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論

播音主持論

從目錄上看,這本40萬字的著作分為播音篇和主持篇兩大部分。播音篇主要包括語音理論及用氣發聲理論,主持篇則包括主持人歷史沿革、形象塑造、有聲和無聲語言藝術、風格與個性、心理素質等。可以看出,這是一部集播音與主持專業於一體、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著作,適合於高等院校作為語音語言訓練的教材,也可作業廣播電視、新聞傳播及藝術類專業方向的基礎教材。

基本介紹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從目錄上看,這本40萬字的著作分為播音篇和主持篇兩大部分。播音篇主要包括語音理論及用氣發聲理論,主持篇則包括主持人歷史沿革、形象塑造、有聲和無聲語言藝術、風格與個性、心理素質等。可以看出,這是一部集播音與主持專業於一體、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著作,適合於高等院校作為語音語言訓練的教材,也可作業廣播電視新聞傳播及藝術類專業方向的基礎教材。

作者簡介

魏薇,講師,博士。主要從事電視傳媒文化研究和教學工作,並有數年參與電視媒體工作的經驗;發表過多篇論文,參加編著作品約10餘萬字,參與創作、製作過若干期經濟類、文化類電視節目。

媒體推薦

總序
·歐陽宏生·
千年伊始,對於地球村的現籍居民來說,無疑是一大幸事。從跨世紀豪情的抒發到千年蟲困擾的解除,村民們的世紀情結和千年之禧正化作與時俱進的動力,推動著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的可持續發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特徵表現為以民為本、市場經濟、共同富裕、中華文化和民主政治五個方面。不難發現,這些特徵,均與廣播電視傳播息息相關。作為廣播電視理論工作者,我們的心田裡涌動著回顧既往、前瞻未來以圖開拓創新的歷史責任感和神聖使命感。
與時俱進,首先得識“時”,正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
識時務,既離不開繼往,更必須開來。
繼往,就需要總結上個世紀廣播電視的實踐經驗,繼承廣播電視理論的已有成果。作為20世紀的一門新興學科,廣播電視學是相當年輕的;作為人類文化長河中的一朵璀璨浪花,廣播電視傳播的內容又具有源遠流長的特點。在回顧既往的過程中,我們理應將現實主義的人文精神同深邃的歷史文化眼光相互結合,借鑑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歷史經驗和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回顧國際廣播電視傳播的全部歷程和中國廣播電視事業半個世紀左右的發展道路,無論是成功的經驗還是失誤的教訓,都可以並且應當成為我們繼續前進的有益鏡鑒。
開來,則需要認清當前之大勢。經濟全球化大潮所帶來的,不光是WTO的遊戲規則,而且有數位化的傳播技術和先進的廣播電視設備,更有市場化的運行理念和多元化的操作形態,其中不免利弊兼有、瑕瑜互見。行業集團化的趨勢,在整合廣播電視資源的過程中,既起著最佳化配置的正面效應,又難免產生制約競爭和發展的負面影響。如何趨利避害?許多大大小小或不大不小的問題,都有待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求索答案。
與時俱進,關鍵在於一個“進”字。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面對大好的機遇和嚴峻的挑戰,除了開拓前進,廣播電視工作者別無選擇。
開拓前進的動力,則在於創新。創新是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原動力,也是廣播電視事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不竭之源。從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到科技創新,都亟待廣播電視工作者全面開拓。廣播電視學作為一門年輕的學科,正在越來越廣泛地受到人們的關注。對它的研究也由淺入深地取得了大量成果。人們不斷從其自然屬性到其社會屬性,研究探索其物理特性、事業發展特點、傳播藝術特點,總結廣播電視工作及其事業發展經驗,不斷加深對廣播電視科學的認識。廣播電視學與新聞學、傳播學有直接的聯繫,它是在新聞學、傳播學的基礎上產生的,它兼容了這兩門學科中的部分研究內容,同時又融合了文學藝術以及其他社會科學的研究成果,同新聞學、傳播學有著明顯的區別。從研究的對象和範圍來看,廣播電視學、新聞學、傳播學這三門學科既自成體系又相互聯繫。新世紀廣播電視研究任重道遠。創新,是廣播電視學科建設的關鍵字。有學者指出,WTO背景下的中國廣播電視傳媒業,應獎自己基本的前進方式從“實踐探索—理論跟進——政策規範”轉變為“建構式發展”的模式,注重從藜蘆留念上進行目標、途徑、手段等問題的結構性探討,為時間發展描繪理性發展的藍圖。
……

圖書目錄

上篇 播音篇
第一章 國語語音規範化訓練(上)
第一節 國語聲母訓練
一、雙唇阻b p m
二、唇齒阻f
三、舌尖中阻d t n l
四、舌根阻g k h
五、舌面阻j q x
六、舌尖後阻zh ch sh r
七、舌尖前阻z c s
第二節 國語韻母訓練
一、單韻母
二、複韻母
三、鼻韻母
第三節 國語聲調訓練
第二章 國語語音規範化訓練(下)
第一節 國語語流音變訓練
一、變調
二、輕聲
三、輕重格式
四、兒化
五、語氣詞“啊”的音變
第二節國語語音訓練中的方音辨正
一、聲母辨正練習
二、韻母辨正練習
三、聲調辨正練習
第三節 吐字歸音與口腔控制
一、吐字歸音的總體要求
二、吐字歸音的發聲條件——控制口腔和聲音
三、吐字歸音的相關練習
四、口腔咬字器官的訓練——口部體操
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
附:中華人民共和國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
附:關於《國語異讀詞審音表》的通知
附:現代漢語常用字讀音表
附:關於頒布《國語水平測試等級標準(試行)》的通知
附屬檔案:國語水平測試等級標準(試行)
……

文摘

書摘
桐木桶,桶有洞,補洞用桐不用銅。用銅補洞補不住,用桐補桶桶無洞。
ing:從舌面前高不圓唇元音i過渡到舌根濁鼻音ng。先發i音,然後舌體後退但不降低,舌根上伸,頂住軟齶,口腔通道完全封閉,過渡到鼻音ng。南方或西北某些方言區的人群發ing音比較困難,原因在於in和ing有所混淆。糾正的方法是分清in、ing的區別:in音的正確發音方法是舌位由舌前部與硬齶前端相對應的i音位置,向前、向上貼到上齒齦處發舌尖中阻n音。發音的關鍵在於指揮自己的舌頭作“向前、向上”以及舌尖“頂住上齒齦”動程的方向及最後的落點。要發好in音,可先發好an、en音。延長鼻尾韻.仔細體會舌位最後的落點,並記住該動作,然後再以同樣之意識發in音,讓舌尖歸到同樣的位置上,這樣就能輕鬆發好in音。有的方畝區中沒有後鼻音韻母,所以在學國語後鼻音韻母發音時,常常是為了發出這個以前從未發過的後鼻音而把自己的舌根弄得特別緊張,抬起的部位太靠後了;加之發鼻音的時間過長,因此發出的鼻音顯得太誇張、做作。比如發ing音,鼻音發得過長、過於靠後,聽起來讓人覺得刺耳;反過來,發in音之類的前鼻音時,卻顯得含糊不清,聽起來介乎於前後鼻音之間,甚至於更像後鼻音一些。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要知道前後鼻音的發音區別。發前鼻音時,應當把舌體動作的注意力放在舌前部和口腔前部;發後鼻音時,應當把舌體動作的注意力放在舌後部和口腔後部。在練習中可延長鼻韻尾,同時體會自己舌體的動作部位和方向是否正確,以正確的動作帶出正確的發音來。
練習
in:
金 林 瀕 銀 新 親
緊鄰 近親 信心 瀕臨 拼音 引進
ing:
京 寧 兵 迎 星 清
精靈 平定 行政 英明 明鏡 平靜
繞口令
苴月空滿天星
望月空,滿天星,光閃閃。亮晶晶,好像那,小銀燈,仔細看,看分明,大大小小,密密麻麻,閃閃爍爍,數也數不清。
蜻蜒青萍分不清
蜻蜓青,青浮萍,青萍上面停蜻蜓,蜻蜓青萍分不清。別把蜻蜓當青萍,別把青萍當蜻蜓。
指示燈
十字路口指示燈,紅黃綠色分得清。綠燈行,紅燈停。紅燈停。綠燈行。
註:另有一部分國語訓練的教材根據韻母開頭元音的發音口形特點,將韻母的發音進行了“四呼法”分類。即:開口呼,包括u、o、e、一i(前)、一i(後)、e、er、ai、ei、ao、ou、an、en、ang、eng;齊齒呼,包括:
i,ia、ie、iao、iou、ian、in、iang、ing;合口呼,包括:u、ua、uo、uai、uei、啪、uen、uang、ueng、ong;撮口呼,包括:ii、ne、iian、nIl、iong。本書沒有採用這種方法。
第三節國語聲調訓練
聲調是指音節在讀音上高、低、升、降的音高變化,這種音高變化具有區別語義的功能。如:grill(鼓勵)、gOli(孤立)、gùlì(故里),這三組音節中的聲母、韻母完全相同,但僅僅由於它們的音高變化不同就可將其區別為三個意義完全不同的詞語。
聲調的實際發音叫調值,是聲調的“實”,調值也叫“調形”。它指聲調的實際念法,即音節讀音的高低升降、長短曲直的具體狀況。聲調的分類一般是根據調值來劃分,同調值的字音歸併為同一調類,不同調值的字音分為不同的調類。
聲調的分類叫調類,是聲調的名。國語有四個調類:陰平、陽平、上聲、去聲。亦分別稱之為:第一聲、第二聲、第三聲、第四聲。
國語聲調有四個基本調值,它們的音高情況可以用“五度標記法”來具體描寫。
豎線分為五度,表示相對音高,豎線中間的線條表示四個調值的音高變化形式。
練習時可以假想:將表中的標有刻度的豎線移到自己的前胸,最高點在鎖骨窩處,最低點在腰帶上方相當於“橫膈”處,由氣息壓力點在前胸這條假想虛擬刻度的上下滑動,從而耐心體會聲調高低升降的變化。
陰平——高平調
發音時,氣息壓力相對較大,聲調最高,聲調走勢高而平,始終保持在5度,沒有升降變化。如“mā(媽)”音高由延到。所以又稱為高平調。陰平的整個音勢平而柔。整個發音過程中聲帶繃得較緊。
兩個陰平連在一起時,可把第一個陰平稍稍降低,第二個陰平一定要一直保持的高度,不然的話,連續念時聲帶會越勒越緊,發音效果不佳。國語的聲調是“相對音高”,且兩字詞的“輕重格式”大多為“中重”。後面的音節在聽感上準備性要求更高,所以,在不變化音調和調形的前提下,作適當的輕微的調節,會使發音更輕鬆、聽感更舒適。但決不允許將第一個陰平發夠高度而將第二個音節降低。
如:
八 偷 溜 蓋 欺 醫 撩
參差 工兵 非洲 豐收 交通 周刊
陽平——高升調
發音時,氣息從較弱起,壓力逐漸增強。音高從中音升到高音。即從升到。如“má(麻)”。陽平的整個音勢是上升,念起來一開始就不太低,愈往後愈升高。聲帶由最初不緊不
松狀態逐漸繃緊,直到很緊。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