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藥法,又名掌心敷藥法,是將所選藥物製成丸、散、糊等劑型,讓病人握在掌心至汗出的一種治療方法。
早在晉代葛洪的《肘後方》就載有握藥治病的方劑,以後明代的《證治準繩》也有記載。清代吳尚先則在《理瀹駢文》中將其作為外治方法之一詳為論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握藥法
- 別名:掌心敷藥法
- 出處:《肘後方》
- 主治病症:便秘等
操作方法,主治病症,注意事項,
操作方法
將所選藥物製成丸、散、糊等劑型,讓病人握於掌心。
主治病症
一、便秘
溫中通便丸(《理瀹駢文》) 巴豆霜、乾薑、良姜、白芥子、硫磺、甘遂、檳榔各等份,共研細末,加水做成飯丸。清早用花椒水洗手,麻油塗掌心(勞宮穴),握藥。功能溫中散寒通便。主治老年人虛寒性便秘。
二、遺精
芒硝握藥(《中醫外治法集要》) 芒硝30g,裝紗布袋內,放手心握緊,任其自然溶化。每日2次,10次為1療程。病癒停用。功能滋補腎陰。主治陰虛火旺型夢遺、滑精。
三、面神經炎
面癱糊(《中國民間療法》) 桂枝6g,麻黃6g,川芎15g,防風12g,防己6g,附子4g,荊芥6g。共為細末,蔥白搗泥調和,握手心,令微汗,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功能祛風散寒。主治風寒為主的面神經炎。
四、骨槽風
胡椒丸(《中醫外治法簡編》) 胡椒37.3g,明礬、火硝、黃丹各11.19g,麝香37.3g,共研細末,用蜜調成兩丸。取藥1丸,病在左握左手,病在右握右手,用布包紮,鬆緊適度,不可移動。12小時換藥1次。功能消腫止痛。主治骨槽風腫痛潰爛者。
五、外感高熱
四仁散(《中醫外治法》) 桃仁、杏仁、梔仁、棗仁各3g,麵粉5g,上藥焙乾研粉,加入麵粉,雞蛋清調勻分成2個餅,敷於兩手心勞宮穴,布包固定。功能清熱涼血。主治小兒壯熱。
六、咽炎
硼鹽握法(《中醫外治法簡編》) 食鹽100g,硼砂50g,兩藥拌勻。令病人先將雙手以熱水洗10分鐘,然後兩手對搓60下,馬上將藥分握兩手心20分鐘。功能清熱化痰。主治咽炎。
七、消化不良
萊菔末握法(《中醫外治法簡編》) 蘿蔔末90g,生薑15g,香附9g。共搗爛成泥,令患者分握兩手心20分鐘。功能消食除脹。主治消化不良。
八、瘰癧
加減健陽丹(《中醫簡易外治法》) 胡椒30g,明礬、火硝、黃丹各9g,麝香3g。上藥共為細末,以蜜調作2丸,病在左握左手,病在右握右手。腰以下則縛足心,以布扎之,不可移動,6小時一換。功能軟堅散結。主治瘰癧。
注意事項
掌面有破潰者不宜施用本法,以免刺激創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