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7年1月1日,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發布了一道針對摩里斯科人的敕令,導致10多萬摩里斯科人揭竿而起,西班牙政府花費了數年的時間才把起義鎮壓下來,50萬摩里斯科人被驅逐出西班牙。
基本介紹
- 名稱:摩里斯科戰爭
- 地點:西班牙國
- 時間:1567年1月1日
- 參戰方:西班牙政府,里斯科人
- 結果:50萬摩里斯科人被驅逐出西班牙
科爾多瓦條約,《阿拉貢淨化宣言》和海盜泛濫,戰爭,
科爾多瓦條約
阿拉伯人曾在中世紀統治西班牙達8個世紀之久。阿拉伯人入侵西班牙初期,由於其主體是遊牧部落和農夫,伊斯蘭教並沒有得到廣泛傳播。隨著阿拉伯人的不斷征服,像敘利亞,埃及等文明程度更高的地區的學者來到西班牙,帶來了伊斯蘭文化。當阿拉伯人占領西班牙的時候,伊斯蘭教已經成為了西班牙社會各階層的凝聚劑,當地發展出了高度繁榮的伊斯蘭文明。
可隨著阿拉伯人內部的爭權奪利和外部環境的惡化,他們在半島上的勢力日漸式微。此消彼長,而與之相對的基督教王國卻開始了史無前例擴張和反攻,收復了大片失地。進入15世紀下半葉,穆斯林勢力僅存在於半島南部的一隅之地——格拉納達王國,基督徒們奪回了半島的絕大部分地區。當時統治西班牙的基督教國王是伊莎貝拉(伊莎貝拉一世)和費爾南多(斐迪南二世),他們一心要把異教徒徹底趕下海,屢次征伐格拉納達王國。
1489年,山窮水盡的穆斯林同西班牙政府簽訂了《科爾多瓦條約》。1491年,格拉納達城向西班牙雙王投降,至此伊比利亞半島的再征服運動正式宣告結束。《科爾多瓦條約》規定:西班牙王國保證臣民的信仰自由,保留臣民自己的生活習慣;摩爾人(西班牙人對穆斯林的蔑稱)犯罪,應根據伊斯蘭教法處罰。
《科爾多瓦條約》的簽訂是為了處理收復失地運動後西班牙內部的宗教問題,事實上不少西班牙人本身也是為了生存而改信基督教的。此條約較為寬容的態度加上當時埃爾南多·塔拉韋拉大主教用阿拉伯文翻譯聖經,通過在阿拉伯人中散發來轉化當地伊斯蘭教徒的辦法,曾一度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然而到了1499年,隨著托萊多大主教西斯內羅斯來到格瑞那達,情況發生了改變。他主張用強硬措施處理宗教問題,並且也得到了西班牙政府的認可和支持。於是西班牙政府便開始無視《科爾多瓦條約》,用暴力手段強制放下武器的摩爾人改信基督教,居住在格拉納達城的5萬名穆斯林大部分被迫改宗。到了1502年,西班牙政府又頒布法律,要求卡斯蒂利亞地區的摩爾人要么改信天主教要么離開西班牙,大部分摩爾人選擇了前者。其實受到西班牙政府宗教壓迫的不止有摩爾人,其他宗教也未能倖免,例如堅持自己信仰的猶太人也被一併驅逐出境。
這並不是西班牙政府最後一次踐踏《科爾多瓦條約》,在今後的大半個世紀裡他們又多次違反條約。西班牙政府對穆斯林的壓迫把穆斯林逼向了絕路,使普通穆斯林逐漸淪為海盜和暴徒,直至後來50萬穆斯林被驅逐出境,西班牙政府才停止了對他們的壓迫。
《阿拉貢淨化宣言》和海盜泛濫
16世紀20年代西班牙阿拉貢地區的一次叛亂中,瓦倫西亞的摩里斯科人對西班牙政府和國王較為忠誠,許多摩爾人還參加西班牙王國對新大陸的征服。但西班牙政府為了討好教皇以獲得教廷的支持,西班牙國王查理五世頒布了一條名為《阿拉貢淨化宣言》的敕令。根據這道敕令,阿拉貢地區的所有穆斯林要么改宗天主教要么將被驅逐出西班牙。
為了國內的宗教統一和穩定,不能說西班牙政府這一舉措有問題,但顯得過於急切而粗暴。
不少滿懷對西班牙政府仇恨的西班牙穆斯林加入了北非海盜的行列,或對海盜建議可供發動報復性攻擊的合適目標。那些原住民對西班牙海岸線了如指掌,他們和北非海盜的合作使西班牙蒙受了巨額經濟損失和人口損失。
西班牙政府開始嘗到了自己種下的惡果。
戰爭
即便摩爾人放棄了伊斯蘭教,西班牙政府依舊沒有停止對他們的迫害。1567年,由於尼德蘭新教徒爆發的叛亂,西班牙國內的宗教狂熱氣氛變得更加熱烈。摩里斯科人,也就是被西班牙政府強迫改信天主教的西班牙穆斯林,對西班牙政府來說仍然是一個未解決的問題。
西班牙政府非常擔心摩里斯科人仍在秘密信仰伊斯蘭教,他們是奧斯曼帝國在西班牙王國內部安插的第五縱隊。西班牙政府對自己國內的臣民越來越警惕,年復一年出台各類嚴厲法令考驗摩里斯科人的宗教忠誠。
1567年1月1日,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發布了一道敕令,旨在徹底消滅伊斯蘭教在西班牙留下的最後文化痕跡:不準使用阿拉伯語,禁止面紗和公共浴場。對一直遭受猜忌和刺激,又負擔重稅的摩里斯科人來說,這是壓垮他們的最後一根稻草。
摩里斯科人被不寬容和頑固不化的西班牙政府逼入絕境。1567年聖誕夜,阿爾普哈拉的摩里斯科山民登上了格瑞那達的阿蘭布拉宮的宮牆,以安拉的名義號召起義。
一時之間,西班牙南部到處有摩里斯科人揭竿而起,參與叛亂的摩里斯科人多達10餘萬。這是一場骯髒醜陋的戰爭,被文化和信仰的鴻溝阻隔的雙方不共戴天,長期受壓迫,心懷不滿的摩里斯科人和抱著極大恐懼的基督徒都使出了殘酷的招數。
勇敢的穆斯林起義軍在西班牙南部屢次重創前來討伐的政府軍,大量西班牙平民基督徒被摩里斯科人俘獲並賣往阿爾及利亞,以換來槍枝彈藥。奧斯曼帝國也派遣了幾千名穆斯林海盜和近衛軍進入西班牙,幫助摩里斯科人作戰。西班牙政府軍十分不適應西班牙南部山區,整隊整隊的官兵在阿爾普哈拉的崇山峻岭被穆斯林困餓至死,他們屢戰屢敗士氣日漸低落。
鑒於國內的穆斯林起義軍日益強大的局勢,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從尼德蘭和義大利調回了精銳部隊,任命了他的私生子弟弟唐·胡安作討逆軍的總司令,同時授予西班牙軍隊從摩里斯科人那裡獲取戰利品的許可。唐·胡安沒有進入山區和穆斯林作戰,他的戰術是通過封鎖和劫掠迫使摩里斯科人投降。
唐胡安一邊讓西班牙官軍在山口設定關卡防止起義的摩里斯科人獲得任何補給,一邊放縱基督徒屠戮摩里斯科人的村鎮製造恐慌情緒。菲利普二世國王還特地來到科爾多瓦督戰。西班牙官兵軍紀廢弛畏戰如虎,不過他們在搶劫時異常兇猛。在西班牙亂軍的努力下,待售的摩里斯科奴隸擠滿了西班牙各大城市的大街小巷。
儘管西班牙政府竭盡全力的鎮壓,穆斯林起義軍仍舊堅持到了1570年11月30日才被唐·胡安完全鎮壓下去。摩里斯科人戰爭結束後,50萬摩里斯科人遭到放逐,西班牙南部山區一些地方化為無人區。討逆軍總司令唐·胡安不無悲傷地寫道:這是世界上最悲慘的事件,因為被放逐的人出發時,淫雨霏霏,風雪交加,以至於這些的可憐的人依偎在一起悲嘆。不能否認,目睹一個王國的臣民被統統趕走,是人們所能想像到最令人悲慘可憐的事。
從《科爾多瓦條約》最初的執行情況看,西班牙宗教問題本身是有望和平解決的。但西班牙政府的背信棄義,不僅沒有平息當地宗教衝突,反而進一步推波助瀾把摩里斯科人逼上絕路,最終演變成了海盜和大規模叛亂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