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特點
播音員與配音演員、旁白不同的地方,在於無需被螢幕畫面限制而演繹角色。
播報員方面,不同國家地區對播音員的定義或身份皆有分別。通常是屬於電視台或廣播電台的成員之一,並編入新聞部當中,從事的內容也與主播略有不同,主要從事單純的播報工作,如新聞報導;但電視台或廣播電台也會因製作節目的考量,而需要讓播報員出現在其他類型節目之中,讓播報員在節目中擔任解說的工作。播報員在解職後,部分也會轉型成藝人。
法律法規
1、《廣播電視編輯記者、播音員主持人資格管理暫行規定》(廣電總局令第26號)
2、《國務院對確需保留的行政審批項目設定行政許可的決定》(國務院令第412號)
3、《播音員主持人、廣播電視編輯記者資格考試辦法》
歷史起源
伴隨著無線廣播的發展播音員也開始出現,1895年,義大利馬可尼和俄國波波夫同時發明
無線電波。
1899.3.28,馬可尼成功地發了第一封電報(英國至法國)1906年聖誕節前夜,美國的費森登和亞歷山德遜在紐約附近設立了一個廣播站,並進行了有史以來第一次廣播。廣播的內容是兩段笑話、一支歌曲和一支小提琴獨奏曲。這一廣播節目被當時四處分散的持有接收機的人們清晰的收聽到了。
1908年,美國的弗雷斯特又在法國巴黎
艾菲爾鐵塔上進行了一次廣播,被那一地區所有的軍事電台和馬賽的一位工程師所收聽到。
1916年,弗雷斯特又在布朗克斯新聞發布局的一個試驗廣播站播放了關於總統選舉的訊息,可是在當時只有極少數的人能夠收聽這些早期的廣播。由於無線電的廣泛使用以及人們對於大功率發射機和高靈敏度電子管接收機技能的熟練掌握,使廣播逐漸變成了現實。
1920年6月15日,馬可尼公司在英國舉辦了一次以梅爾芭太太主演的“無線電--電話”音樂會,遠至巴黎、義大利、挪威,甚至在希臘都能清晰的收聽到。這就是廣播事業的開始。
1919年,蘇聯製造了一台大功率發射機,並於1920年在莫斯科開始試驗性廣播。
1920年12月22日,德國的柯尼武斯特豪森廣播電台首次播送了器樂演奏音樂會。1920年11月2日,美國在康拉德的指導下,威斯汀豪斯公司廣播站KDKA開始廣播,首次播送的節目是哈丁-科克斯總統選舉,在當時,這事曾轟動一時。
1922年11月14日,倫敦ZLO廣播站正式開始在英國廣播每日節目,該站在1927年改為英國廣播有限公司,即BBC。1922年法國艾菲爾鐵塔也正式開始播音。
1927年止,美國國內已擁有737個廣播站。這一時期,廣播站如雨後春筍在各國中相繼湧現。當時,在歐洲廣播已被視為一個龐大的通信工具。以後,全世界的廣播事業不斷發展,現已逐步形成全球性的廣播網。
1906.12.25,范斯頓的麻薩諸塞實驗電台首次廣播,從廣播工程技術標準上看,廣播從此誕生。它最早是娛樂工具。
1920.8.31,美國底特律8M實驗台廣播了密執安州長初步獲勝的新聞。(最早的廣播新聞)
1920.10.27,美國匹茲堡KDKA電台正式成立,具有合法經營權的第一家電台。它的播音標誌著廣播事業的正式誕生。
1923.1.24美在華第一個電台正式開播,呼號為ECO,是中國第一家廣播電台。
1940.12.30,延安新華廣播電台開播,呼號XNCR。中共的第一個廣播電台。
基本要求
第一條
系統掌握播音基礎理論知識,有較系統的專業知識和較高的語言表達技巧,有較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和較高的政策理論水平;能組織和獨立承擔各類節目的播音、主持和直播任務,掌握各種各類節目的采編、製作和主持技巧;播音主持有鮮明特色,有顯著的社會效果,業績較顯著;具有較高的理論和專業研究能力;能指導下一級播音專業人員的工作和學習;具有運用外語和計算機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
第二條
遵守國家法律和法規,努力學習、積極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新聞工作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針,堅持新聞的正確輿論導向,恪守新聞工作紀律和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愛崗敬業,盡職盡責。取得一級播音員資格後,年度考核均為合格(稱職)以上。取得一級播音員資格後,具備下列條件:
(一)較好地完成3次以上緊急或突發性的直播任務或重大題材、重要及戰役性報導任務,成績顯著。
(二)較好地完成各年度崗位職責目標工作量,播音主持有鮮明特色,參加過3個以上有較明顯社會效益節目的采、編、製作並主持播音。
(三)指導過播音員、主持人的專業工作或學習。
聲音要求
在生活中,說起話來裝腔作勢、拿腔拿調或嗲聲嗲氣都是令人厭惡的,播音員絕不能採用這種聲音。如果用矯揉造作的聲音播音,就會造成與聽眾心理上的距離,使聽眾把旋紐撥開。樸實才能使人產生親切感,願意聽你播下去。
播音絕不是見字出聲的機械動作,更不是聲音的炫耀,播音的大忌是發出無意之聲、無情之聲、僵滯不變之聲。
對播音員的聲音要求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句話:準確規範,清晰流暢;圓潤集中,樸實明朗;剛柔並濟,虛實結合;色彩豐富,變化自如。
播音員絕大部分的工作是有稿播音,也有一部分工作帶有即興創作的性質。廣播內容的廣泛、形式的多樣、語言的精煉使播音創作天地廣闊,對發聲也提出了較高要求。為了滿足傳情達意的需要,播音員的聲音必須富有活力。
由於發聲條件不同,每個人的聲音都有自己的特色與個性。我們只能在自己發聲條件的基礎上發揮所長、克服所追求某種自以為美的聲音,特別不能模仿廣播電視中某個自己崇拜的播音員或演員的聲音。刻意模仿某個人的聲音,常常是發聲方法不良的根源,它不僅束縛了播音創造力的發揮,嚴重的甚至能導致發聲障礙或喉部病變。
播音發聲的美,是有助於傳情達意的美,決不能離開傳情達意的要求去追求某種固定的“美聲”。
對播音員的聲音要求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句話:
準確規範,清晰流暢;
圓潤集中,樸實明朗;
剛柔並濟,虛實結合;
色彩豐富,變化自如。
下面分別加以闡述。
準確規範,清晰流暢。播音員是民眾的語音教師,語音必須準確規範(漢語語音課中有詳細論述)。播音吐字的清晰度要求高,但不能有“磊塊”,不能“蹦字”,字音要流暢過度,聽來如潺潺溪水,迂迴向前,生動活潑。
圓潤集中,樸實明朗,這是對聲音基本色彩要求,發音與吐字兩方面都包括在內。聲音要潤澤,不乾澀;吐字要“玉潤珠圓”,顆粒飽滿;聲音不散,字音不扁;這就是“圓潤集中”的含義。我們整個廣播電視節目都是為了激勵人們的精神,豐富人們的知識,愉悅人們的身心,因而,播音員的聲音不僅要樸實,而且要明朗,使人產生快感。圓潤而明朗,像清泉,汩汩地流入人們的心田。
剛柔並濟,虛實結合。發音吐字要有韌性、有彈性,能剛能柔,有虛有實。由於性別和性格的不同,一般說,男聲偏剛健,女聲偏柔美。如果顛倒了,就使人感到不舒服,這是男女聲比較而言。但是,無論男聲或女聲,都不能一味地剛或一味地柔,都要求在本身基礎上的能剛能柔,剛柔並濟。要知道,“過剛則直,過柔則靡”,一味地剛聽來呆板生硬,一味地柔聽起來萎靡不振,都是我們所不取的。聲音還要虛實結合,有人追求聲音“亮”,過多地用實聲,聽來“拙”,不能很好表達細膩的情感;有人追求“柔美”“有感情”,過多地用氣聲,聽來“假”。用聲要求剛中有柔、柔中有剛;虛中有實,實中有虛;剛柔並濟,虛實結合;隨著意與情的要求而靈活運用。
虛實與剛柔是兩對不同質的矛盾,但它們之間也有著聯繫。一般地說,實聲偏剛,虛聲柔美,其實也不盡然;孩子的金鈴般的聲音是實聲,但不剛;一聲慨嘆用虛聲,也不柔。在實際運用中,剛柔虛實的變化是豐富的,多種多樣的。
色彩豐富,變化自如。聲音色彩是播音員隨節目內容的發展而運動變化著的感情的外衣。人的感情是不斷運動變化的,聲音色彩也是在對比變化中體現出來的。聲音色彩有如畫家的調色板,越豐富細緻就越能傳情,越有表現力。感情色彩的變化是無窮的,聲音色彩的變化也是無窮的。發音吐字基本方法的掌握,是為了利於聲音的變化,而不是為了追求固定不變的音色。
素質要求
綜述
可以說播音員素質的高低已經成為衡量節目水準重要的參照物之一,成為廣播電台和電視台形象的重要標誌,因此提高播音員的綜合素質是一個重要問題。
加強播音業務基本功
1.吐字用聲的基本功。首先就是吐字清晰、聲音圓潤、國語標準。其次,必須結合播音的特點進行練聲,持之以恆。
2.語言技巧的基本功。語言技巧是表情達意的手段。語言技巧主要包括:重音、停連、語氣、節奏四大基本技巧,必須天天練習,反覆琢磨,才能運用自如。比如說播一篇稿件,如果不能準確地運用語言的技巧,就會讓人聽起來感到非常的平淡、枯燥,甚至聽不懂稿件所要表達的意思。
3.快速準備稿件的基本功。分析理解稿件是播音員應具備的一種能力。為了適應新聞時效性強的特點,播音員要能在較短時間迅速地掌握文章主題、播出的目的、內容的重點、播出的基調,這需要平時堅持練習、總結經驗,才能準確表達出稿件的內涵。
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
播音員每天播出節目的內容涉及面極其廣泛,絕不是只會念字就可以了,其知識是否廣博將決定播音員表露作品深層內涵的程度。因此,播音員不僅要了解、掌握一些自然科學、社會科學、馬克思主義哲學方面的知識,還要較好地掌握新聞學、邏輯學、語音學、語言學、播音學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只有平日注意學習,用心積累,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擴大知識面,才能適應新聞時效性強、備稿時間短的工作環境。
實踐證明,播音員要走向社會,了解、體察社會,是非常重要的學習和積累,對現時生活的體驗會豐富播音員的閱歷,對各種事物的感受會激起播音員的情感,對科學知識的獲取會充實播音員的頭腦。只有這樣,才能在業務上取得長足的進展。
個性特徵
播音個性,就是一個播音員在播音創作活動中和其他播音員相區別的特殊性。俗話說“文如其人”,在播音創作中,要做到“聲如其人”。
音色和風格是兩個重要環節。在我國的播音隊伍中,已湧現出許多播音人才,他們能夠在播音創作中體現出對稿件、對現實的獨特的感受,體現自己的精神風貌和與眾不同的藝術素養,充分顯示出播音員自己的個性。而有些地方台播音員尤其是新播音員,往往刻意去模仿自己所崇拜的播音員,暴露了某些弊端。這種模仿製約了播音員個性的形成,影響了個性的發揮。當然尋求個性發揮也不能是天馬行空,而是依據稿件以有聲語言創造性地體現自己的播音風格,使播音員的主觀個性特徵與稿件要求的客觀條件統一起來。
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
正確認識播音員是黨和人民的喉舌的職業性質,明確為黨的新聞事業貢獻自己聰明才智的責任和使命,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愛惜自己的職業名譽。播音員要正確對待由於播音職業本身在社會和人們心目中所處的地位,正確對待播音上取得的成績和贏得的聲譽,不應利用宣傳工具和播音員身份來炫耀自己、擴大自己的影響並從中得到個人的某些好處,這是播音員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職業道德。
播音是一種語言藝術,一個職業播音員應對這一藝術有一種始終不渝的探索和追求的精神。一些播音戰線上的老同志能在話筒前工作幾十年,他們的事業心、進取心和紮實的播音語言功底起著決定的作用。對播音有執著的追求,苦練技藝,這是十分難得的品格。
聲音分類標準
如何選擇廣告播音的聲音呢?是不是愈漂亮的聲音就愈好呢?其實廣告播音中聲音的選擇,音質美只是一個方面,與主題、畫面相和諧,並具有獨特的個性,才應是廣告播音聲音選擇的標準和追求的境界。
每一條廣播電視廣告都有其不同的風格,或故事型、或抒情型、或標題型,而每個播音員的音質和風格各有特點,因此播音員聲音的選擇使用也要遵循廣告創意這個大的框架,否則會形成聲音和畫面、聲音和主題兩張皮的現象。
隨著改革開放的過程,我國廣播電視廣告也開始了空前的發展,在70年代後期儘管當時的電視廣告設計缺乏藝術性,製作水平比較低,但仍有一些優秀的電視廣告,特別是言簡意賅、樸素、貼切的配音,至今令人難忘。
使用中美史克“腸蟲清”的廣告舉個簡單的例子。
畫面:一個戴眼鏡、穿白大褂兒的中年男性醫務工作者拿著一盒驅蟲藥在向觀眾介紹,其創作主題是通過一個主治醫生,向廣大消費者推薦一種驅蟲藥。
畫外音:驅蟲請選用腸蟲清,兩片,中美史克。
廣告創作人員選擇了一個與畫面很吻合的中年知識男性的聲音,配音與畫面相當貼切而且主題鮮明。這個廣告不僅增強了廣告的真實性也增加了可信性。“兩片”在老百姓中婦孺皆知,至今成為驅蟲藥的代名詞。
二、還原生活高於生活
廣告播音是一門藝術,通過聲音藝術地再現廣告主題,是一個藝術創作過程,所以藝術化和角色化是對廣告播音的基本要求。播音員在創作過程中應在突出主題的基礎上,運用不同的用聲技巧,如通過對共鳴腔、氣息、難咬字方法、語流走勢等技巧的不同運用,藝術地體現不同生活背景的人們的聲音形象。近幾年來一直熱播的廣告之一“雕牌”洗衣皂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
例1,畫面:一位老大爺正在自家院裡看報,他的老伴兒在一旁洗衣服,一邊洗一邊夸自己使用的洗衣粉。
畫外音:雕牌洗衣皂就是好,洗得乾淨還不褪色。
為這個廣告配音的是一位中年女性的聲音,如同胡同里大媽的聲音,發音標準,生活味十足,但又沒有市井氣,易被人們接受。這個廣告的配音源於生活,高於生活。
另一個成功範例還是一個大眾消費品的電視廣告,就是“藍天六必治牙膏”。
例2,畫面:清晨的大雜院裡,一位身材胖胖的四十多歲爸爸形象的男人,肩搭一條毛巾,手拿刷牙缸來到院子的水龍頭前,和一個八九歲的胖男孩兒,在刷牙的同時向大家介紹他們自己愛用的牙膏,典型的一對父子形象。
畫外音:牙好胃口就好,身體倍兒棒,吃飯倍兒香,您瞅準了,藍天六必治。
父子倆你一句我一句,這個廣告由這兩位演員擔任配音,因為他們是一對相聲演員,有很強的語言表現力,所以和畫面的形象十分相稱,通過這對普通工薪階層父子親切熱情的推薦,增強了該廣告的影響力。
三、形象生動感染力強
電視廣告播音既區別於樸素的新聞播音,也區別於煽情的專題播音,需要恰當的聲音形象的塑造。因為聲音是有形象之分的,通過聲音我們不僅可以感覺對方的年齡、性別、職業、相貌,還可以感覺到其性格、思想、情感、態度。聲音本身為我們預留了無盡的想像空間,在廣告中良好的配音會給客群帶來巨大的衝擊力和感染力。大家可能有這樣一個印象,對於一個好的食品電視廣告,你不用看畫面,單聽播音員的聲音就足以產生食慾,引起很強的誘惑;一個很好的化妝品廣告,你也可以通過柔和的聲音感到那細膩柔滑的肌膚。有很多電視廣告製作人為了追求畫外音與畫面的貼切,有意請廣告中的演員自己來配音,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配音與畫面不相稱的弊病。
而且,由於著名影星的出現,無論是形象還是聲音都為廣告自身平添了不少色彩和感染力。但是有的演員缺乏深厚的語言功底,致使本來良好的創意和漂亮的畫面收不到預想的效果,從而播出效果大打折扣。
四、揭示內涵展示形象
播音的個性化,賦予了有聲語言鮮明的特點,具有個性化的播音會給客群帶來陌生感和新鮮感,只有做到了個性化才會在客群心裡產生深刻的印象。如:松下電器、美國聯合航空公司、麥道飛機等廣告,使用了知識層面較高的不同特點的成熟的男性聲音,音質很獨特,明顯帶有產品地域特點的發音。對這樣大公司高品質產品的宣傳,在播音上通常與普通產品的播音有著很大的不同。當然個性化的聲音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它要服從並服務於廣告本身的設計。
但是漂亮的聲音不是萬能的,一個聲音在這個廣告上很漂亮,說明它與這個產品主體很貼切,很和諧,很適合這類產品的宣傳,但如果如法炮製,在別的產品中照常使用,可能不一定會有良好的效果。
廣播電視廣告中的播音是廣告成敗很重要的一環,所以在這個特殊的創作過程,播音應做到:貼近生活、形象生動、感染力強、補充畫面,以聲音揭示內涵、突出商品訴求重點,從而達到產品的宣傳重點、畫面的設計及畫外音(廣告的配音)三者有機的結合,以求完美和諧
不老的聲音
最早的女國際播音員
魏琳,原名蔣玲玲,籍貫浙江杭州,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陝北新華廣播電台、張家口新華廣播電台英語播音員。建國後,歷任中國國際廣播電台英語播音員、英語播音組組長。
最早的播音員李娟
李娟是北京廣播學院的第一批播音專業學員,1961年被分配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工作。1973年李娟被選調入中央電視台。1980年中央電視台推出晚間黃金時段的《新聞聯播》。成為全國收視率最高的名牌節日的第一批主播。從事播音工作達35年,一度是家喻戶曉的播音明星,在80年代主持《新聞聯播》期間曾多次採訪來華的外國首腦。1993年,李娟在美國出席第20屆“藝術傳播國際會議”期間,曾被知名度很高的華裔女主持人宗毓華邀請訪問了CBS電視台,受到了國際同行的歡迎。
傳奇故事
介紹
二戰時效力日軍的女播音員“東京玫瑰”逝世
二戰時,日本為打擊盟軍的士氣使用了一種新型隱形武器:廣播。播音員使出渾身解數瓦解異鄉作戰的美軍士氣,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一個複合體“東京玫瑰”。而最終被美國媒體認定的一名女性叫戶栗郁子,她的遭遇成為美國司法史上最大的冤案之一。據美國、英國媒體報導,當地時間26日,這位飽受爭議的女性在芝加哥一家醫院去世,享年90歲。
默默辭世
戶栗郁子的侄子威廉-戶粟告訴記者,26日下午12點30分,戶栗郁子在伊利諾伊共濟會醫療中心因自然原因去世,享年90歲,不過他沒有透露具體的死亡原因。
隨後私人女發言人芭芭拉-特倫布利發布了一份聲明,簡述了戶栗郁子的生平。不過她的親屬並沒有接受記者的專訪,同時也希望媒體不要再打擾這位飽經風霜的老人。
戶栗郁子是二戰時期日本利用廣播宣傳手段瓦解美軍士氣的複合體“東京玫瑰”的一員,她曾一度被美國政府視為“叛國賊”而遭逮捕並受到審判。然而她的遭遇成為美國司法史上最大的冤案之一:她雖身在日本、替日本政府賣命,卻巧妙地利用工作便利鼓舞美軍士兵。最終,美國前總統卡特親自批准她恢復美國國籍。
身陷囹圄
這位“東京玫瑰”的一生充滿傳奇。
1916年7月4日,戶栗郁子出生在洛杉磯一個日本移民家庭。學生時代,她一直使用伊娃這個名字。1941年6月,戶栗郁子從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畢業,隨後前往日本探望生病的姨媽。可是由於政府不知情和誤報,在沒有辦理旅遊簽證的情況下她便離開了美國。沒想到就在此時“珍珠港事件”爆發,美國對日宣戰,戶栗郁子因此身陷日本無法回國。
然而,戶栗郁子雖然擁有純正的日本血統卻對日語一竅不通。在美國時,她的家庭從來不說日語,不遵從日本風俗,更不吃日本飯菜,因此身陷囹圄的她滿腦子只有一個念頭:尋找機會回美國。在當時的國際局勢下,許多日本裔美國人相繼放棄了美國國籍,可是戶栗郁子不願意。當殘酷的現實粉碎她的回國夢時,戶栗郁子勇敢地走出去,為了維持生計開始嘗試各種各樣的工作,其間常常有密探盯梢。
一個偶然的機會,戶栗郁子在東京廣播電台找一份打字員的工作,後來因為老闆發現她英語地道便被派去做編輯工作,校正廣播稿中的語法和句法錯誤,並強迫其寫稿和製作節目。當時的廣播錯誤百出,一些播音員不懂專業知識完全是瞎胡鬧。後來,主管宣傳的軍官在播音中挑選了幾名真正具有廣播才能的人,並任用了美國和澳大利亞的俘虜中具有廣播經驗的人,一下子提高了播音質量。可隨後,戶栗郁子又被派去播音。雖然她非常反感這樣做,但是在戰時的日本,誰敢違抗軍令將遭受嚴厲的懲罰,戶栗郁子硬著頭皮答應了。
那時的廣播除了播放音樂就是戰俘信息、美國新聞以及對盟軍戰事的嘲諷。日軍的目的當然是希望利用美國、盟軍戰事失利的報導瓦解異鄉作戰的美軍士兵的士氣,事實上在中途島海戰之前,這些報導確實令許多人心力交瘁。當時播音員中最為出名的當屬“東京玫瑰”。起初人們以為是一個人,並將她描述為“太平洋上的妖婦,用自己放蕩誘人的聲音勾引美國大兵”。但根據戰後的調查,“東京玫瑰”實際是一個至少由5人組成的複合體,戶粟郁子就是其中之一。
戶栗郁子的節目是“零點時刻”,她的節目大多數時候都播放爵士樂、講輕鬆的笑話、播送國際時事等。她在節目中往往這樣介紹自己:“你最親愛的敵人,孤兒安”,而她將太平洋上的美國士兵溫柔地稱作“太平洋上的孤兒”,戶栗郁子以溫柔、機智、詼諧、幽雅的風格贏得美國大兵的歡迎,成為太平洋戰場上最受歡迎的節目之一。1945年4月19日,戶栗郁子嫁給了電台另一名同行——日本裔葡萄牙人菲利佩-達基諾。
有口難辯
1945年8月盟軍在日本登入,記者們爭相報導的題材之一就是“東京玫瑰”。日本投降之前,美國戰時新聞局為此發布新聞稱:“‘東京玫瑰’根本不存在,這個名字是杜撰的……”然而,半信半疑的記者們不願放棄採訪的大好機會,其中一位名叫克拉克-李的記者在深入東京廣播電台後將目標鎖定戶栗郁子。
1945年9月1日,克拉克約戶栗郁子在東京帝國飯店見面。克拉克帶來一份價值2000美元的契約,稱只要接受《世界主義者》雜誌的專訪並簽署檔案證實自己就是唯一的“東京玫瑰”,就可以得到這筆錢。由於戰後戶栗郁子曾試圖回國,但是當時美國電台知名先鋒記者沃爾特-溫切爾懷疑她極有可能是“東京玫瑰”的一員,並譴責美國政府不懲罰這名“叛國賊”,戶栗郁子回國之路受阻。因此,想到只要能得到美國同胞的認可早日回國,戶栗郁子毫不猶豫地在契約上籤字。
然而接下來的事件令戶栗郁子目瞪口呆:她既沒有得到2000美元,更沒有得到美國人的認可。因為克拉克告訴她,她是美國人眼中的叛國賊,雜誌社不可能向叛國者付錢!而更加難以置信的是,一個月後,戶栗郁子被判刑一年,並被關入東京巢鴨監獄。1948年,戶栗郁子的第一個孩子出世。不幸的是,孩子一出生便夭折了。當年底,戶栗郁子在橫濱再次被捕,並於次年7月被送回美國接受審判,而達基諾也獲準前往美國,擔任妻子的辯護證人,唯一一點是他必須保證重返日本。
事實上,在審判開始之前,聯邦調查局局長埃德加-胡佛已經簽下了判她有罪的空白審判書,而為了證實戶栗郁子有罪,兩名曾經放棄了美國國籍的日本裔美國人喬治-滿潮和大木賢吉受美國聯邦調查局和法務部的強迫,說出了不利證詞。經過13周的審判,1949年10月6日,戶栗郁子受到8項叛國罪的指控,被判處10年的有期徒刑,並被處以高達1萬美元的罰金,同時剝奪了她視若珍寶的美國國籍。而據記載這場審判斥資75萬美元。
1956年,戶栗郁子獲得假釋,並收到限期離境的通知,因為她是不受歡迎的人。
雪洗沉冤
然而,一個反覆聲稱自己愛國的人會做敵對宣傳,瓦解自己國家軍隊士氣的事嗎?相當一部分人對此提出質疑,來自舊金山的韋恩-莫蒂默-柯林斯就是其中一員,審判時他幾乎無償為她辯護,而審判結束後,他繼續調查,期待有一天能翻案。
柯林斯的努力沒有白費,根據向當年太平洋戰場上美軍士兵了解的情況,“孤兒安”的播音不但沒有打擊美軍,反而極大地鼓舞了士氣。她在節目中播放美國人愛聽的爵士樂,給聽眾講笑話,而且有意避免出現令人灼痛的語句。因此,即使戰後許多美國大兵回想起來依然回味無窮。應該說,戶栗郁子是在以個人的力量,依託一種特殊的方式在進行一場抗擊日本的戰爭,她是以特別的方式愛國。柯林斯的發現引起美國聯邦調查局重視。聯邦調查局派專人再次展開調查,證實了柯林斯的結果,戶栗郁子終於昭雪。
1977年,美國總統卡特宣布實行總統大赦,戶栗郁子的美國國籍被恢復。而她的故事一時間也被傳為佳話。退役老兵戴維茲-尼爾-戴爾提議為戶栗郁子豎立一座紀念碑,碑文是:“向戶栗郁子的忠誠和勇氣致敬,她的愛國之心從未改變過。”
儘管如此,許多人仍然沒有忘記戶栗郁子與神秘的“東京玫瑰”的聯繫。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在發表紀念越南戰爭結束20周年的文章時,曾經把“河內漢娜”的叛國廣播與“東京玫瑰”戶粟郁子相提並論,一些電視評論員也常常將戶栗郁子與臭名昭著的叛國賊聯繫在一起。
曾於1974年-1977年擔任《芝加哥論壇報》駐東京記者的羅恩-耶茨是少數採訪過戶栗郁子的記者之一,他說:“其實疑團是很難消散的,人們總是更願意相信編造出來的東西,而不是事實。而且民眾根本不相信美國政府會如此殘忍和詭計多端,竟然會策劃一次逼迫證人說謊的審判!”
平淡餘生
回想過去,戶栗郁子選擇沉默,平靜地生活在芝加哥安德森維爾的瑞典人居住區。1980年,她與丈夫離婚,從此再沒見過面。為了維持生計,她在芝加哥北部的西貝爾蒙特大道上開了一家東方禮品店,不過極少有人知道她的真實身份。
1991年,戶栗郁子低調地再次接受了耶茨的採訪,當時她反覆強調雖然她希望別人更多地了解她的遭遇,但她絕對不想被宣傳,因為當年與記者的一次見面竟然讓她的人生從此不同。為此,戶栗郁子的家人和朋友都小心翼翼地替她保守著這個秘密。侄女喬安妮-戶栗說:“她已經不再提及這段往事。”侄子威廉則說:“她什麼都不說,我們則什麼都不問。”
據悉,10餘年以來,好萊塢製片人巴巴拉-特朗布萊一直想把戶栗郁子的故事搬上銀幕。曾經執導過《綠色奇蹟》和《肖申克的救贖》的導演弗蘭克-戴拉波特宣布,他將完成這項工作。戴拉波特正與克里斯托弗-漢普頓討論劇本。他說:“這是令人震驚的真實故事。它講述了個人在面對劇烈的公眾情緒、媒體惡行、文化和種族仇恨、以及司法不公時所表現出的巨大勇氣和剛正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