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梧桐·別西湖社友》是南宋詞人李鈺寫的一首送別詞。這首詞寫送別的場景,上闋通過描述火紅的楓葉、大雁的南飛,來突出作者遠離友人的無奈;下闋通過眼前情景,想像以後獨自在外,友人想念作者的場景,來突出作者的不捨。該詞以典雅的語言,凝鍊的筆法,抒發了作者的點點閒愁。此詞用“染”字寫秋色滿衣,用“老”字點明時間在於深秋,抒情寫意不徐不疾,情感圓通,風格溫雅,工整平實,自然穩妥,體現了藝術之美。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擊梧桐·別西湖社友
- 創作年代:南宋
- 作品體裁:詞
- 作者:李鈺
- 作品出處:《全宋詞》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擊梧桐·別西湖社友
楓葉濃於染。秋正老、江上征衫寒淺。又是秦鴻過,霽煙外,寫出離愁幾點。年來歲去,朝生暮落,人似吳潮展轉。怕聽《陽關曲》,柰短笛喚起,天涯情遠。
雙屐行春,扁舟嘯晚。憶著鷗湖鶯苑。鶴帳梅花屋,霜月後、記把山扉牢掩。惆悵明朝何處,故人相望,但碧雲半斂。定蘇堤、重來時候,芳草如翦。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擊梧桐:詞牌名,此調有兩體。此詞是一百十字者,見《樂府雅詞》。
②秋正老:謂秋天已深。
③吳潮:此指錢塘江潮。臨安(今浙江杭州)位於錢塘江口,故云。吳,吳越的簡稱,今江、浙一帶。
④《陽關曲》:指送別之曲。唐王維有送別詩《送元二使安西》,又名《陽關三疊》、《渭城曲》。
⑤柰(nài):同“奈”,表示怎樣,如何。
⑥鷗湖鶯苑:謂西湖及其四周的園林。
⑦鶴帳梅花屋:指詞人在孤山中的隱居廬舍或西湖社友聚集的吟樓。北宋詩人林逋恬淡好古,不趨榮利,隱居於西湖孤山,一生未娶,以種梅養鶴自娛,人稱“梅妻鶴子”。
⑧蘇堤: 西湖兩堤之一,蘇軾所建。
白話譯文
正是深秋時節,經霜的楓葉一片火紅,比染過的還濃。即將遠行的我感覺江上有輕微的寒氣撲來,覺得身上的衣衫太單薄了,有些不勝其寒。雨後初霽傍晚時分,一隊隊從北方向南飛去的大雁出現在暮靄沉沉的長空,那排成的雁行,寫的仿佛是一個個“愁”字。多年來,我來去奔波,恰似那朝起暮落的錢塘江朝一樣,身不由已,空自輾轉。離別時怕聽送別之曲,可此刻偏偏響起了淒婉哀怨的《陽關曲》,讓我頓生天涯羈旅之感。
記得當初我與社友們一起穿著木屐在湖畔漫步賞春,在黃昏中泛舟賦曲,對酒吟嘯,是何其快樂。現在已是深秋,請記住在霜月之後把我們在孤山上的鶴帳梅屋之門緊緊關閉。明天我不知身在何處,當老友們因想念我而遙望天邊時,也許就只能望見幾朵半卷半舒的雲彩而已。當明年春來、蘇堤上芳草如茵的時候,我一定會重回到這裡,再與你們一起暢遊美麗湖山。
創作背景
李珏交遊很廣,曾與唱和諸友結為西湖詩社。這首詞是他離開臨安前贈給友人之作,說明離去原因及明春歸來相聚的誓約。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上闋,“楓葉”二句就眼前景物寫起,帶出離別的季節(秋天)和地點(江邊)。“征衫寒淺”,為遠行人的特殊感受:別社友心理上的清冷寂寞,喚起了生理上江上寒淺的感受。“又是”三句將視野由平視江邊轉為仰視長空。看到“秦鴻”,它們在空中排成雁字隊形,可詞人的無限離愁,它們又能寫出幾點呢?跟著又將人生的年來歲去,起起落落,比喻為錢塘潮水的展轉漲落,更渲染了人世聚散離合的離愁別緒。怕聽送別之曲,偏偏此刻笛奏《陽關》,將他的思緒帶向遙遠的地方,表達了主人公情怯而又情切的思念之情。
下闋從眼前的情景推開。“雙屐行春”三句想像今後自己身在他鄉,回憶與西湖社友在一起的種種湖山雅事。“鷗湖”對應“扁舟嘯晚”,是說在黃昏下泛舟吟嘯,“鶯苑” 對應“雙履行春”,是說著木屐漫步賞春。“鶴帳梅花屋”指孤山中的隱居廬舍,或西湖社友聚集的吟樓。此二句叮囑社友牢掩柴門,實意在期望對方一如既往抱節不仕,不染世俗塵埃,象徵著主人公昔日寧靜淡泊的山林隱逸之趣。“惆悵”三句又構想自己走後,諸友將懷念自己。這也是對社友的一種期望暗示。“定蘇堤,重來時候,芳草如翦。”這個結尾也是獨特的,他不是寫臨別時的蘇堤,而是寫當他遠遊歸來回到蘇堤時,芳草如同剪過一樣的茂盛。以此安慰朋友,也是自慰,顯出了詞人曲折、波瀾的高超技藝,也表達了主人公未成行即盼歸的情切。
名家點評
全國李商隱研究會顧問、山西詩詞學會顧問何林天:“全詞從思想上來說是很平常的,從藝術上來說,上下闋,都有波瀾起伏,而且是那么自然,典雅,能觸動離別者的情懷。”(《全宋詞鑑賞辭典》)
作者簡介
李鈺,(1219—1307)南宋詩人、詞人,字元暉,號鶴田,江西吉水人。年十二,通書經,召試館職,授秘書省正字,批差棄幹辦御前翰林司主管御鑒書籍,除合門宣贊舍人。初領應奉,賜紫袍紅靴、小金帶一,朝士奇之。《絕妙好詞》收詞二首。有《雜著四集》、《錢塘百詠》行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