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臘婆國

摩臘婆國

摩臘婆(梵文天城體:माळवा,IAST:Māļavā,英文:Malava)國,是玄奘《大唐西域記》卷十一記錄的公元7世紀印度古國名。根據玄奘的記述,該國亦稱南羅羅國,都城位置在莫訶河(又作莫醯河,即今默希(Mahi)河)的東南,都城的西南方向為“入海交”(即坎貝灣,今譯肯帕德灣(Gulf ofKhambhat),默希河匯入阿拉伯海的入海口,古代的港口)。根據以上條件推斷,摩臘婆國都城位置,應在鄔闍衍那城西面,馬爾瓦(Malwa)高原的默希河上游地區,具體位置待考。題圖所選地圖示定的都城位置,相當於今印多爾(Indore)市所處的位置,因有很多疑點,並未被廣泛認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摩臘婆國
  • 外文名:Malava
  • 別稱:南羅羅
  • 摘錄:《大唐西域記》第十一卷
簡介,特色文化,相關記載,延伸閱讀,

簡介

根據歷史記錄,公元7世紀初,摩臘婆國的領土範圍,包括印度中部的昌巴爾(Chambal)河流域的範圍,是當時的強大國家。國王提婆笈多,與高達王國王設賞迦,結成軍事集團,於公元604年狂掃恆河和亞穆納河流域,見題圖。606年,戒日王繼位後,開始了2大軍事集團的長期對壘。公元637年,設賞迦王去世,戒日王先後擊敗高達國和摩臘婆國,印度重歸一統。647年,戒日王去世,帝國隨即瓦解,印度又重新分裂。公元631-640年,玄奘的印度之旅,正是發生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根據玄奘的記錄,當時摩臘婆國雖然戰敗,但仍然是一個獨立國家。

特色文化

“摩臘婆”一詞,有說是源自古時居住在該地區的雅利安人的部落稱謂,他們有自己的特色文化,使用摩臘婆語,居住的地方被稱為摩臘婆平原,現在通常的地理名稱為“馬爾瓦高原”(英語:Malwa Plateau,按嚴格的地理學概念,應稱為台地(terrace)更恰當)。按現在的史料分析,約為公元6世紀,在抗擊白匈奴時期建國,此後直到1947年以前,這裡都是一個獨立的行政單位(見1823年的地圖)。
摩臘婆國
摩臘婆曾是世界上重要的鴉片產地,英國殖民時期,在該地區的印多爾(Indore)設立據點,從這裡收購鴉片,然後販運到中國沿海,走私進入中國。今天這裡還有一些合法的罌粟種植園地。

相關記載

中國典籍對摩臘婆國的記載,除《大唐西域記》之外,宋·趙汝適《諸蕃志》作麻羅華國,並有專條記述;《宋史·外國列傳》天竺條作摩羅尾。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大唐西域記》卷十一
摩臘婆國(即南羅羅國,南印度境。),周六千餘里,國大都城周三十餘里,據莫訶河東南。土地膏腴,稼穡殷盛,草木榮茂,花果繁實,特宜宿麥,多食餅麨。人性善順,大抵聰敏,言辭雅亮,學藝優深。五印度境,兩國重學,西南摩臘婆國,東北摩揭陁國,貴德尚仁,明敏強學。而此國也,邪正雜信。伽藍數百所,僧徒二百餘人,習學小乘正量部法。天祠數百,異道寔眾,多是塗灰之侶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