揪布寮

揪布寮”是手工業,他的製作要經過多道手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揪布寮
  • 外文名:Pull the cloth Lao
  • 位置:揭東縣月城鎮西河村
  • 特點:獵奇的心理前往當地採訪
詞條釋義,歷史沿革,

詞條釋義

記者聽說揭陽市揭東縣月城鎮西河村有個相傳三代的“揪布寮”,於是懷著獵奇的心理前往當地採訪,終於見到了這瀕臨絕跡的手工業。
在西河村的乾渠邊,有兩畦菜地大小的露天作坊,架設著一兩列雙層橫樑竹架,大約20米長,年逾古稀的盧氏兄弟倆從草寮里進進出出,正忙於把一條條麻線從竹架下橫樑的小孔穿過。
記者小心翼翼地走進草棚里。只見棚檐下有一台架,下面放置著四五列紗團,約有30來個,紗線從紡架的小孔上穿過漿槽過米漿,然後拉出棚外掛在竹架上晾乾。接著又拉加到棚內另一台木架按順序繞在一排排木柱上。每七八段剪下,成為一個“經”紗團。就可以上機織布了。盧老漢告訴記者,葤麻經過這種工序製作成“經”,供上機紡織成布,就是“夏布”。人們說夏布要耕得好,重要的是車制“經”的過程中要把握好拉線的力度,不用力拉則不動,一旦用力過度又容易把線拉斷,無論如何,斷線總是常事,一斷線就要跑出去接線頭,一天要在場子裡走上幾百個來回,很是累人,沒有耐心的人是乾不下去的。過去“耕”的是麻皮線,更易拉斷,要雇小孩坐在竹架旁照看著,一有斷線就報告,及時把線接好。現在用的是機編棉麻線,不易斷,所以人手就少了。

歷史沿革

夏布是由葤麻紗經手工織成的一種平紋布,質地輕薄,挺爽透氣,適於製作蚊帳和夏季服裝,尤其是染成赤色的夏衣,解放前只有富裕人家才穿得起。眼前的“耕夏布”之舉,其實就是制“經”(織物的縱線)的過程,為織布準備。同時,“耕夏布”是一種靠天氣吃飯的行業,天氣晴朗的時候才能上工,陰雨天就只能貓在棚子裡,而“耕夏布”這種有著千百年歷史的傳統工藝隨著工業化紡織時代的到來幾乎面臨絕跡。盧老漢告訴記者,“耕夏布”是祖傳手工藝,到他們這一代,耕夏布已經是第三代了。現在西河村里只有3人有這門手藝了。談到夏布的用途,老人們饒有興致地說,半個世紀前,城鄉民眾喜歡用夏布做蚊帳,農村老人愛用夏布做衣裳,經久耐用,透氣易乾,穿著很是爽快。現在夏布只供繡花廠、羊毛廠織紗布用或做為其它工業用布。
當問及夏布業的繼承人時,老人們說耕夏布又苦又累,嫌錢又少,如今的年青人不願幹這一行了,也許再過幾年,這門手藝就要失傳了。聽了這話,記者感到憂心忡忡,衷心希望這一潮汕傳統工藝得以繼續傳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