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你的內在小孩(擁抱你的內在小孩 : 以愛療愈內在的恐懼)

擁抱你的內在小孩

擁抱你的內在小孩 : 以愛療愈內在的恐懼一般指本詞條

《擁抱你的內在小孩》是2011年由灕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克里希那南達。本書是克里希那南達和妻子阿曼娜共同撰寫的愛與信任三部曲之一。本書的核心思想是面對恐懼,並將恐懼轉化為愛。從心理學的角度,講述從恐懼到愛的旅程。

基本介紹

  • 書名:擁抱你的內在小孩
  • 作者:克里希那南達(Krishnananda Trobe)、阿曼娜(Amana Trobe) 
  • 原版名稱:Face to Face with Fear:Transforming Fear into Love
  • 譯者方誌華 、 李淑娟
  • ISBN:9787540750749
  • 頁數:238頁
  • 出版社:灕江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年9月10日
圖書簡介,內容簡介,媒體推薦,作者簡介,作品目錄,

圖書簡介

該書闡述了恐懼和童年創傷的關聯,探索了恐懼深層的根源,指出恐懼是共依存狀態的肇因,造成關係里最大的掙扎和受苦,同時也引導讀者一步步地走出苦痛的謎團。

內容簡介

《擁抱你的內在小孩工:以愛療愈內在的恐懼》主要內容簡介:內在小孩就是孩子般的敏感、直覺力、好奇心、想像力、天賦智慧和感受感覺的能力,並沒有隨歲月的流逝和成長而改變或衰退(選自瑪格麗特·保羅博士《你愛自己嗎》)。當我們年幼時,因為我們的心靈經常不能得到滿足和安慰,使得我們的內在形成一個被隱藏的敏感脆弱空間,如同一個沒有長大的孩子。等到我們成年後,一旦遇到挫折。就會被這個內在小孩接管,沉浸於痛苦中,做出不負責的行為,造成我們在關係中的掙扎和受苦。孩子是沒有勇氣和智慧來面對他所遭受的傷害的,但是身為成年人,我們有足夠的成熟度,就像安撫、疼惜自己的孩子一樣,去療愈我們的內在小孩。一旦我們的內在小孩得到了療愈,他的喜悅、創造力、生命力、信任等特質就能毫無阻攔地表達出來,為我們的生活帶來無窮的樂趣和希望。

媒體推薦

本書像是指月之手.指引著讀者一個正確的方向。但讀者必須要帶著勇氣親自走上這條路,敢於親身去經驗並面對自己的恐懼。當我們的意識成長並面對我們的恐懼時,我們便可以穿越這層幻象陰影,迎向一個全新的領域,在那裡當下如是地感受。我們就從恐懼的作為進入了愛的作為。本書提供了一些智慧有效的工具穿越恐懼,達到尊嚴、愛和信任。
——《生命的教導》作者瑞哈夏
作者克里希一步一步地,用非常細膩的描述方法,為我們揭開了內在小孩的面紗,從恐懼、羞隗、驚嚇,到被遺棄和被剝奪等讓我們缺乏安全感的根源開始說起,並且加上他自己親身經歷的故事,為我們每個人的內在小孩找到了對號入座的情境。
在作者誠實地描述他自己內在過程的同時,讓我們能夠感同身受地看到自己的內在小孩的一些作為:反彈行為、任性、不切實際的期望,以及孩子用來保護自己的策略,而這些策略在幼年時期對我們來說也許有效,但是在成年之後.這些策略不僅阻擋了我們人生的腳步,更讓我們遠離真相,遠離自己的內心。書中的靜心可以幫助我們對於自己的身體、念頭、感覺和行為都有更多的覺知,而覺察和接納,是療愈內在小孩的良藥。
——《遇見未知的自己》作者張德芬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克里希那南達(Krishnananda Trobe) (美國)阿曼娜(Amana Trobe) 譯者:方誌華 李淑娟 等
克里希那南達,Krishnananda Trobe,丹麥人,授受過咨商、心理治療、光灸及頭薦骨平衡等專業訓練,並以專業心理治療及身體治療背景,整合直覺及靜心向度。發展出自己獨特的工作風格。他們的著作有《擁抱你的內在小孩》、《真愛的旅程》、《走出恐懼》等,並有多種譯本。目前他們於世界各地帶領工作坊及訓練課程,分享“真愛的旅程”。

作品目錄

前言——以愛療愈內在的恐懼/1
第一章 一種療愈模式的新視野/1
核心層——生命的本質和核心/2
中間層——易受傷的脆弱情感/3
第三層——保護層的防禦機制/5
“保護層”會互相吸引/7
回家之路/8
與自己更親密/9
第一部 恐懼和缺乏安全感的根源
第二章 認出恐懼並接受它——與恐慌的內在小孩為友/12
以恐慌的內在小孩為隱喻/12
恐慌的內在小孩會主導我們的生活/13
“情緒的恐懼”和“真實的恐懼”/16
驚嚇的補償行為/49
驚嚇如何將我們帶離自己的中心/49
我們有悲憫自己的天賦/50
練習:親近自己驚嚇的情緒/51
第五章 被遺棄的創傷
——穿越挫折與悲傷,放下並感受幸福/53
被遺棄的經驗打開通往內在的空間/53
被遺棄和被剝奪一隻是程度輕重之別/55
被遺棄/55
被剝奪/57
空虛感/60
來自遺棄創傷的陰影/60
我們內在的修行者而非內在小孩,可以進行傷痛的療愈/61
面對傷痛/63
從寂寞到單獨/66
練習:與被遺棄的傷痛共處/67
第二部 孩童意識狀態如何操控我們的生活
第六章 反彈行為、任性、不切實際的幻想
——孩童意識狀態的特質/70
……
第三部 我們如何逃避恐懼
第四部 療愈恐懼——蛻變的途徑
第五部 超越恐懼的聯結——邁向有意識的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