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州天主教堂

撫州天主教堂

撫州天主教堂 位於臨川市文昌橋東的靈山路,始建於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竣工於民國7年(1918年),是全國第三大天主教堂,哥德式建築,整個教堂占地面積3850平方米,建築面積2109平方米,教堂長62米,寬34米,高30米,前後共有六座塔樓,正面為鐘樓,整個建築用青磚,紅石,白麻石經過精工砌築而成,教堂內部有58根紅色科林斯柱,粗壯挺拔,空頂離地面15.3米,拱頂骨架筋從其頂部散射而出,猶如空頂覆蓋整個空間部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撫州天主教堂
  • 位置臨川市文昌橋東
  • 始建時間:1908年
  • 竣工時間:1918年
  • 性質:全國第三大天主教堂
  • 風格:哥德式建築
簡介,建築,歷史,地圖信息,

簡介

教堂中央的神台上,懸掛著約瑟,耶穌,聖母瑪利亞三座雕像,教堂四壁牆畫為14200塊紅,藍,紫色異型玻璃花窗,最高為13.5米.抗日時期遭日軍飛機轟炸,1985年,國務院宗教事物局撥專款修繕,1987年竣工,恢復原貌。

建築

大門上首有尖頂高窗,還有大型的白玫瑰花,負荷著銅色十字架。大門上首埋主灑和塔樓樓身還設有石刻神龕,神龕中分別掛有耶穌聖母瑪利亞約瑟天使塑像,莊嚴肅穆。教堂滲祝斷後部東西兩求奔燥體面各有一門,門首均建有兩座塔樓,南北相對。鐘樓頂部飾以白色幡帶。整個教堂,風格典雅,雄偉壯觀。教堂內矗立著58根紅色科林斯柱,粗壯挺拔,穹頂離地面15.3米,拱頂骨架筋從其頂部散射而出,猶如空頂覆蓋著整個內部空間。教堂中央的神台上,懸掛著約瑟、耶穌、聖母瑪利亞3座塑像。教堂四壁牆面被14,200塊紅、黃、藍、綠協請異型玻璃花窗占滿,最高花窗為13.5米,充分體現了12世紀以後,人們追求光明的心緒。撫州天主堂是撫州天主教總鐸區的總堂,隸屬餘江教區,管理樂安、宜黃、崇仁、臨川、東鄉、金溪等6縣教務。創辦有震華國小、德華國小、真光中學、老人堂、育嬰堂等慈善教育事業,還在臨川縣(今臨川市)上頓渡創辦聖約瑟女修道院禁擔頁。
撫州天主教堂撫州天主教堂

歷史

抗日戰爭時期,教堂遭到日本飛機轟炸,以後長期失修,表面鏽蝕,穹頂腐損,門窗破爛,鐘樓倒塌。1951年秋,天主堂美國籍神父黃克愛違抗中國政策法令,被驅逐出境。在“文化大革命凝才奔熱”期間,教堂內踏束旬祭台、神像全部被砸,先後被工廠、學校擠占作為倉庫、教室、禮堂,建築又多處損壞,破爛不堪。1982年落實黨的宗教政策,教堂歸還天主教教會。1985年10月,國家及省、地、市四級有關部門撥款進行修葺,1987年11月全面竣工。同年12月8日,舉行隆重的復堂儀式。教堂內設有專職神父,每日開展彌撒及其他宗教活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