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夷縣 唐貞觀八年(634年),置撫夷縣,故治在今雲南鹽津縣境。屬戎州。天寶元年(742年),撫夷縣省入義賓縣。
河西走廊一旦因故阻塞,此地就成了絲綢南路青海道中原通往西域的咽喉,成了歷代帝國安邊撫夷的要塞。歷史 安夷縣是唐蕃古道和南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是歷史上多民族文化交織融合神奇又多彩的鈕結;在西部高原,作為氣候相對溫和濕潤的谷地...
寬5.7厘米 銅印面呈長方形,扁長條形把,印文為篆書“撫夷監軍道關防”七字。背面右刻“撫夷監軍道關防”,左刻“永曆五年五月日禮部造”,上刻“永字貳千柒百四十五”,均為楷書。出土環境 1980年廣西防城縣白沙大隊出土 ...
漢元鼎三年(前272年),北地郡析置安定郡,轄21縣,其中臨涇、朝那、彭陽、撫夷、安武、安定等縣與今鎮原縣境有關。東漢,屬涼州刺史部安定郡朝那縣、臨涇縣、彭陽縣轄。撫夷縣、安定縣併入臨涇縣。三國,屬曹魏雍州安定郡臨...
清:順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撤西固軍民守御千戶所,歸併階州,設州同分轄。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西固番人慕化,編民為里,設撫夷同知,隸鞏昌府。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裁西固撫夷同知,仍設州同,隸階州。中華民國:...
公元1904年,勐勐巡檢司土巡檢被廢黜;公元1905年,勐勐巡檢司所屬的勐勐壩區、四排山區劃予緬寧廳,上改心山區留在直隸鎮邊撫夷廳。公元1912年,民國政府改緬寧廳為緬寧縣,緬寧縣分設四排山縣佐、轄勐勐壩區與四排山區;公元...
1913年,民國政府裁直隸鎮邊撫夷廳、改設鎮邊縣;公元1915年,鎮邊縣改為瀾滄縣;公元1929年,瀾滄縣將轄地土目、土司轄地歸併為10個區,選擇區內勢力較大的土目、土司擔任區長;公元1932年,按山川行便調整為8個區,打亂土目、...
平帝元始四年(4年)撤雲陵縣,其地併入雲陽縣,屬左馮翊。新莽(9—23年)“分三輔為六尉郡”,仍為雲陽縣。屬列尉郡。東漢(25—220年)東漢初,恢復三輔,屬左馮翊。三國(220—265年)罷雲陽縣設撫夷護軍,改屬雍州。...
1904年,勐勐巡檢司土巡檢被廢黜; 1905年,勐勐巡檢司所屬的勐勐壩區、四排山區劃予緬寧廳,直隸鎮邊撫夷廳保留上改心山區。 1913年,民國政府裁直隸鎮邊撫夷廳、改設鎮邊縣; 1915年,鎮邊縣改為瀾滄縣; 1928年,瀾滄縣上...
安定郡領安定(今涇川南部)、臨涇(今涇川北部)、朝那(今鎮原西南,包括涇川黨原)、烏氏(今涇川東北)、石堂(疑為今靈台百里)5縣;隴東郡領涇陽、祖居、撫夷3縣;新平郡領白土(今陝西彬縣)、爰得(今涇川、長武交界)、...
魏煥在《皇明九邊考》中言:“祖宗朝,嘉峪關外設立赤斤、罕東、哈密三衛,事例於該鎮撫夷官內選差前去近邊諭以朝廷恩威、軍門殺伐利害,令其各安生理,如果革心向化,聽我招致,就便安插,設為衛所,許其以時通貢,量加賞...
公元1683年,清朝升耿馬安撫司為耿馬宣撫司;今滄源縣境屬耿馬宣撫司。公元1888年,清朝析緬寧廳所屬的猛猛(土)巡檢司和孟連宣撫司北部八土目轄地設直隸鎮邊撫夷廳、由內地派直隸同知管轄;公元1891年,耿馬宣撫司所屬的勐董、勐角...
前秦(351—394年),今縣北部屬撫夷護軍,南部屬好畤縣。後秦(384—417年),今縣北部屬撫夷護軍,南部屬好疇縣。北魏(386—534年),廢后秦撫夷護軍。北魏太延元年(435年),分池陽縣地,設立寧夷縣,轄區為今禮泉縣地...
魏孝武 入關,以迎駕功,封撫夷縣開國伯,即侍孝武。魏文帝登位,進爵為侯,除征虜將軍、主衣都統,尋遷領左右, 進爵為公。大統三年,拜武衛將軍,累遷右衛將軍。河橋之役, 太祖率大軍前行,公翊衛魏帝繼進。戰日, 公力戰先登,...
民國二年(1913年),民國政府裁直隸鎮邊撫夷廳、改設鎮邊縣。民國四年(1915年),鎮邊縣改為瀾滄縣。民國十八年(1929年),設西盟區,瀾滄縣將轄地土目、土司轄地歸併為10個區,選擇區內勢力較大的土目、土司擔任區長。屬...
臨涇縣,上。東南至州九十里。本漢舊縣,屬安定郡。隋大業元年於今縣理置湫谷縣,取縣內湫谷為名。十二年,復為臨涇縣,皇朝因而不改。按:縣有彭陽川,去彭陽縣一百步。縣界兼有漢安武、安武、彭陽、撫夷四縣之地。良原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