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納托斯(撒那特斯(希臘神話中的撒那特斯))

塔納托斯(希臘神話中的撒那特斯)

撒那特斯(希臘神話中的撒那特斯)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塔納托斯(Thanatos),是古希臘神話中的死神羅馬神話中名為Mors。他是睡神修普諾斯孿生兄弟,其母為黑夜女神倪克斯,兩兄弟一起生活於冥界。

通常在藝術作品中,比如古希臘瓶畫,塔納托斯的形象是一個長著翅膀、有著鬍鬚的年紀大的男人,但有時也會被畫成一個小孩或沒有鬍子的年輕男人。他有時會戴著頭盔。

他通常與他的弟弟一起運送死人的軀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塔納托斯
  • 外文名:Thanatos
  • 其他名稱:死亡之神
  • 神話體系希臘神話
  • 所屬:奧林匹斯神
  • 居所冥界
  • 司掌:死亡、原始世界
  • 象徵:死亡
  • 父母倪克斯
  • 兄弟姐妹:睡神修普諾斯
  • 子女:無
  • 地位:原始死亡神
角色設定,神話,延伸閱讀,

角色設定

塔納托斯(Thanatos),是古希臘神話中的死神,羅馬神話中名為Mors。他是睡神修普諾斯(Hypnos)的孿生兄弟,母親是黑夜女神倪克斯(Nyx)。

神話

塔納特斯曾經被狡猾的西敘福斯(Sisyphus)欺騙過。西敘福斯是風神埃奧洛斯(Aeolus)的兒子,他的機智令他囤積了大量財富。當他感到塔納特斯差不多來時,他就矇騙塔納特斯令死神自己帶上手銬,結果地上再沒有人進入冥國,人們停止對冥王哈迪斯(Hades)進行獻祭。宙斯(Zeus)命戰神阿瑞斯(Ares)去西敘福斯那裡釋放塔納特斯,塔納特斯立即攝走西敘福斯的靈魂。西敘福斯臨死前叫妻子不要對冥王作獻祭,冥王哈迪斯及冥後珀耳塞福涅(Persephone)等不到獻祭,西敘福斯就希望冥王放自己回人間,叫妻子作獻祭後再回來。然而,西敘福斯並沒有依約回到冥界,這激怒了哈迪斯,哈迪斯再派塔納特斯去攝走西敘福斯的靈魂,這次西敘福斯無法再重返人間了。
雙子神雙子神
在古代人想像中,睡眠與死亡是孿生兄弟,(他們同是倪克斯之子)赫西奧德認為,他們都是黑夜女神尼克斯所生,都居住在冥府,他們從冥府來到地面,悄悄地走近塵世中的人。修普諾斯(Hypnus)是溫柔的、對人類友好的神,而塔那托斯(Thanatos)則是冷酷與殘暴的神。也有的說法里死亡與睡眠完全分離。塔那托斯(Thanatos)被認為是外表恐怖的神,克恩(最初只是死者的靈魂);或者天庭中的阿波羅(Apollo)、阿爾忒彌斯、冥府中的哈迪斯(Hades)和珀爾塞福涅也是死神。而羅馬人引進了埃特魯里亞人的一位人格化的死神,他們稱他為俄耳庫斯,把它想像為一位致人類於死地的全副武裝的士兵。藝術界努力緩和死亡令人恐怖的形象,使塔那托斯(Thanatos)和修普諾斯(Hypnus)越來越相似。
西西弗斯
根據荷馬史詩,西西弗斯是人間最足智多謀又機巧的人,他是科林斯的建城者和國王。當宙斯擄走河神伊索普斯(Aesopus)的女兒伊琴娜(Aegina),河神曾到科林斯找尋其女,知悉此事的西西弗斯以一條四季常流的河川做為交換條件告知。由於泄露了宙斯的秘密,宙斯便派出死神要將他押下地獄。沒有想到西西弗斯卻用計綁架了死神,導致人間長久以來都沒有人死去,一直到死神被救出為止,西西弗斯也因此被打入冥界。在被打入冥界前,西西弗斯囑咐妻子墨洛珀不要埋葬他的屍體。
塔納托斯
到了冥界後,西西弗斯告訴冥後帕耳塞福涅,一個沒有被埋葬的人是沒有資格待在冥界的,並請求給予三天告假還陽處理自己的後事。沒有想到,西西弗斯一看到美麗的大地就賴著不走不想回冥府去了。直到其死後,西西弗斯被判接受推石上山的懲罰。他要把一塊大石頭推到山頂的另一邊,但是由於石頭的重量使他每次推到山頂的時候,石頭都會再滾下來,西西弗斯只能不斷地重複。基本上這是一個在神話上和文學上都很有名的故事。死神達納特斯的力量只能影響到凡人。神作為不朽的存在,不受到來自於死神的任何影響。因此,死神被凡人憎惡以及神的拒絕。死神另外也受到命運三女神的支配。

延伸閱讀

“塔納特斯”本來是希臘神話里眾神之一的名字,掌管死亡。而威赫姆·斯特科和弗洛伊德等人把這個詞解釋為“死亡的願望”或者“死的本能”。他們認為在人的意識當中,存在著與求生本能“厄洛斯”相抗衡的求死本能。
因為所有生物早晚都有一死,遲早都會化為塵土,變為無機物。因此,生物的內心中大概存在著想主動變回無機物的傾向吧。弗洛伊德說,人類的意識當中存在兩種相互對立鬥爭的本能,一種是想要生存下去的本能,另外一種就是與其完全對立的求死本能。不過幾乎所有學者都否認死亡本能的存在。如今仍然主張死亡本能存在的,大概也只有梅蘭妮·克萊因等極少數學者而已。再說,這個理論確實是過於荒謬,這個說法也確實過於讓人難以接受。
沒有人能夠斷言那種東西肯定不存在。不過,到如今為止,還沒有遇到一例不靠死亡本能就無法解釋的症狀,因此求死本能對於臨床學者來說是一個不必要的概念。
也可以使這個詞有一個截然不同的定義,“塔納托斯”並不是意味著“求死本能”,而是一種想要接近死亡的欲望。這是一種“塔納特斯”情結。
根據弗洛伊德的“死亡本能”理論,人為了不因為死亡本能而殺掉自己,自動將這種攻擊的衝動轉向外部,於是便會出手傷人。因此我們便能解釋虐待狂與受虐狂,以及反覆強迫等違反快樂原則的異常行為。
而“塔納特斯”情結,是與弗洛伊德的定義截然不同的東西。——對墓場感興趣的小孩子、殺死小蟲子的兒童、拿死亡說事的黑色笑話。幾乎所有的小孩都對死亡深感興趣。我們當然也可以說小孩子只是出於好奇心才對死亡感興趣。理解生命為何物與理解死亡為何物其實是一回事。嬰兒為什麼會出生?自己是怎么被生出來的?爺爺到底去了哪裡?——這些其實都是縈繞在大多數小孩子腦海中的問題。
但是,隨著我們現代社會的家庭核心化的推進,墓地從街道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公寓住宅樓。昆蟲慢慢城市消失,孩子們自然也就沒有機會採集昆蟲。如今很多公寓樓里又不準飼養寵物,這些都讓孩子們與“死亡”產生了距離。
另一方面,大眾傳媒的宣傳當中卻又充斥著“死亡”。比如說,刑警題材的電視劇里有死亡,古裝電視劇當中也有死亡,新聞報導當中也經常出現帶有“死亡”的殺人案件以及意外事故等。就像顯像管另一端的偶像,看上去近在咫尺,但其實卻遠在天邊一樣,對孩子們來說,“死亡”也是這種看似很近但是其實很遠的東西,從某種意義來說,“死亡”也可能會成為他們憧憬的對象。
當有名的演員、藝人自殺的時候,孩子們也會競相步上他們偶像的後塵,這沒有什麼不可思議的。“死亡”究竟是不是人類的本能呢?我們姑且先不去探究,但是“死亡本能”——這種人類對死亡的憧憬,確實實實在在地存在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