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魚兒·雨後江上晚眺

《摸魚兒·雨後江上晚眺》是清代詞人凌廷堪創作的一首詞。上片寫傍晚一場雨後,詩人所見的山水美景;下片承上先寫水色,再寫少女戲水之景。上片與下片動靜結合,筆致精妙。全篇筆墨輕鬆,意境清新,色彩鮮明,結構謹嚴,景中有人,人與景契。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摸魚兒·雨後江上晚眺
  • 作者:凌廷堪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出處:《梅邊吹笛詞》
  • 作品體裁:詞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摸魚兒·雨後江上晚眺
暮天空、乍收涼雨,隔江飛過清冷。煙鬟綽約山容潔,掃得兩蛾幽靚。無限景,縱倩取、鏤冰琢雪應難詠。斜陽未暝。見別浦殘荷,回汀折蓼,都作淡紅影。
江光遠,蹙起靴紋萬頃。微風恰好初定。盈盈十五吳娃小,笑與碧波相映。嬌妒性,有意要、驚他沙上鴛鴦醒。青裙半整。便急打蘭橈,空明擊碎,搖過采菱艇。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摸魚兒:本為唐教坊曲,後用為詞牌。又名“摸魚子”。正體雙調一百一十六字,前片六仄韻,後片七仄韻。
  2. 乍:忽然。
  3. 鬟:環形髮髻。綽約:柔美貌。
  4. 兩蛾:一對蛾眉。靚:通“靜”,安靜。一說指妝飾美好。
  5. 縱:縱使。倩:請。
  6. 鏤冰琢雪:指在冰雪上雕刻,比喻徒勞無功。
  7. 暝:昏暗。
  8. 浦:小溪。
  9. 汀:小洲。蓼(liǎo):蓼草,葉味辛香。
  10. 蹙(cù):皺,收縮。靴紋:指細微的水波。語出蘇軾《游金山寺》“微風萬頃靴紋細”。
  11. 蘭橈(ráo):船槳。
  12. 空明:指澄澈平靜的江水。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傍晚天空下了一場涼雨,突然收住,清涼的空氣從江的對面吹來。雨後的青山煙霧繚繞,徐徐升起,像女人的髮髻。而青山則如美人的面容,洗過一遍,潔淨無比,遠遠看去,如同一對蛾眉,幽靜動人。如此無限的美景,縱使借用什麼詞藻、手法來描繪它,都是徒勞無功。當時夕陽尚未落山,陽光給分叉的水溪邊的殘荷、迴環的小洲上的蓼草,都塗上了一層淡淡的紅色。
江上水光浮現,微風初定,尚有被風吹皺的波紋。幾個十五六歲的小女孩,跑到江邊玩耍,歡笑的面容都映入了粼粼碧波。也許是妒忌鴛鴦,她們有意驚醒了沙灘上的鴛鴦。玩夠了,她們整理衣裙,拿起船槳,把平靜的江面擊碎,搖船采菱去了。

創作背景

此詞的具體創作時間不詳。詞人在雨後遠眺長江,有感於清新秀麗的風景,寫下了此詞。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這是一幅雨後長江晚眺圖,畫面色彩明朗,意境清新優美,表現出作者眺望美景時悠閒恬淡的心境。
“暮天空、乍收涼雨,隔江飛過清冷”,時值傍晚,雨過天晴,一股清涼的空氣從江的對面吹來。詞人佇立遠眺,迎風開懷。詞人把目光越過江水,投向遠處的山峰,只見“煙鬟綽約山容潔,掃得兩蛾幽靚”。他看到雨後的青山,潔淨清新,幾縷煙嵐繞著山腰裊裊飄動,使青山顯得更加嫵媚光鮮。“鬟”本是婦女的髮髻,詞人把煙嵐比作女子髻的髮髻,那煙嵐籠罩下的山峰自然是嫵媚多姿的了,山也便給人以靈動的美感。古人常用美女的眉毛來形容山峰,宋代王觀的《卜運算元·送鮑浩然之浙東》有“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之句,而此處“掃得兩蛾幽靚”亦同此意。謂輕輕飄動的山嵐,正如美女在描眉增色。把煙嵐比作女子的髮髻,把山比作女子的眉毛,都使山變成有情之物,表現了作者對雨後清新秀麗的青山的喜愛。雖說“煙鬟”“蛾(眉)”都是老套的比喻,但歷代文人還是能常用常新,此詞即是一證。“無限景,縱倩取,鏤冰琢雪應難詠”,如此美景,借用什麼詞藻、手法來描繪它,都是徒勞無功。可見詞人當時有強烈的美感和愉悅,陶醉其中卻難以表達。“斜陽未暝。見別浦殘荷,回汀折蓼,都作淡紅影”,當時夕陽尚未落山,陽光給池中的荷葉、小洲上的蘆葦都塗上了一層淡淡的紅色。“殘”“折”二字,既暗示在此之前風吹雨打,荷木漸漸凋零;“都作淡紅影”,則給衰荷敗蓼蒙上了妍麗的色彩,不使詞的基調轉為蕭瑟,同時也為下片描寫江景的展開預留地步。
下片,詞人把目光從江上江畔的山峰、洲渚收回,投向那一江秋水。只見“江光遠,蹙起靴紋萬頃,微風恰好初定”,當時江上微風初定,江中尚有微風吹皺的波紋。“萬頃”表現了江面的闊遠。也許雨後的清新空氣、優美景色吸引了幾個十五六歲的小女孩,她們跑到江邊玩耍,歡笑嬉戲的面容身影都映入了粼粼碧波,“嬌妒性,有意要,驚他沙上鴛鴦醒”,她們還十分頑皮,見沙灘上鴛鴦悠閒自得地相依相偎,偏偏要去驚擾它們。玩夠了,然後整理衣裙,跳上船,拿起船槳,搖船采菱去了。這一組句子中作者一連用了“笑”“有意驚”“半整”“急打”“搖”等幾個動詞,把小姑娘的天真爛漫描繪得栩栩如生,也給整幅畫面平添了盎然的生氣。
如果說,上片是寫靜景,那下片則是寫動景,動靜結合,筆致精妙通觀整首詞,筆墨輕鬆,意境清新,色彩鮮明,結構謹嚴,景中有人,人與景契,不愧為同類詞中的佳作,而出於樸學家之手,尤為難得。

名家點評

清·譚獻:奇情蹴起。(《篋中詞》)

作者簡介

凌廷堪(約1757-1809),清代學者、文學家、經學家、音韻學家、曲論家。字次仲,又字仲子。安徽歙縣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進士,選寧國府學教授。精通經術,尤精三禮,亦工詞。著有《校禮堂文集》《梅邊吹笛詞》《燕樂考原》《禮經釋例》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