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開中國經濟迷霧

撥開中國經濟迷霧

本書透過與海內外十多位享負盛名經濟學者理性的探討,深入的剖析,讓讀者對於中國經濟的未來與世界經濟走勢,能有粗略的了解,儘管各個專家說法見仁見智,但是能藉此引起各方更多關注卻也是本書重點所在。

基本介紹

  • 書名:撥開中國經濟迷霧
  • 作者: 朱敏
  • 出版社:大地
  • 出版時間: 2010/10/08
  • 裝幀:平
  • 文字: 中文(繁)
基本資料,簡介,前言,目錄,作者簡介,

基本資料

國際書號: 9789866451218
版次: 1
分類: 中國現代經濟

簡介

<與大師對談>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約瑟夫‧史迪格里茲(Joseph E.Stiglitz)與中國專家為您解讀中國經濟的未來

前言

站在歷史的坐標軸上審視,隨著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的階段性結束,開啟改革新航程、下一個三十年的起點既被賦予了承上啟下的年輪使命,又因金融危機的洗禮而展露出特定的時代深意。
誠然,此番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海嘯乃至經濟危機,中國未能如一九九八年那樣倖免於難。但這又何嘗不是一個進步的標誌。僅從商業層面即可見微知著:在過去十年間,那些創造奇蹟的財富英雄,越發受到世人的豔羨與尊重。這不能不說是一種象徵。可以說,中國已經真正完成了一次全球化的「成年禮」,開始融入到世界主流價值觀之中。上個世紀中山先生的諄諄之誡言猶在耳:「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
不難想見,融入全球化,既有短時的代價,更有長遠的福祉。前提是,在中國經濟的內外失衡之下,必須找到動態解局的辦法。這個辦法或許只有一個,那就是制度創新,或曰二次改革。
就在過去的五味歲月中,人們越發深知,理想中的社會制度和文化核心,乃是市場經濟與公民社會,這必須依託於民間的覺醒、商業的進步。而民間的覺醒、商業的進步,又有賴於新一輪中國改革。儘管經濟危機的語境和現實,已讓這種良性發展的步伐趨於緩滯,然則,基於經濟富強、政治民主、法治昌明等多方訴求,中國經濟發展與商業前行已然勢不可擋,就在與落後勢力的博弈之中,推動著改革共識的進一步樹立。
危機雖讓我們有所反省,但仍不夠。須知,任何一個經濟現象的背後,都有著相應的文化倫理因素,並構成因果鏈的兩個斷面。換句話說,經濟危機從本質上探究亦是倫理危機、誠信危機、信心危機。關於這點,二○○八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Paul R. Krugman)也有過類似的表述,他曾一語中的:金融危機,實際上是人文危機。
經歷了接踵而來的各種巨觀衝擊之後,在經濟日漸復甦的後危機時期,尊重市場規律、發揚現代企業精神,於世界、於中國而言,都顯得更為迫切。而要實現經濟的二次改革,推動商業倫理重構與進步,與知識精英階層的行動與吶喊密不可分。
這些積極行動或努力吶喊的主人公,可視為經濟發展的思路引導者。在中國現代性的行進當中,他們一方面擁有時代的見證人和觀察者的身分,另一方面,又是幫助中國經濟健康成長,不留情面的批評者和揭露者。在他們當中,有的是站在全局角度,對經濟航行中可能遇到的激流險灘作出理性預判;有的是從國家政策面,對產業發展中種種或彰或顯的問題給以預警;也有的是從市場出發,對商業環境中不利於企業成長的要素或現象說「不」;還有的是作為冷峻的旁觀者,對經濟生活中正在滋長的趨勢或弊端予以鞭撻。他們的話語或實踐,對中國經濟從巨觀決策到商業管理,都產生了積極而又深遠的影響。
當然,作為智慧的傳人,思路引導者們確保一點:不逾越政治鴻溝和話語底線,即「凡能說的,我都說了;凡不可說的,我必須沉默」(維根斯坦語)。
儘管面對危機時代巨觀經濟的複雜多變、神秘莫測,經濟學家研判形勢時往往見仁見智、各執一詞;但對於中觀的商業社會、微觀的企業細胞而言,無論在危機之下,還是在順境之中,作為一個渴望正常有序的經濟體來說,必然要求遵循其應當恪守的經濟價值觀及商業倫理。於是,樹正一個符合歷史現狀的價值尺規,成了以經濟研究或商業實踐為己任的思路引導者們,為經濟社會所作隱性而最大的貢獻。
擺在諸位面前的這部巨觀經濟趨勢研究專著,正是筆者立足於以抗訴求,採用對話錄形式進行的一次特別嘗試。這項在全球金融危機背景下,以問計危機之策為契機、以破解經濟困局為取向的系列經濟研究課題,前一階段已產生意想不到的反響,並在大陸出版取材於本課題的「中國經濟缺什麼」一書基礎上,以完整面貌漂洋過海來到美麗的寶島。但願《撥開中國經濟迷霧》可以書如其名,通過對中國經濟轉型的前瞻性思考,真正對中國經濟衝破晴空中的陰霾有所幫助,至少要讓關注中國經濟態勢的廣大讀者們有所啟發。
目前,該項有關中國經濟核心命題的研究仍在延展和升華當中,涉及了更多的經濟學家,蘊涵了更多的真知灼見,足可相信,續集的精彩度和價值都將甚於眼下這部。此外,還要自薦的是上半年出版的經濟思想案例研究專著《通向彼岸之路:吳敬璉風雨八十年》,便於人們通過一位八旬經濟學泰斗的命運沉浮,縱深理解和觸摸中國經濟之今昔,從而對這個時代給予更多的寬容與信心。

目錄

人物索引 005
前言 008
第一章 從一個泡沫走向另一個泡沫 011
第二章 尊重市場方能走出迷局 027
第三章 救市迫需彰顯法治精神 041
第四章 破解「深水區」的經改難題 059
第五章 調整結構應以消費為綱 079
第六章 以金融的邏輯驅散陰霾 101
第七章 用憲政改革制約「官進民退」 125
第八章 制度語境下的動態解危 145
第九章 解困內需有賴社保減負 167
第十章 中國經濟轉型契機前瞻 185
第十一章 資本市場構建金融強國夢 201
第十二章 危機下的品牌中國良謀 221
第十三章 創新需求召喚政策轉軌 239
第十四章 改革是化解危機的唯一出路 247
第十五章 勞動密集型製造業的中國軌跡 263
第十六章 G20格局下的能源金融博弈戰 277

作者簡介

朱敏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中國企業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CBI fellow),現任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新經濟導刊》執行總編。先後就讀於西北政法學院、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清華經管學院EMBA獎學金獲得者。「金融街」財經書系出版人,胡潤百富「學者先鋒」。關心中國政經改革與新經濟轉軌。出版《通向彼岸之路:吳敬璉風雨八十年》、《中國經濟缺什麼》等專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