撐栱是一種在屋檐下起支撐作用的中國古代建築構件,由屋子檐柱或牆上伸出以支撐屋頂挑出的外檐,主要起承重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撐栱
- 解釋:起承重作用的一種木質構件
概念解釋,造型的演變及加工,
概念解釋
撐栱是在中國古代建築中常見而且結構特殊的一種木質構件,一般在屋檐下用一根木材上端支在撐枋下,下端與柱身連線,將屋檐的重量直接傳遞至柱身,這種構件在我國古代建築中非常的多,例如“斗栱”“牛腿”“雀替”等。撐栱的用料很簡單,一根圓形或方形木材就可以使用,安裝及做法也相對於斗栱來說更簡單,所以許多建築上都使用撐栱而不是斗栱。由於撐栱只是一根單一的木材,所以工匠將其加工美化,使其具有非常多的造型,讓整個建築的藝術層次更高。
造型的演變及加工
加工一般是對撐栱整體的外形加工,另一種是對其表面進行雕花裝飾。由於我國古代工匠對建築美學的要求十分高,所以我們看到的古代建築相對於現在鋼筋混凝土建築來說更賦有曲線美感,這種美感不止是房屋整體結構是成弧線,而是許多構件均加工為具有弧線結構件,最後組裝成一個非常美的整體。那么成功作為外露構件當然也不例外的會被加工成弧線結構,這種結構不僅能顯得更加柔和而且能更有利於講所承受的重量傳遞到柱身。
雖然構件整體做成了弧線形,但還是無法滿足許多工匠的審美,那么對撐栱表面進行雕花裝飾是必不可少的。一般在講究的建築上,大多將撐栱雕刻成活靈活現的動物形狀,最常見的就是。獅子為百獸之王且在佛教中是護法之獸,所以我們經常能見到獅子雕刻與建築的結合,最常見的莫過於大門外的石獅子或橋樑望柱之上的獅子,可見獅子在我國民間深受喜愛。龍雖然是中華民族的圖騰,而且華夏兒女也自稱為龍的傳人,但是在古代這卻成為了皇帝的私人專享。龍即為神獸,其形象變化無窮,所以將撐栱雕刻成龍的樣式也是層出不窮,升龍、降龍等各種雕刻生動形象,也使得撐栱的藝術層次提高不少。在民間大部分撐栱表面雕刻還是以各種吉祥紋樣出現,比如卷草紋,蓮花,海浪,蝙蝠,梅花鹿等,在一些地方也有將歷史故事雕刻在撐栱上,八仙過海,桃園結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