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霄浪語

摩霄浪語

《摩霄浪語》是1999.9海潮攝影藝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周瑞光

基本介紹

  • 作者:周瑞光
  • ISBN:9787805625874
  • 出版社:海潮攝影藝術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9.9
作者介紹
東海之濱的福鼎太姥大地,不僅自然造化雄奇俊秀,風月旖旎,而且富有人文之美,地靈人傑。在太姥山麓的磻溪鎮湖林村,就走出了這樣一位能挖掘並展現地域“自然與人文之美”的文士,他就是閩浙邊界歷史文化的研究者和傳播者——周瑞光先生。
周瑞光先生,出生於上個世紀40年代初,字在祥,號太姥忒憨生,又號湖林逸叟,別署太姥居士,堂號“瑞草豐樂樓”。
先生自幼聰慧,其父周南系福鼎賢達(曾任福鼎縣民眾教育館館長),家教有方,使之飽覽群書,博學廣識,且過目不忘。少年時代,任過校(今福鼎實驗國小)學生會主席兼少先隊大隊長,參加過閩東第一個少年越劇班,榮摘全縣學生演講比賽桂冠……人稱“好少年”。後至廈門大學歷史系深造。先後供職於福鼎三中、福鼎文化館。
蒙家庭薰陶,先生是在讀著《閩東詩抄》、《太姥山全志》等鄉土書籍中長大的,所以對家鄉的歷史和文化有著特殊的感情。及年歲已長,先生把這種特殊的情愫變成為了孜孜以求的文化實踐追求,開始致力於閩浙邊界歷史文化的研究和傳播。為此,長期深入閩浙邊界地區進行實地訪問考究,“風餐露宿,一筇獨往”,甘苦自知。知名學者、廈門大學林其泉教授曾言:“周瑞光是個好學者,也是個好游者,且常把二者緊密結合起來……有時,他也少不了到各地個單位的圖書館、資料室……鑽到書堆里,留連忘返”。終於,“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成一家言”,凝聚著先生心血的《福鼎名勝古蹟及革命紀念地》、《太姥詩文集》、《太姥傳音》、《摩霄浪語》、《太姥文獻搜遺》等學術力作一一面世了,《赤岸芻議》、《朱熹與閩東》、《戚家軍入閩抗倭過福鼎》、《桐城八景贊》、《福鼎鄉賢著作述略》、《二省三山畲族五姓淵源錄》等幾百篇專業文章,引來了邑人的驚嘆和學界的關注。近年來,已有很多學術論文被國內的一些重要刊物、網站轉載,有力地推動了閩浙邊界歷史文化的傳承。
值得一提的是,40多年來,為了研究歷史文化和提升自己水平的需要,先生利用各種機會,遍訪全國文化界著名人士,如:豐子愷、蘇步青、盧嘉錫、啟功、黃壽祺、夏承燾、南懷瑾、顧廷龍、張舜徽、劉蕙孫、傅衣凌、蘇淵雷等,用心求教,可敬可嘉!
其中,先生與豐子愷大師的交往,經常被人們所提起。豐子愷(1898-1975),我國著名的畫家、文學家、翻譯家、教育家,是一位有著多方面傑出成就的文藝大師,為先生所景仰。先生在回憶與這位大師的交往時,曾言:“文革前三年至豐先生逝世前三月,余幾乎每年一度赴上海陝西路豐府請益。1972年冬,還在其家過完春節。初二日上午,雇三輪車陪先生前往北京路拜訪曹辛漢老先生,一同觀賞張大千書畫及豐師尊翁鄉試作文,中午載興歸來。時先生蝸居的工作室兼臥室,室號日月樓……”可見,先生與豐大師的關係非同一般。
先生向來欣賞豐大師的字畫。一日,大師將自己歷三年時間寫就、含204首詩詞古文的21米長書法長卷送給了先生。先生喜獲大作,拿到住處後,展卷拜讀,讀到末尾處,見有“交付女兒一吟保藏”字樣,方知大師把要留給其女豐一吟的作品誤送給了自己。次日,先生便將價值連城的書法長卷歸還給了大師,並曰:“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先生高貴的人品讓人感動。
關於先生的故事很多,比如:1962年,在福州鼓山,成為當時覽勝吟詩的郭沫若的“一字之師”;1979年,參與創辦福鼎文化館文藝刊物,並擬書函呈寄當時的文化部長茅盾先生,獲題贈的“太姥山”三字;1995年,在一次“全國詩詞大賽”中,一位參賽者因抄襲明代詩人作品而獲“二等獎”,被先生揭發……苦於鄙人筆力所限,一時無法一一詳述。
如今,先生退休已有經年,“已逾花甲,但猛志常在”,依然惜時如金,依然筆耕不綴,“依然故我”。近期,先生正在理析自己多年以來的研究新成果,以備再結集成冊,為家鄉多獻一份寶貴的精神文化財富。
也許,先生對歷史文化的執著,並不被所有的人理解,但是,誠如旅意僑領孫明權所言:“莫笑周生性太迂,一肩行李半挑書。弘揚國粹耽文史,萬水千山苦不辭。”也誠如先生自己所言:“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庶幾無悔!”
最後,鄙人想說的是:有緣認識先生是一種福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