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順戰犯管理所舊址坐落於遼寧省撫順市境內,南臨穿城而過的渾河,北依挺拔秀美的高爾山。上個世紀初,它曾因關押和改造日本戰犯、偽滿戰犯和蔣介石集團戰犯而聞名。如今,它已經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勝利的重要標誌和歷史文化遺蹟。作為當今世界上現存的保護比較完整的唯一一處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戰反法西斯鬥爭勝利後關押和改造戰爭罪犯的場所,是屬世界性的歷史文化遺產,是佐證和研究日本侵華戰爭歷史,對外進行和平宣傳,對內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2016年12月,入選《全國紅色旅遊景點景區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撫順戰犯管理所舊址
- 地址:撫順戰犯管理所舊址
- 占地面積:2萬餘平方米
- 建築面積:6600餘平方米
歷史沿革
1950年7月,我國政府依據《波茨坦公告》、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遠東軍事法庭有關處理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爭罪犯的規定和中蘇友好協定的有關條款,開始正式接收由蘇聯政府移交給我國的在侵華戰爭中犯有破壞和平罪、戰爭罪、違反人道罪的日本戰犯969人,後又接收國內其它戰犯管理所移交日本戰犯13人,總計羈押日本戰犯982人;當年8月又從蘇聯接收以溥儀為首的偽滿戰犯71人。1956年,又陸續收押在國內解放戰爭中犯有戰爭罪的蔣介石集團戰犯354人。
對待上述罪犯,撫順戰犯管理所全體工作人員認真地貫徹執行中國共產黨和政府為改造戰犯所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方針,實行人道主義和教育改造,最終使昔日犯下滔天罪行的日本戰犯,在我國特別軍事法庭的正義審判面前低頭認罪;使滿洲國戰犯和蔣介石集團戰犯改造成為熱愛祖國、熱愛和平的人。
1956年6月至1964年3月期間,在撫順戰犯管理所關押的日本戰犯被分期分批全部寬大釋放回國。1959年12月至1975年3月期間,關押在撫順戰犯管理所的偽滿戰犯及蔣介石集團戰犯也陸續全部特赦釋放。周恩來總理曾親筆批示:“撫順戰犯管理所,政治工作本有成績,改造日本戰犯尤為顯著”。
1956年7月,從中國陸續釋放回日本的戰犯在東京組建了“中國歸還者聯絡會”(簡稱“中歸聯”)。多年來,他們以“貢獻於和平與日中友好”為宗旨,為反對侵略戰爭,推進中日友好事業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2002年4月20日,因“中歸聯”會員大多年事已高,“中歸聯”宣告解散,同時成立“撫順奇蹟繼承會”,主要由“中歸聯”會員家屬子女以及日本進步青年等組成,以傳承和發揚“中歸聯”精神。
1986年,根據國內外友好人士和社會團體的要求,經國家公安部、外交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聯合報請國務院批准,“同意撫順戰犯管理所修繕完工後,作為戰犯管理所舊址,對外開放”。1987年7月20日,撫順戰犯管理所舊址陳列館正式落成並對外開放。2003年9月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2004年被國家列入“紅色旅遊景區發展規劃綱要”;2005年11月,被中宣部確定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2006年5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發展現狀
近年來,撫順戰犯管理所舊址建設得到了中央領導高度重視。2006年7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同志來所視察,並作出“全面恢復撫順戰犯管理所舊址原貌,修舊如故”的重要指示。中央拔款3030餘萬元用於舊址恢復和新陳列館建設,經過數年恢復和新館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