摺疊花紋鋼:有別於大馬士革鋼(wootz/結晶花紋鋼),即古代中國花紋刃(花紋鋼)技術,常見的主要有:團打、流水、旋焊、馬牙等。 摺疊花紋鋼:是指用人工錘鍛的方法將鋼鐵反覆摺疊鍛打,使鋼表面呈現出花紋,是專用於製作刀劍的優質鋼材。人工花紋鋼表面所呈現的花紋是摺疊鍛打的層理的外露,所以又稱為摺疊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摺疊花紋鋼
- 外文名:無
- 解釋:古代中國花紋刃技術
- 常見實例:團打、流水、旋焊
歷史,技術,工藝分類,
歷史
摺疊花紋鋼,應該源於青銅時代的青銅武器製造。因為鑄造出來的青銅武器,硬度較低,但是經過鍛打後,其硬度可以提高數倍,達到鋼刀的硬度,所以當古人發明了冶鐵術後,該會採用同樣的鍛打技術來製造刀劍。但在伊始,古人之所以採用摺疊鍛打方法製造刀劍,其目的並不在於取得漂亮的花紋,而是為了將鋼鐵中的雜質鍛出,以提高刀劍的品質,後來隨著技術的進步,古人逐漸掌握了採用不同的鍛制方法,就可以獲得不同花紋的技術,從而使花紋鋼製刃術又得到了發展和完善,這就是後來所稱的"百鍊鋼"的技術。
中國古代有許多關於花紋鋼寶劍的記錄,大概指的是摺疊花紋鋼。如《越絕書》所記干將、歐冶子所鑄龍淵、泰阿、工布三劍:"欲知龍淵,觀其狀如登高山,臨深淵;欲知泰阿,觀其(金瓜)巍巍翼翼,如流水之波;欲知工布,(金瓜)從文起,至脊而止,如珠不可衽,文若流水不絕。"所謂(金瓜)即指劍身之花紋,而高山、深淵、流水即指花紋之形狀。
據張景陽<<七命論劍>>記載,自先秦以來,就有一種可以曲直如意,砍鐵無損的蟠龍劍.宋人沈括為了編纂<<夢溪筆談>>,需要得到各方面的資料,其中當然也包括冶煉鋼鐵的知識,於是就四處尋訪史上所遺留下來的蟠龍劍的下落.
當沈括來到錢塘的時候,與當地的名流聞紹相遇.沈括提到自己在尋訪蟠龍劍,聞紹忙說:"我家就有一柄祖傳的蟠龍劍."當即就令人回家取來給沈括觀看.
劍長五尺,柄長七寸,(古時的尺寸與現在不同,本人不知該如何換算)劍鞘鎏金,劍柄嵌玉.沈括抽劍出鞘,頓時青光刺眼,寒氣侵人.引來了大批圍觀者.
沈括要求試試寶劍,聞紹欣然同意.令人取來了十根一寸長,筷子般粗的鐵釘,"1"字形釘在一根木柱上.聞紹提劍揮去,一聲輕響,十根鐵釘應聲斷落.沈括大喜,接過蟠龍劍細細察看時,卻見刃口完好無損,沒有一點削過鐵的痕跡,不由得讚不絕口.聞紹非常得意,說:"再看."右手緊握劍柄,左手捏住劍尖,用力一扳,五尺長劍竟然成了一個環形.再一鬆手,"鏘"然一聲,長劍又恢復如初.沈括讚嘆不已.
可惜的是,蟠龍劍的打造秘密早在宋初便已失傳.是時達官貴人竟然以擁有一把得自倭國的倭刀為榮了.宋廷雖然在兵刃制式上花樣新翻,造出了許多前所未有的兵器,但蟠龍劍的鍛造方法終未能重現,不能不叫人為之扼腕嘆息.
技術
在中國古代,刀匠絕大多數是要擔任制刀材料的冶煉工作的。花紋鋼不過是在當時,冶煉技術不發達的情況下,匠人們為了去除鋼鐵中的多餘雜質,同時得到所需碳含量,並使之均勻分布,而把兩種或兩種以上,碳含量不同的原料,進行摺疊鍛打後所形成的副產品而已.
到了現代,刀劍多層摺疊花紋鋼及其製造方法,其主要是以半硬鋼與硬鋼交疊鍛打,再經多次摺疊或扭轉,最後再夾入一層彈簧鋼,形成有花紋的多層摺疊花紋鋼。現代鋼鐵工業遠比古代發達得多,所以各種元素、各種含量均勻分布的各種性能到達相應指標的工業鋼材應有盡有。單從性能的角度考慮,普通的花紋鋼已經沒什麼意義了。
現在日本的"真劍"製作,對於材料,刀匠還是用傳統的"玉鋼",用傳統的方法鍛造研磨.這種花紋(日本叫地肌),就不是簡單從性能的角度出發.而是更多地從保護和傳承歷史文化的角度出發,把日本刀作為一種美術工藝品來對待.而目前國內的花紋鋼,主要目的是為了花紋而花紋。
工藝分類
眾所周知,中國古代兵器具有非常高的文化品位,是一個時代經濟、文化、科學技術的佼佼代表,而刀劍之上所顯現出來的鍛造紋理便是其中一絢麗之精彩。
中國古代刀劍鍛造博大而精深,目前所見有團打、流水、旋焊、馬牙(馬齒)等,也有個別另類這裡不做敘述。
團打:這是一種非常大眾的摺疊鍛造,相對工藝比較簡單,省工省時,適合於大批量製造,所呈現紋理較粗獷,多似綿延山巒,刃口夾鋼清晰可見。
流水,流水分粗細,多在鋒尖處有折返,這也是判斷此種鍛造紋理的刀劍刃體是否有折損殘缺的參考之一。流水粗者均勻流淌於刃身,細者多集中顯現於刃體中間部位,也有於刀劍刃體間出脊而去者。流水紋理舒展順暢,確似潺潺流水。同時還有一類紋理,如水中幾朵漣漪蕩漾,均勻分布於刃體之上,有稱之拇指紋。
旋焊,此為現代辭彙,為一概括稱呼。旋焊的花紋並無固定,似羽毛、似魚腸、似菊花、似天梯,不一而同。旋焊也是一種摺疊鍛造,但它呈現的鍛造紋理非常具有規律性,所呈現花紋絢爛,極具欣賞美感,這其中與工匠的鍛造技法有很大關係,而鍛造刀劍所用材料也有相當影響。至於傳說中的鑌鐵是否即為旋焊,現在依然雲遮霧罩,這裡節選兩段古籍記載,供參考研判。其一為宋人周密《雲煙過眼錄》記載:篦刀一,其鐵皆細花文,雲此乃銀片細剪,又以鐵片細剪如絲髮,然後團打萬槌,乃成自然之花。另一記載為明人曹昭《格古要論》:鑌鐵出西番,面上有旋螺花者,有芝麻雪花者,凡刀劍打磨光淨,用金絲礬礬之,其花則見,價值過於銀。何種旋焊花紋為鑌鐵,只能依各人理解了!
馬牙,在清陳克恕《篆刻針度》中這樣描述:用牙,頭髮及硝各燒灰等分,釅醋調畫刀口如鋸牙狀,號馬牙鋼,磨礪不與余鐵同鱗,為獨堅也。依文判斷,馬牙應為燒刃淬火的產物,是刀劍刃體鍛造整理完畢後對刃口的熱處理,而非傳統簡單的夾鋼、嵌鋼。現所見實物中,馬牙形似尖尖獠牙,整齊排列於刃口,刃體多為流水鍛造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