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里畏吾

撒里畏吾,古族名。始見於元初文獻。亦稱撒里畏兀、馺里畏吾、薩里輝和爾;明稱撒里畏兀兒;清稱錫喇偉古兒、西喇古兒黃番等。“畏吾”、“輝和爾”、“畏兀兒”、“偉古兒”即“回紇”、“回鶻”之對音。“撒里”一說為地名“疏勒”之音變;一說為回紇發源地之河名,《新唐書·回鶻傳》謂:回紇“居薛延陀北娑陵水”(一作薛靈哥水,即今蒙古高原之色楞格河),“娑陵”與“撒里”(sarig)音近,可證此說;一說源於宋時的黃頭回紇;一說源於西州回鶻或龜茲回鶻,至今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其族分布於今甘肅敦煌西南、青海柴達木盆地,西至羅布泊、若羌之廣大地區。以遊牧為生。“居無城廓,以氈帳為廬舍,產多駝、馬、牛、羊”。信仰佛教。13世紀初葉,蒙古國征服該地區。後元朝封忽必烈之孫鐵木兒不花為“鎮西武靖王”,封朵兒只班為安定王鎮守其地。一些蒙古部落隨諸宗王鎮戍邊境,進入撒里畏兀區域游物,在與撒里畏兀的長期交往中相融合。14世紀中葉,明朝在此地先後設定安定、阿端、曲先、罕東等衛,封元宗室寧王眩煙帖木兒為安定王。15至16世紀初,各衛因遭受吐魯番察哈台後王的侵擾,不能自立,相繼潰散,請內徙,遂東遷嘉峪關內肅州(今酒泉)及甘州(今張掖)南山一帶住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