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西縣北山中學,是愛國華僑曾兆春先生於1931年創建的培英中學。1958年經上級主管部門批示,學校增設了高中部,從此北山中學便成了一所完全中學。1948年以來,北山中學得到各級政府的關懷和支持,得到愛國僑胞,校友及社會各界人士的熱心捐助,擴建了教學大樓、教師宿舍及師生食堂。1998年後,重建培英大樓,興建高中樓及新的師生食堂。
學校現有28個教學班(其中高中10個班、國中18個班)學生1600多人,教職員90多人。
基本介紹
學校歷史,學校概況,政治氛圍,首例器官捐贈者,
學校歷史
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後,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不少大中城市淪陷。汕頭市私立聿懷中學於1938年春遷來五經富與培英中學全並,以聿懷中學為校名。學校增設高中部,成了一所完全中學。老教育家陳澤霖擔任校長,張永錫任教務主任。上海復旦大學副校長鄒劍秋,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曾牧野,汕頭大學醫學院黨委書記何剛,軍界離休老幹部丘志堅,泰中友協副主席李建南先生,旅泰糖業巨子汪澄波先生等都是聿懷中學時期的學生。當時師生們愛國熱情高漲,一面努力讀書,一面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校譽極高。
日本投降後,聿懷中學遷回汕頭,這裡的中學教育只得停辦一年。
1947年,由各界知名人士與基督教會積極籌劃復辦起中學教育,取校名為道濟初級中學。由張永錫出任校長,善鋒任教務主任。
1948年,為加強對學校工作的管理,潮揭豐行委會楊方笙(時任汕頭教育學院院長)進道濟中學任領導。中山大學教授、材料研究所所長、國家工業發展組專家顧問曾漢民,即就讀於道濟中學。
1950年,道濟中學由揭陽縣人民政府接辦。
1951年,經報請上級政府批准,道濟中學改名為北山中學。
1958年,經上級主管部門批示,學校增設了高中部,從此北山中學便成了一所完全中學。
1948年以來,北山中學得到各級政府的關懷和支持,得到愛國僑胞,校友及社會各界人士的熱心捐助,擴建了教學大樓、教師宿舍及師生食堂。一九九八年後,重建培英大樓,興建高中樓及新的師生食堂,為今後辦好學校,培養人才,創造了更好的條件。
“北山蒼松秀,龍江流水長,北中校園美,桃李滿園芳。”辦學以來,北山中學不負時代的重託,人材輩出,桃李滿園,為推動社會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
學校概況
七十幾年來,北山中學人才輩出,聲譽遠揚,為社會為國家培養了千千萬萬的傑出人才,分布在黨、政、軍等各界。如原廣東省副省長曾定石,原中山大學校長曾漢民,原華南師範大學校長、全國政協委員曾近義及曾冰、曾實、曾牧野、曾兵、邱志堅、鄒劍秋與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等,他們為社會作出了巨大貢獻,為母校爭得了榮譽。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北山中學的辦學規模日臻擴大、完善,自改革開放以來,在上級黨政的重視、支持下,在愛國僑胞如曾沛如、曾靈定、高東江、曾文牧、曾金財、曾慶倫等及各地校友、鄉賢的支持下,建起了三幢教學樓,兩幢學生宿舍及食堂、教師新村、培英大樓及由高山總經理獨資興建的科技館、舞台,改善了辦學條件;同時也充實了教學設備、設施,建起了語言實驗室、多媒體電教室、電腦室、物理、化學、生物儀器和理化生實驗室、音樂美術室,還有藏書室、閱覽室、運動場、籃球場、排球場、羽毛球場,各種場室一應俱全,大大改善了教育教學環境。
近幾年來學校面貌煥然一新,各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績。學校連續幾年被市、縣評為“文明學校”、“文明之花”、“十佳校園”、“書香校園”,同時被評為縣一級學校,受到讚譽。
政治氛圍
而今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在黨的十七大精神的鼓舞下,以“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為指針,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積極推進素質教育,確立“高尚師德、樹教育新風、愛我北中、創時代名校”的目標,制定了切實可行的管理施措,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探索素質教育的新途徑,同時擁有一支素質高、水平高、事業心強的教師隊伍。形成良好的校風、學風、教風。近年來在中考、高考中取得了優異成績,高考錄取率為70%左右。還有曾金泉、陳賢明曾獲“潮汕星河獎”,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
“北山蒼松秀,龍江流水長,北中校園美,桃李滿園芳。”北山中學在七十多年的風雨歷程中,不負時代的重託,向著更新更高的目標,不斷向前發展,我們堅信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有上級領導的關心與支持,有社會各界人士的熱心幫助,有廣大師生的共同努力,北山中學的明天將會更加輝煌。
首例器官捐贈者
2018年3月25日,15歲的北山中學在校生陳欣因確診腦死亡,於25日8點58分在廣醫二院進行了器官捐贈手術,兩個腎臟捐獻對象均為廣醫二院病人,都是年輕的終末期尿毒症患者,其中一個因合併嚴重的糖尿病,需要胰腎聯合移植。心臟被匹配給了在廣東省人民醫院內的一名重度心衰患者。肝臟在廣州沒能匹配到合適的受者,但上海的一名肝衰竭患者很合適,在獲取後會被立即用飛機送往上海進行移植。除此之外,陳欣還捐出了兩支角膜,可以幫助兩名失明者恢復光明。
陳欣是揭西縣首例器官捐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