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揭陽篾織
- 分類:工藝品
- 產地:廣東揭陽
篾織是廣東揭陽特有的一門傳統民間藝術。揭陽起源於20世紀初,興盛於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揭陽民間藝人將“薄苦竹”抽成柔如絲,薄如紙的小篾條,然後以靈巧之手織成各種工藝品,如花籃、竹扇、籮筐等各種造型獨特的工藝品,再在上面織...
揭東竹絲編織畫,又稱篾織,是潮汕地區已經瀕臨失傳的一門民間藝術形式,現僅在藍城區霖磐鎮西龍村夏氏一家傳承。據清代《潮州府志》記載:“揭陽人多取笙竹以制器,甚精巧”,當地民眾在長期竹編生產中,不斷提升審美情趣,逐漸發展...
先主少孤,與母販履織席為業。”因此,劉備被編織業奉為祖師。泰山,一說是魯班的徒弟,一說是魯班之子。相傳泰山初跟魯班學木匠,但不專心,而是偷偷到竹林練劈篾編織,遂為魯班所辭。泰山潛心研究,終成出色的篾匠,做出的竹編...
先用竹篾製作出燈的造型“骨架”,再用篾絲編織成的“畫幅”像穿衣一樣,在“骨架”上編罩上“肌殼”,最後飾以篾絲編織的花草、絛墜、繡球、飄帶等配飾,便成為多姿多彩、玲瓏奇巧的彩燈。篾燈“骨架”的編織,採用的是寫實型篾...
清朝年間,鶴慶的篾燈編織藝人有章、程、彭、趙等30餘家。民國年間,又增加了鄒、趙二家。建國後,僅剩趙泉、鄒師和李忍漢先生三人。篾燈編織,是鶴慶白族的一種絕技,篾燈本身,是一種藝術品,同時是一項傳統民族文化遺產。製作原料...
竹篾體是一種適應竹編工藝的新型字型。新化縣梅山竹編工藝廠曾建國師傅所開創並予以命名,曾志龍全力發揚了這種字型。中國傳統竹藝編織中“福祿壽喜”的編織可說是這種字型的最初歷史。如今,任何漢字,我們都能進行轉換而成這種體——竹篾...
臨川篾編技藝,民間手工技藝。簡介 臨川篾編技藝是源自民間竹編技術的民間手工技藝。它集傳統的的竹編技術和工藝美術為一體,製作工藝複雜,編織技術要求高,因畫面多以吉祥的文字或圖案為主,深受民眾喜愛;且篾編作品以獨特的竹編用具為...
藤篾鼓墩,因其形狀頗似鼓形,故俗稱鼓墩。藤篾鼓墩的編織主要取材勐撒深山老林中常綠藤本植物“藤篾”和石心竹。整個編織工序分取藤條,破竹蔑編織、烘烤等工序,藤條取回後要用微火烘烤,使其顏色變深,藤條柔韌後便可編製成鼓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