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揭條
- 拼音:jiē tiáo
- 釋義:揭短調唆;張貼的啟事
- 出處:《金瓶梅詞話》
《金瓶梅詞話》第二九回:“你縱容著他不管,教他欺大滅小,和這個合氣,和那個合氣,各人寃有頭,債有主,你揭條我,我揭條你。” 沙汀 《防空》:“茅房牆壁...
條揭,是漢語辭彙,解釋為逐條揭露。...... 逐條揭露。《明史·倪元璐傳》:“爌 相業光偉,他不具論,即如紅丸議起,舉國沸然, 爌 獨侃侃條揭,明其不然。...
揭,jiē,指使隱蔽的事物顯露,另指姓氏。...... 組詞:揭鍋蓋、安揭、揭發、揭曉、揭幕、揭露、揭示、揭榜、揭開、揭穿、揭破 筆順讀寫:橫、豎鉤、提、豎、橫...
揭,姓氏,揭氏的始祖揭猛原名史定。西漢時期因屢立戰功受封,被皇帝賜姓改名,至今已有二千多年歷史。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揭氏後裔已達五六十萬之眾,遍布廣東、...
揭氏族譜,中國姓氏之一,起源於揭陽,主要歷史名人有揭猛,揭暄,揭鴻等。...... ①《萬姓統譜》“揭”姓條:“《千家姓》說:古代家族在豫章郡”。...
詞語解釋 (1).謂標榜炫耀。1 清 薛福成 《王君墓志銘》:“嗚呼!其賢於世之幸躐亨衢,高自標揭,觝鑠古今,而言行不相顧者,蓋亦遠矣!” (2).顯明。 孫...
揭揭,是漢語辭彙,解釋為長貌;高貌,出處是《詩·衛風·碩人》。...... 揭揭編輯 鎖定 揭揭,是漢語辭彙,解釋為長貌;高貌,出處是《詩·衛風·碩人》。...
唐 韓愈 《元和聖德詩》:“乃以上辛,於郊用牡。除於國南,鱗筍毛簴。廬幕周施,開揭磊砢。” ...
宋 葉適 《黃子耕墓志銘》:“亭觀坊巷,表揭悉可別識。” ...... 宋葉適 《黃子耕墓志銘》:“亭觀坊巷,表揭悉可別識。”詞條標籤: 語言, 字詞 圖集 表...
揭裱指的是已經裝裱過的字畫因年代久遠,需要重新裝裱的工序之一,既把畫心由舊裱上揭下來,然後好重新裝裱。揭裱技術複雜,一般的裝裱師傅未經專業訓練做不了,稍不...
揭篋探囊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jiē qiè tàn náng],意思是盜竊箱籠等財物。同“揭篋擔囊”。...
發揭,讀音fā jiē,漢語辭彙。指的是發掘,揭開。...... 發掘,揭開。 宋 梅堯臣 《幽廟》詩:“膻臊日已熾,疑畏誰敢懈。近者勇丈夫,發揭窟乃壞。”...
銜揭,是漢語辭彙,拼音是xián jiē,釋義為署有官銜的名片、名帖。...... 銜揭編輯 鎖定 銜揭,是漢語辭彙,拼音是xián jiē,釋義為署有官銜的名片、名帖。...
揭新,女,漢族,1968年12月出生,江西萬載人,1991年7月參加工作,1994年1月入黨。...... 揭新,女,漢族,1968年12月出生,江西萬載人,1991年7月參加工作,1994年1...
揭篋擔囊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jiē qiè dān náng,意思是盜竊箱籠等財物。出自戰國·宋·莊周《莊子·胠篋》:“然而巨盜至,則負匱揭篋擔囊而趨。”...
揭舉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jiē jǔ ,是指列舉;提出。 ...... 揭舉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jiē jǔ ,是指列舉;提出。 中文名 揭舉 拼音 jiē jǔ 注音 ...
揭蓋是一個漢語辭彙,讀音是jiē gài,意思是比喻揭開矛盾,也比喻揭開秘密。...... 揭蓋是一個漢語辭彙,讀音是jiē gài,意思是比喻揭開矛盾,也比喻揭開秘密。...
明 湯顯祖 《牡丹亭·冥誓》:“嘆書生何幸遇仙提揭,比人間更志誠親切。”參見“ 提挈 ”。 ...
jiē shè ㄐㄧㄝㄕㄜˋ 揭涉 提起衣裳過河。 唐 李白 《瑩禪師房觀山海圖》詩:“如登 赤城 里,揭涉滄洲畔。”宋 郭彖 《睽車志》卷四:“行入一大林,...
揭小敏同志,男,漢族,籍貫江西進賢,大專學歷,1994年9月參加工作,1997年12月入黨,現任二塘鄉人民武裝部部長。...
揭太佐編輯 鎖定 本詞條缺少信息欄、名片圖,補充相關內容使詞條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級,趕緊來編輯吧!31年參加革命,任紅三軍團戰士,參軍後無音訊,時年20歲。...
揭跣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jiē xiǎn,是指提起衣服,赤足涉水。...... 揭跣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jiē xiǎn,是指提起衣服,赤足涉水。 [1] ...
【解釋】:指沒有糧食或沒有一伙食錢。形容家裡很窮,連飯都吃不上,也就是揭不開鍋。...... 形容家裡很窮,連飯都吃不上,也就是揭不開鍋。 [1] ...
5月12日,白衣天使迎來第98個護士節。然而這一天,常德市第一人民醫院卻沉浸在悲痛的氣氛當中。就在頭天晚上,該院女護士揭枝,在前去搶救一起車禍傷者的途中,...
揭嶺,古揭陽縣建制以揭嶺陽面而定名揭陽縣,即揭陽嶺,是揭陽山、瘦牛嶺、飛泉嶺、貴人山以及猴子崠、巾、明、獨等處的總名稱。...
gāo jiē ㄍㄠㄐㄧㄝ 高揭 (1).猶高聳。 唐 袁郊 《甘澤謠·紅線》:“出魏 城西門,將行二百里,見 銅台 高揭,而 漳水 東注。” (2).高高張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