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明末寫起,在尊重歷史的基礎上,採用紀實與虛構相結合的筆法,生動刻畫了清初名臣魏裔介從生到死,從入仕為官叱吒朝廷,到激流勇退久居鄉野,死後卻遲遲未能得到皇上封謚的輝煌卻又布滿淒涼的悲情人生。魏裔介在清初特殊時期入仕。時值明朝滅亡,清人剛剛入主中原,面對戰亂、災荒頻仍的社會現實,需要正確的政策措施,來恢復生產、安定人心,穩定清朝的統治。
基本介紹
- 書名:揭清初名相的悲情人生:大清國相魏裔介
- 作者:魏國靜,高玉昆
- ISBN:9787546323091
- 頁數:263
-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出版時間:2010-03-01
- 裝幀:平裝
內容介紹,章節試閱,
內容介紹
本書從明末寫起,在尊重歷史的基礎上,採用紀實與虛構相結合的筆法,生動刻畫了清初名臣魏裔介從生到死,從入仕為官叱吒朝廷,到激流勇退久居鄉野,死後卻遲遲未能得到皇上封謚的輝煌卻又布滿淒涼的悲情人生。魏裔介在清初特殊時期入仕。時值明朝滅亡,清人剛剛入主中原,面對戰亂、災荒頻仍的社會現實,需要正確的政策措施,來恢復生產、安定人心,穩定清朝的統治。魏裔介在此背景下,身為朝廷重臣,先後上疏二百餘道,內贊政典,外籌軍務,皆中機要。其奏議在國計、民生、吏治、軍事、文化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清初相業,無出其右者”。時人曾說,自宋朝歐陽修以後,魏裔介是唯一的先為諫臣、後升宰相、歷職長久並“展其嘉謨”之人。後人評價魏裔介條陳時事、“敢言第一”,清初“諸大典”多依其“奏議所定”。魏裔介去世後,康熙朝以“為人強悍,居鄉多事”為由,終未賜封諡號。直至乾隆二年,乾隆皇帝念及功績,追封諡號文毅並欽賜碑文。
章節試閱
大清國相魏裔介第一章(1)
魏裔介簡介
魏裔介(一六一六一一六八六年),字石生,號貞庵,一號昆林,直隸(今河北)柏鄉人。清順治三年(一**六年)進士,歷任工兵二科給事中,遷太常寺少卿,擢左副都御史、左都御史、吏部尚書、保和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加太子太保,升太子太傅。卒諡文毅。
魏裔介人仕在清初,其時是一個特殊時期。明朝滅亡,一清兵人主中原。面對戰亂、災荒頻仍的社會現實,清政府急需用正確的政策措施來恢復生產、安定人心,穩定清朝的統治。魏裔介在此背景下,身為朝廷重臣,先後上疏二百餘道,內贊政典,外籌軍務,皆中機要。其奏議在國計、民生、吏治、軍事、文化等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貢獻,“清初相業,無出其右者”。時人曾說,自宋朝歐陽修以後,魏裔介是唯一先為諫臣、後升宰相、歷職長久並“展其嘉謨”之人。後人評價魏裔介條陳時事“敢言第一”,清初“諸大典”多依其“奏議所定”。嘉慶、道光年間,還有人將魏裔介同另一名臣魏象樞(山西蔚州人)並稱“二魏”,然作以比較,普遍認為“其相業勝蔚州多矣”。
《大清國相魏裔介》寫得細緻而悲壯。他們以現代意識獲取了與歷史對話的才能,抒寫了人根本而永恆的命運。此書值得期待,值得閱讀。
——河北省作家協會主席、著名作家關仁山
魏國靜作為魏裔介後裔,懷著對先輩的敬仰,在為生計奔波之餘,長年累月地蒐集歷史資料,孜孜創作;高玉昆則在小說藝術性的提升方面,一絲不苟,潛心打磨並構築許多細節描寫,錦上添花。他們兩位作為魏裔介的故里同鄉,為宣傳和弘揚魏裔介人文思想,繁榮家鄉文化事業作出了積極貢獻。這種精神值得欽佩和讚揚。
——河北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資深研究員、著名史學家魏連科
魏裔介為政,不以小利而圖之,不以小惡而諱之,堪稱在中國特定歷史時期作出特殊貢獻的傑出政治家,也是繼宋代歐陽修之後,唯一先為諫臣,後為宰相,歷時長久的有為者。
魏裔介為學,以註解經典為途徑,以經世致用為理念,堪稱為弘揚光大國粹,上下求索的謙謙大儒,也是清一代唯一先為高官、後為隱士、著作等身的實學家。
魏裔介的一生,就是一部傳奇。品讀這本書,就能形象地理解魏裔介如何用生命詮釋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核心—以人為本,以和為貴,以禮為序,經世致用。
——著名地方史學家趙福壽家居十六年,躬課稼穡,循行阡陌,人不知其為故相也。
——《清史稿》
一
初秋的天空清高氣爽,寧靜恬淡。
直隸柏鄉古城的上空更是晴朗萬里,顯得格外寥廓。槐河、午河之水環繞城內,潺潺流淌,亘古不息,母乳般滋育著這裡的黎民百姓,灌溉著這方古老而滄桑的沃土。
城內一戶人家從五更便燈火通明,人來人往,忙碌萬分。
這家長媳正在東廂房的炕上因難產而痛苦地呻吟著,旁側守滿了本家的嬸母及妯娌們。一位有經驗的接生婆,守在近前,不時地勸慰著:“又不是頭生,少奶奶,不要怕……”
北屋的正廳里,長堂大老爺魏純粹端坐在太師椅上,緩緩地抽著水煙。長子魏柏祥及前來探望的諸位鄉鄰好友,都在左右兩側一字排開靜坐著。大家都不說話,不時地朝著東廂房的方向張望,一個個臉上寫滿了焦慮和擔憂。
大清國相魏裔介第一章(2)
東廂房裡的呻吟聲不斷傳來,一陣高過一陣,愈加讓人揪心。
眾人都如坐針氈,或猛立扭頭張望,或相互議論紛紛,滿屋子焦躁不安起來。唯有大老爺魏純粹仍端坐正中,一臉喜氣,倒是打破了這樣慌亂緊張的場面,從他嘴和鼻孔里緩緩噴出的煙霧,似是一團團祥雲飄蕩而過。
魏純粹“呼嚕嚕”地抽了一大口水煙,嗆得輕咳兩聲,眾人聞聲便靜悄悄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正廳內驟然一片死寂。
“昨天夜裡,老夫做了一個夢,夢見這一天早上,有一對丹頂鶴伴著初升的太陽在本院上空盤旋許久,隨後落在了正屋的房檐上。這對丹頂鶴身材修長,華貴端莊,尤其是頭頂的紅冠,如丹霞,賽寶石,光彩熠熠,分外奪目!”
魏大老爺打破沉寂,高聲地描繪起昨夜的夢來,顯得眉飛色舞,興高采烈,看上去好像一下子年輕了許多。
魏大老爺講完後,眾人又七嘴八舌地附和道:“看來這是吉兆,必有大喜降臨魏門了。大老爺壽高福長,又要添孫子了!”
還有人道:“看來東廂房中將會有一個恰逢盛世的男孩兒出世了。”那個道:“是啊,依本人之見,此兒將來必成大器……”
正廳中的眾位親朋一上午沒有走開,眼看日頭曬到了正屋頂,便草草用了些午飯,又一直守候到了這一日的黃昏。
忽然,東廂房裡傳來一陣新生嬰兒的啼哭聲,聲音雖小,卻清脆急促,嗷嗷有力。隨之,東廂房屋門“吱呀”一聲敞開,接生婆手端一個木盆,踞著一雙小腳,一路向大門外跑去,只聽得“嘩啦”一聲,滿盆血水倒進了陰溝里。
“生啦,生啦!老爺!”接生婆一手拿著木盆,一手向這邊的正堂招呼著。魏柏祥攙著魏純粹疾步來到門口,眾人也遂起身向門外走來。
“是個帶把兒的!”接生婆從衣襟里揚起手絹,笑呵呵地對著魏家父子說。
“好,好—”魏純粹大老爺端著水菸袋的手不停地顫抖著,幸福地從嘴裡蹦出這兩個字來。
作為孩子的父親,魏柏祥此時更是滿心歡喜,他一邊攙扶著魏老爺坐下,一邊支使下人立即給接生婆賞銀,以示感謝。
這男嬰便是後來被人們稱為“烏頭宰相”的魏裔介魏閣老,於明萬曆四十四年(一六一六年)陰曆七月二十五的傍晚,在柏鄉縣城內魏氏祖宅中降生。
魏柏祥微笑著對魏大老爺說:“爹,給孩子起個名兒吧。”
魏純粹猛抽一口煙,怔了一下說:“你是孩子的父親,你起吧!”
父親魏柏祥遂為其取名為裔介,表字石生,典出於《周易?豫卦》的“介於石,不終日”,意在使其能經常自警,去危就安。如《禮記?表記》所云:“君子似一日使其躬儳焉”,則可作為柏祥公為魏裔介命名表字的絕妙註解。
魏裔介在兄弟五人中排行第二,他出生這一年其父魏柏祥二十四歲,其母張夫人二十歲。魏家對小裔介的到來感到非常高興,於是殺豬宰羊,宴請親朋好友,場面好不熱鬧。
小裔介生來身體就很健壯,從沒得過什麼雜病。轉眼小裔介七歲了,便開始在鄉塾中跟隨首任老師張叢野先生讀書。小裔介聰敏好學,博聞強記,在眾多共讀的孩子中,顯得格外優秀,令張叢野老師十分驚奇。
進士出身、飽學經書的魏純粹老先生看在眼裡,喜在心頭。他對這個天資聰慧的嫡孫寵愛有加,寄予厚望。魏純粹對鄉塾先生張叢野的授學之能已有幾分懷疑,頗感憂慮,生怕誤了孫兒的前程,遂把裔介的父親魏柏祥召來,關切地說:“孩子如此聰慧好學,將來必成大器,我們可要為孩子的前程著想,應為吾家裔介另請高師。”魏柏祥點頭應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