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藏”一詞,舊《辭源》和新舊《辭海》等辭書均未收入。這個詞首見於古詩名篇《孔雀東南飛》(“未至二三里,摧藏馬悲哀。”),所以為之作注者很多,只是眾說紛紜,難得確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摧藏
- 收進時間:1979年
- 出處:《辭源》
- 意義:摧傷,挫傷
摧藏
1979年版《辭源》收進了“摧藏”一詞。把《辭源》的解釋和各家注說綜合起來,有以下幾種意見:(一)摧傷,挫傷;(二)言極度悲哀;(三)“摧藏”為“悽愴”的假借字;(四)“藏”同“髒”,“摧藏”即“摧挫腑臟”。前兩項是新版《辭源》的兩個義項。 因為缺乏對該詞用法的全面考察,以上諸說都未盡允當。
人民教育出版社《語文》中使用了上述的第(四)種解釋,並輔以第(三)種解釋。
根據前兩種解釋,讀音為cuī cáng ,根據第四種解釋讀做cuī zàng。
(1)摧傷,挫傷。 漢王昭君 《怨詩》:“離宮絕曠,身體摧藏。”
(2)收斂,隱藏。 宋陸游 《夜坐示桑甥十韻》:“大巧謝雕琢,至剛反摧藏。” 清魏源 《齋居雜興》詩之四:“群生貴自立,造化難摧藏。” 清吳偉業 《王郎曲》:“摧藏掩抑未分明,拍數移來發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