個步驟:(1)要求治療者準確地確定患者的問題行為或靶行為,並採用明確而又客觀的指標對靶行為進行描述。(2)基線階段,要求治療者同患者在開始治療前,觀察、測量和記錄靶行為,以搞清其發生的時間、地點、頻度、強度以及先行與後繼事件。(3)實行為矯正的階段,經常採用的行為技術有“權變管理”、“逐次逼近”、“行為塑造”和“代幣制管理”。(4)估價療效的階段,要求治療者將靶行為在治療前後的變化同基線階段相比較,並排除其他可能造成靶行為改變的作用因素,對治療結果作出科學的評估。該療法既適用於減肥、戒除菸酒這樣的較輕問題,也適用於教孤獨症患兒講話,教智力發育遲滯患兒自理生活,使慢性精神病患者回歸社會等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