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州地區教育志

撫州地區教育志

《撫州地區教育志》是《撫州地區教育志》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撫州地區教育志
  • 作者:《撫州地區教育志》編纂委員會
  • 類別:地方志
  • 出版社:中華書局
  • 出版時間:2001年10月
  • ISBN:7-101-02984-1
  • 編纂人員:鄧高平、朱澤秉、吳昌財、周禮忠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本志記述了撫州地區教育事業發展的歷史與現狀。包括中等教育、成人教育、教育科研、教育行政等。

作品目錄

封面
撫州地區教育志
照片
親切關懷
1974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李井泉回臨川唱凱老家探親,併到母校撫州一中視察
1991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時任國家教委主任李鐵映(左三)視察南豐一中
撫州一中校友、被譽為“紅軍書法家”的舒同給撫州中醫學校題寫校名
1991年3月,全國政協副主席、時任江西省委書記毛致用視察資溪縣教育工作並題詞
1996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時任江西省委書記吳官正考察臨川河西國小,並為同學們講課
新的起點——市委市政府領導主持召開撤地設市後全市第一次教育工作會議
古代教育
十一世紀改革家、教育家王安石紀念館
千古一村——樂安縣流坑書院舊址
宋代著名哲學家、教育家陸九淵講學舊址
撫州地區第一個書院——宜黃縣湖山書院舊址
明代著名戲劇家湯顯祖
為有源頭活水來——宋代著名教育家、哲學家朱熹在南城縣上塘鄉源頭村講學舊址
“籍著中華”的木刻印書之地——金谿縣滸灣鎮書鋪街舊址
黎川縣試院舊址
蘇區教育
黎川縣閩贛蘇維埃政府舊址。朱德、毛澤民等曾在此舉辦革命幹部訓練班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在廣昌甘竹舉辦的幼稚師範專科學校舊址
廣昌縣列寧國小舊址
名人故居
撫州地區第一位進士——宜黃縣樂史故居
撫州地區第一位狀元——黎川縣張淵微故居
元代理學家、教育家吳澄故居
撫州地區第一位博士、中科院學部委員饒毓泰故居
著名文學史家、教育家游國恩故居
幼兒教育
發自內心的笑——宜黃縣特殊教育學校全國優秀教師吳榮蘭與孩子們在一起
啟迪智慧——撫州地區保育院小製作活動
“小天使”的樂園——黎川縣幼稚園
中國小教育
臨川實驗國小英語實驗班書聲琅琅
臨川十小學生在學習電腦
被列為全國教材發行書目的資溪縣小語“能力訓練”實驗課本
豐富多彩的全區中國小藝術節
1984年至2000年,全省共舉行30多次學科競賽授獎大會,其中有16次在撫州舉行。圖為1999年全國高中數學、化學競賽江西賽區授獎大會在臨川一中舉行。
超常教育實驗喜獲豐收——1990年撫州一中15位學生考入中國科大少年班
全區中小學生開展“種世紀之樹,成世紀之才”活動
南豐一中老師指導學生開展航模製作活動
全區第一個學校天文觀測台——臨川二中學生正在進行天文觀測
培養動手能力——臨川一中的化學實驗課
加強口語訓練——臨川二中的英語課
精美的“早餐”
樂安縣招攜國小的生物興趣小組活動
豐盛的“午餐”
營養的“晚餐”
南城一中德育工作的“三餐”
大中專教育
撫州廣播電視大學
生動的一課——撫州師專中文系學生在王安石紀念館學習吉代文學史
綠樹成蔭的崇仁師範
在實踐中學習——江西醫學院撫州分院學生在附屬醫院實習
晨練——東鄉師範一景
南城師範學生堅持基本功訓練
江西省高校校風建設文明單位——華東地質學院
職業教育
南城共產主義勞動大學舊址
南豐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的服裝生產基地
黎川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學生在實習工廠製作陶瓷
成人教育
東鄉縣全國掃盲先進工作者胡雪英正在給農民講課
全國農村成人教育先進學校——樂安縣萬崇鄉上羅村農民文化技術學校
不斷“充電”——臨川市教委經常組織教師開展學術講座活動
捐資助學
臨川台胞王茲華先生捐資50萬元為家鄉秋溪中學興建“楨華樓”
臨川唱凱鎮百歲老人周蘭清(女)將平時積攢的1萬元資助6位貧困女童完成學業
崇仁縣民眾紛紛獻愛心
校園建設
書山有路勤為徑——撫州一中一角
崇仁師範學生公寓
崇仁縣職教中心
臨川湖南鄉店下國小
上海鳳凰旁氏有限公司捐資興建的廣昌新安鳳凰希望國小
邵逸夫先生贈款興建的東鄉縣實驗國小教學樓
臨川教師住宅小區
金谿縣實驗國小
撫州地區教委辦公樓
1997年撫州地區國小分布示意圖
1997年撫州地區中等學校分布示意圖
1997年臨川市區學校分布示意圖
《撫州地區教育志》編纂委員會
凡例
目錄
概述
大事紀年
第一篇官學私學書院科舉
第一章官學
第一節府學
第二節縣學
第三節社學
第二章私學
第三章書院
第一節概況
第二節書院簡介
第四章科舉
第一節歷代進士(文科)
第二節進士家族
第三節進士村——流坑
第四節歷代文科進士名錄
第二篇基礎教育
第一章幼兒教育
第一節發展概況
第二節園所類別
第三節保教工作
第四節領導與管理
第五節幼稚園例介
第二章國小教育
第一節發展概況
第二節學校類別
第三節培養目標
第四節教學工作
第五節思想品德教育
第六節勞動教育
第七節體育、美育、衛生
第八節教師與學生
第九節領導與管理
第十節蘇區國小教育
第十一節特殊教育
第十二節學校例介
第三章中學教育
第一節發展概況
第二節培養目標
第三節教學工作
第四節思想政治教育
第五節體育衛生工作
第六節勞動教育
第七節教師與學生
第八節領導與管理
第九節學校例介
第三篇中等職業技術教育
第一章師範教育
第一節發展概況
第二節培養目標
第三節學制
第四節課程設定
第五節教學與教育實習
第六節教師與學生
第七節領導與管理
第八節學校例介
第二章其它中等專業教育
第一節發展概況
第二節學校類別和專業設定
第三節教學與生產實習
第四節教師與學生
第五節領導與管理
第六節學校例介
第三章中等技工教育
第一節發展概況
第二節教學與生產實習
第三節招生與就業
第四節學校例介
第四章初、高中職業教育
第一節發展概況
第二節教學與生產實習
第三節教師與學生
第四節學校例介
第五章“共產主義勞動大學”
第一節歷史概況
第二節學校層次與學制專業設定
第三節教學、生產、科研
第四節教師與學生
第五節學校例介
第四篇普通高等教育
第一章發展概況
第二章教育教學
第一節專業設定
第二節德育工作
第三節教學工作
第四節科學研究
第五節教學設施
第三章教師與學生
第一節教師
第二節學生
第四章領導與管理
第一節領導體制
第二節黨政機構
第五章學校例介
第一節華東地質學院
第二節撫州師範專科學校
第三節江西醫學院撫州分院
第五篇成人教育
第一章農民教育
第一節民國時期的農民教育
第二節新中國成立後的農民教育
第二章職工(市民)教育
第一節發展概況
第二節學校例介
第三章幹部教育
第一節廣播電視教育
第二節黨校教育
第三節中國小師資培訓
第四節成人中等專業教育
第五節成人幹部學校
第六節老年教育
第六篇教育科研
第一章教育科研機構
第一節撫州地區教學研究室
第二節縣(市)教學研究室
第三節鄉(鎮)教學輔導站
第四節中國小學科教研組
第二章教育科研管理
第一節隊伍培訓
第二節科研製度
第三節教育報刊
第三章教育科研活動
第一節教學調查
第二節專題研究
第三節教學實驗
第四章教育科研成果
第一節教育質量
第二節教師素質
第三節社會影響
第四節論文論著
第七篇教育行政
第一章教育行政機構
第一節地級教育行政機構
第二節縣(市)教育行政機構
第三節區、鄉(鎮)教育管理機構
第二章教育方針的貫徹
第一節清末教育方針的貫徹
第二節民國教育方針的貫徹
第三節新中國教育方針的貫徹
第三章教育督導
第一節督導機構
第二節督導工作
第四章教師管理
第一節教師源流
第二節教師任用
第三節教師待遇
第四節民辦教師
第五章教育經費
第一節經費來源
第二節經費支出
第三節經費管理
第六章中國小校舍
第一節校舍建設
第二節校舍管理
第七章黨群組織
第一節中國共產黨
第二節民主黨派
第三節教育工會
第四節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第五節中國少年先鋒隊
第六節學生會
第七節教育學術團體
第八節其他黨群組織
第八篇事業管理
第一章招生工作
第一節招生機構
第二節招生辦法
第二章大中專畢業生分配
第一節發展概況
第二節分配機構
第三節分配原則
第四節分配程式
第三章教育技術裝備
第一節發展概況
第二節教育技術裝備機構
第三節教學儀器裝備
第四章電化教育
第一節發展概況
第二節電教機構
第三節電視遠程教育
第四節學校電化教育
第五章勤工儉學
第一節發展概況
第二節勤工儉學機構
第三節勤工儉學途經與效益
第九篇人物
第一章人物傳略
晏殊
李覯
曾鞏
王安石
陸九淵
吳澄
虞集
吳與弼
羅汝芳
湯顯祖
湯來賀
謝文洊
李瑞清
歐陽漸
黃祿祥
桂瑞藩
饒思誠
唐式麒
饒毓泰
程孝剛
游國恩
萬維章
程乃頤
吳士棟
蕭滌非
余瑞璜
陳本端
丁渝
鄧從豪
劉振群
程迺晉
第二章人物簡介
羅點
傅夢泉
危稹
劉塤
何中
聶大年
饒秉鑒
伍余福
陳九川
徐良傅
李來泰
羅棨
李紱
王謨
李聯琇
吳嘉善
鄧元
劉鳳起
吳宗慈
歐陽祖經
潘震亞
曾仲魯
湯茗孫
武惕予
黃范孝
魯易
許調履
余精一
傅再希
郭威白
戴亮儕
王仲宣
吳自強
許調泰
陳文松
楊京
蔡文顯
魯之翰
郭驥
黃 強
江殿榮
詹國福
陳炳輝
李興華
湯曉玲
第三章人名錄
第一節獲各種榮譽教師
第二節撫州籍院士
第三節教授
第四節撫州籍博士
第五節首批地級學科帶頭人
後記
著作權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