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裂鐵角蕨

撕裂鐵角蕨,植株高25-35厘米。根狀莖短而直立,先端密被鱗片;鱗片披針形,長約7毫米,基部寬0.5-1毫米,膜質,深褐色或紅棕色,全緣。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撕裂鐵角蕨
  • 拉丁學名:Asplenium laciniatum Don 
  • :植物界
  • :鐵角蕨科
  • :鐵角蕨屬
  • 科拉丁名:Aspleniaceae
  • 屬拉丁名:Asplenium
  • 中國植物志:4(2):064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葉簇生;葉柄長4-6厘米,粗1-2毫米禾稈色,連同葉軸下部密被黑褐色的披針形鱗片,上面有淺闊縱溝;葉片線狀披針形,長20-30厘米,中部寬3-4厘米,兩端漸狹,頂部漸尖,一回羽狀;羽片20-26對,互生或基部的近對生,平展,有明顯的短柄(長1-2毫米),中部各對羽片相距9-12毫米,彼此疏離,斜菱形,長1.4-2厘米,基部寬6=9毫米,鈍頭,基部極不對稱,上側截形,呈明顯的耳狀突起,下側強度斜切(基部1/3-2/3切去),邊緣為不規則的條裂或片裂,基部上側常深裂達於主脈而形成一近扇形的小羽片,向上則深裂達2/3而形成長短不一的闊線形裂片,下部羽片與中部的同形,向基部漸變短並漸遠離。葉脈兩面僅可見,主脈下部1/3-2/3與羽片的下邊緣合一,側脈二叉,基部上側一脈常為三叉或二回二叉,纖細,斜向上,伸入裂片先端,但不達邊緣。葉草質,乾後淡草綠色,兩面均平滑,下面略被淡棕色的星芒狀小鱗片,以後脫落;葉軸淡禾稈色,幼時下部密被與葉柄上同樣的鱗片,以後逐漸脫落,上面有縱溝,基部一對羽片的腋間偶有1枚被鱗片的芽胞。孢子囊群闊線形,長2-3.5毫米,棕色,斜向上,彼此疏離,生於小脈中部,在羽片上部的沿主脈兩側排列,並靠近主脈,在基部上側裂片的常為扇狀排列,不整齊,每羽片通常有孢子囊群5-8枚;囊群蓋闊線形,灰綠色,後變灰棕色,膜質,全緣,大部分開向主脈,部分生於小脈下側的開向葉邊。染色體2n=144。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550-2600米的溪邊潮濕岩石上。

分布範圍

產自於台灣北部、雲南西部(漾濞、鳳慶、雙江、景東)、西藏東南部。尼泊爾、錫金、不丹、緬甸北部及印度北部也有分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