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法

術者用拳、指尖、手掌側面,掌根,拿掌或桑枝棒擊打一定部位或穴位上,稱為擊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擊法
  • 動作要領:術者以腕發力,彈力拍擊體表
  • 作用:舒筋通絡、緩解痙攣、消淤止痛
  • 注意事項:擊打要避免使用暴力
動作要領,作用,臨床套用,

動作要領

術者以腕發力,彈力拍擊體表,由輕而重。頻率由慢而快,或快慢交替。擊打動作要協調、連續、靈活。
擊法

作用

舒筋通絡、緩解痙攣、消淤止痛。適用部位:全身各部,以頭頂、肩背、腰臀、四肢多用。

臨床套用

操作者根據不同的病情,採用不同擊法進行操作,可分為拳擊法、掌根擊法、側擊法、合拳擊法、指尖擊法和桑枝棒擊法等。臨床配合其他手法治療各種痹症、瘺症等,以及傷筋關節疼痛、活動不利等症。
用拳背、掌根、掌側小魚際、指尖或桑枝棒擊打體表一定部位,稱為擊法。
[分類及使用部位]
根據接觸體表的部位或使用器械可分為:拳擊法、掌擊法、側擊法、指尖擊法、桑枝棒擊法。拳擊法——多用於頸背部,掌擊法——適用於脊柱及臀部、下肢後側,側擊法——多用於四肢部、肩頸部,指尖擊法——適用於頭頂,桑枝棒擊法——多用於肩胛區、腰臀部及下肢後側。
[操作方法]
1. 拳擊法操作方法:握拳,腕關節稍背屈,不可屈伸,前臂外旋,通過肘關節的屈伸使拳背有節律地平擊在施治部位。
2. 掌擊法操作方法:五指微屈,手指自然分開,背伸腕關節,以掌根著力,通過肘關節的屈伸使掌根有節律地擊打在施治部位。
3. 側擊法操作方法:五指自然併攏,掌指部伸直,腕關節伸直稍橈偏,通過肘關節的屈伸使單手或雙手小魚際部有節律地擊打在施治部位。
4. 指尖擊法操作方法:拇指伸直,其餘四指自然分開屈曲,腕關節放鬆,通過前臂的主動運動帶動腕關節的屈伸,以使四指尖有節律地擊打在施治部位。
5. 桑枝棒擊法操作方法:手握桑枝棒一端,通過前臂的主動運動,帶動腕關節的反覆屈伸,使棒有節律地擊打在施治部位。
[操作要領]
1. 擊打時用力要穩,含力蓄勁,收發靈活。
2. 擊打時著力短暫而迅速,要有反彈感,即一擊到體表就迅速收回,不可有停頓和拖拉。
3. 擊打的方向要與體表垂直。
4. 操作時肩、肘、腕放鬆,用力均勻,動作連續而有結奏感,擊打的部位有一定的順序。
5. 擊打的速度快慢適中,擊打的力量應因人、因病、因部位而異。
[功效] 舒筋通絡、活血祛瘀、行氣止痛
[適應症]
常用於頸椎病、四肢痹痛、腰椎間盤突出症、偏癱、截癱等疾病的治療,如:
1. 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等:頸椎病引起的上肢麻木疼痛,可拳擊大椎,操作時患者宜取坐位,頸腰伸直,切不可於頸前屈位時擊打,可配合頸項部拿法、撥法、按揉法使用;腰椎間盤突出症引起下肢疼痛者,用掌根擊法重擊環跳穴,常配合腰臀部、下肢後側拍法及側擊法治療。
2. 風濕痹痛、肢體麻木者,用側擊法或棒擊法擊打患肢的肌肉豐厚處,常配合患處的拿法、拍法使用。
3. 疲勞酸痛、肌肉痿縮、偏癱、截癱等症,可用棒擊法擊打疲勞或痿縮的肢體,常配合患處的拿法、揉法治療。
4. 頭痛、頭暈、失眠等症,多用指尖擊法於頭頂、前額操作。
[注意事項]
1. 本手法刺激較強,在頭部、心前區、兩腎區操作時宜輕,避免造成損傷。
2. 擊打要避免使用暴力。
3. 嚴格掌握各種擊法的適應部位和適應症。
4. 有風心病、腦栓塞、高血壓病史的患者忌用本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