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蝦子

搭蝦子

《搭蝦子》又名《撈蝦子》,流傳湖北省洪湖市府場鎮。是春節期間喜迎新年、祈禱豐收、活躍節日氣氛所表演的民間舞蹈。多與其他花燈隊伍一起參加表演。

已入選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搭蝦子
歷史,表演特色,表演過程,編扎骨架,皮紙裱糊,掛紅,蝦弓蝦箭,蝦跳,舉網觀蝦,蝦舞伴奏,踩街,恭賀,傳承人,

歷史

據老藝人王永安生前講述,《搭蝦子》源於清道光年間。他父親王三爹與他師傅到中府河邊釣魚時,見幾個小孩在河邊搭蝦子,王三爹心靈一動,提出扎一隻蝦子在春節期間玩。開始時只有三人表演(舞蝦者),1929年左右,為增加故事情節和詼諧的氣氛,藝人們設定了一個搭蝦者(老漁翁),為丑角,使表演更加完美。
每年正月初二,《搭蝦子》表演隊與其它民間花燈表演隊一起參加“祭神拜祖”、“踩街”活動。開始是在街頭“跑場”,以後單獨到各家各戶門前、庭院、禾場進行表演,朝賀新年,直至正月十五元宵節止。
2011年《搭蝦子》入選湖北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表演特色

《搭蝦子》以摹仿蝦子的形態和動勢為主,蝦身忽成圓形,忽成箭形,忽而收頭轉尾成弓形,一張一弛,一蹦一跳,搭蝦人穿插其間,陪襯以幽默風趣的動作,整個表演短小精悍,富有情趣。其稿本已截入《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湖北卷。

表演過程

編扎骨架

蝦子全長5.6米,用竹篾編扎骨架,用三根1.5米長的木棍榫接而成。

皮紙裱糊

用白紗布或皮紙裱糊蝦身,用淡墨將蝦身染成淡青色。

掛紅

每年元宵節蝦子首次出行前,要參加本地迎龍寺的祭拜活動,祈求神靈保佑來年風調雨順。

蝦弓蝦箭

表演時,三人平持蝦燈,忽而收頭卷尾成弓形,忽而揚頭翹尾成反弓形,有張有馳。

蝦跳

造型一:三人舉蝦燈於頭頂,居中者將蝦身向上舉起,頭尾同時向中間靠攏。
造型二:三人舉蝦燈於頭頂,居中者將蝦身向下拉,頭尾同時向上舉起。

舉網觀蝦

搭蝦者(丑角)執網,右腳向前跳一步,左腳隨之跟上稍離地,將蝦網高舉,做觀蝦狀。

蝦舞伴奏

搭蝦子表演時,由民間鑼鼓伴奏(鼓,大鑼,鈸,小鑼,馬鑼等),常用曲牌有“跑頭”,"悶五錘“。

踩街

也叫遊街。浩浩蕩蕩的各種花燈表演隊由”繡花龍燈”領頭,“搭蝦子"壓尾,在大街小巷進行巡遊。

恭賀

也叫跑場。蝦隊在丑角的引領下,以走街串戶的方式,到各家各戶進行表演,恭賀新春。

傳承人

胡家松 男,生於1949年11月,府場鎮人。1981年從師吳明亮學演《搭蝦子》的丑角。在這之前還玩過《溜老三推車》、《蚌殼精》。
傳承人傳承人
2012年胡家松被命名為湖北省 "非物質文化遺產" 代表性傳承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