摶沙

摶沙

摶沙,漢語辭彙。

拼音:tuán shā

注音: ㄊㄨㄢˊ ㄕㄚ

釋義:1、捏沙成團。比喻聚而易散。2、比喻團結人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摶沙
  • 讀音:tuán shā
  • 注音:ㄊㄨㄢˊ ㄕㄚ
  • 注釋:捏沙成團。比喻聚而易散
詞目,拼音,出處與詳解,相關連結,

詞目

摶沙

拼音

tuán shā

出處與詳解

1、捏沙成團。比喻聚而易散。
宋 蘇軾 《二公再和亦再答之》:“親友如摶沙,放手還復散。”
元·楊立齋《哨遍》套數:“世事摶沙嚼蠟,等閒榮辱休驚訝。”
明 無名氏 《贈書記·訂盟聞難》:“暫時聚首似摶沙,好事多磨莫浪嗟。”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一》:“然則與此輩論交,如摶沙作飯矣。”
梁章鉅《歸田瑣記·滬瀆唱和詩序》:“時霜蟹初肥,因招集行館中,飲酒賦詩。乃不數日即為摶沙之散。”
花月痕》第四五回:“摶沙蹤跡含沙射,銷骨讒言刺骨悲。”
2、.比喻團結人民。
清 秋瑾 《感懷》詩:“摶沙有願興亡 楚 , 博浪 無椎擊暴 秦 。”

相關連結

郁離子文章
劉基郁離子》中有一篇小文《千里馬第一·摶沙》,將老百姓比成沙,言得天下者唯有像摶沙者那樣將百姓團聚在一起。他以摶沙方式將統治者分成四個層次:善當國事者是“以漆摶沙,無時而解”;次之“以膠摶沙,雖有時而融,不釋然離也”;又次之是“以水摶沙”,“其合也,若不可開,猶水之冰,然一旦消釋,則煥然離矣”;再下者為“以手摶沙,拳則合,放則散”,此乃以力聚民,終不得法,故民叛之亦易。
郁離子曰:“民猶沙也,有天下者惟能摶而聚之耳。堯、舜之民,猶以漆摶沙,無時而解。故堯崩,百姓如喪考妣,三載,四海遏密八音,非威驅而令肅之也。三代之民,猶以膠摶沙,雖有時而融,不釋然離也。故以子孫傳數百年,必有無道之君而後衰,又繼而得賢焉則復興。必有大無道如桀與紂,而又有賢聖諸侯如商湯、周武王者間之而後亡。其無道未如桀、紂者不亡;無道如桀、紂,而無賢聖諸侯適丁其時而間之者亦不亡。霸世之民,猶以水摶沙,其合也若不可開。猶水之冰然,一旦消釋,則渙然離矣。其下者以力聚之,猶以手摶沙,拳則台,放則散。不求其聚之之道,而以責於民曰是頑而好叛。嗚呼,何其不思之甚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