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鹿緋鯉

摩鹿緋鯉

體長橢圓形,側扁;體長為體高3.4~4倍,為頭長3.3~3.4倍。頭中等大,頭長為吻長2.5~2.7倍,為眼徑4.1~4.4倍。吻短鈍,吻長約為眼徑1.5倍。眼中等大,側位而高,距鰓蓋後上角較距吻端為近。眼間隔寬而平坦,與眼徑約相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摩鹿緋鯉
  • 拉丁學名: Upeneus moluccensis(bleeker)
  • :動物界
  • :脊椎動物門
  • :硬骨魚綱
  • :鱸形目
  • :羊魚科
  • :緋鯉屬
  • 分布區域南海東海南部。
形態特徵,地理分布,世界分布,中國分布,生活習性,

形態特徵

背鰭VIII,I-8;臀鰭I-6;胸鰭15;腹鰭Ⅰ-5;尾鰭15。側線鱗34。 體長橢圓形,側扁;體長為體高3.4~4倍,為頭長3.3~3.4倍。頭中等大,頭長為吻長2.5~2.7倍,為眼徑4.1~4.4倍。吻短鈍,吻長約為眼徑1.5倍。眼中等大,側位而高,距鰓蓋後上角較距吻端為近。眼間隔寬而平坦,與眼徑約相等。鼻孔小,兩鼻孔相距遠,前鼻孔位於吻中部,後鼻孔略大,緊鄰眼前緣。口較大,位低略傾斜。上頜長於下頜。下頜被於上頜之下。兩頜牙細小,呈絨毛狀,犁骨及齶骨亦具絨毛狀牙。頰部有2條長須,其末端伸達鰓蓋骨下方。鰓孔大,具假鰓。鰓蓋膜分離與峽部不相連,前鰓蓋骨邊緣平滑,鰓蓋骨後上緣具一弱短棘。鰓蓋條4。鰓耙細弱,5~7+16~20。 體被櫛鱗,櫛狀齒甚弱,鱗薄極易脫落。側線完全,位高,沿體側中上部延伸達尾鰭基部,側線鱗感覺管分叉。頭部在眼前部無鱗。第二背鰭、臀鰭及尾鰭約2/3被小鱗。 背鰭2個,分離;第一背鰭有8鰭棘,第一鰭棘甚短小,以第三或第四鰭棘為最長;第二背鰭低於第一背鰭,以第一或第二鰭條最長。臀鰭位於第二背鰭下方,形狀與第二背鰭相似。胸鰭鈍圓,中等長,始於背鰭稍前方。腹鰭位於胸鰭基下方,略短於胸鰭。尾鰭叉形,下葉梢長。

地理分布

世界分布

中國分布

南海東海南部。

生活習性

熱帶及亞熱帶近海底層魚類,體長一般在200毫米左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