霖田祖廟即三山國王祖廟。 三山國王是粵東本地神中最古老、最有影響的一個。三山指揭西縣河婆鎮北面的獨山、西南面的明山和東面的巾山。河婆在清代屬揭陽縣霖田都,該地三山神發祥地的廟宇因此被稱為霖田祖廟。清代以前稱明貺廟,或大廟、祖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揭陽霖田祖廟
- 別稱:霖田祖廟、明貺廟、廣靈廟
- 地址:廣東省揭西縣城河婆廟角村
- 歷史:1400多年
介紹
三山國王是粵東本地神中最古老、最有影響的一個。三山指揭西縣河婆鎮北面的獨山、西南面的明山和東面的巾山。河婆在清代屬揭陽縣霖田都,該地三山神發祥地的廟宇因此被稱為霖田祖廟。清代以前稱明貺廟,或大廟、祖廟。
基本信息
歷史起源
據劉希孟[元]所著《明貺廟記》,三山國王起源於揭西縣霖田鎮“三位神人鎮三山”的神話故事,三座山分別是獨山、明山、巾山,相傳有三神人住在其中巾山石穴中,受命於天,鎮守巾、明、獨三山,後來演變為三山國王。
一般認為“三山國王神”肇跡於隋、顯靈於唐、受封於宋。
三山國王祖廟(14張)隋初隋文帝時期,潮州之三山(明山、巾山、獨山)出現神跡。當地人便在巾山之麓建廟奉祀此三山之神,至今已具1400多年歷史。
唐朝開始,三山神成為當地山神,潮人對三山神普遍頂禮膜拜,每年都要定期祭祀三山神,其職能在禳災納福,為一般民眾服務為主。韓愈被貶為潮州刺史,時逢淫雨傷害莊稼,百姓祝禱求三山神,雨乃止,韓愈便寫了《祭界石文》,派人到祖廟祭拜。
到了北宋,“潮州三山神”因助宋太宗征北漢劉繼元有功,宋太宗“詔封明山為清化盛德報國王、巾山為助政明肅寧國王、獨山為惠威宏應豐國王”,並賜廟額曰:明貺,並敕增廣廟宇,歲時合祭。從此,三山神便被統稱為三山國王,三山國王廟又稱明貺廟。至宋仁宗明道年間,“復加封廣靈二字”。至此,“三山國王”經皇封,提升為國家神,成為為國家皇權服務的神靈象徵。當時,其地域影響大體局限於潮州。
元朝,三山神的影響和地位,較唐、宋時期更加顯赫。潮州、梅州、惠州,都建有“三山國王廟”,祭拜者,除當地民眾外,還有“遠近士人”,“歲時”或“走集”都要前來拜祭。
社會性質
社會傳播
劉希孟《明貺廟記》記載“潮之三邑(海陽、揭陽、潮陽),梅、惠二州,在在有祠,歲時走集,莫敢遑寧”。明、清以來,隨粵東移民所至,三山國王的香火被帶往鄰近省市,後來又漂洋過海,傳到台灣及東南亞各地。三山國王廟移民從家鄉帶來的原有的信仰而建立起來,反映了移民們為求生存、求發展而團結起來的思想意志。建神廟奉祀三山國王,舉行游神賽會,正是利用它作為團結的形象。除單一籍祀神作為團聚的舊形式,在一些地方三山國王廟還起著地方性同鄉會作用,有了更深層次的作用。
祭奠方式
地圖信息
地址:507鄉道西15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