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個角度做父母(換個角度做父母:新東方精英的成長及教子心經)

換個角度做父母

換個角度做父母:新東方精英的成長及教子心經一般指本詞條

換個角度做父母是由王晶編著,浙江教育出版社於2011年9月出版的一本關於父母如何教育孩子的教育書籍。

基本介紹

  • 書名:換個角度做父母
  • 作者:王晶
  • ISBN:978-7-5338-9240-1
  • 定價:29.8元
  •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序一,序二,前言,作者簡介,受訪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他們是教育領域的公眾人物,有著各種實至名歸的光環——創業元老、留學教父、人生規劃導師以及國內最大教育培訓機構的董事長、總裁、精英管理者……雖然,他們是令人仰慕的成功者,但本質上,他們最認同的身份依然是教育者。這個大多有著跨文化教育背景、擁有教育者與成功者雙重身份的新東方精英群體,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成長經歷?回首各自從為人子女到為人父母的每個偶然和每段感動,他們又會對親職教育道出怎樣的解讀?本書誠邀關心親職教育和關注孩子成長的您一起走進各位精英的成長故事和教子故事中,走進他們對教育的思考與感悟中……
怎樣培養精英?如何塑造精英二代?怎樣做好父母?從換個角度做父母開始!
俞敏洪攜新東方精英團隊推出首部親職教育力作,一次新東方人文精神在親職教育中的追本溯源之旅!一部濃縮了新東方精英親職教育思考與實踐的傾力之作!
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創始人兼總裁俞敏洪、中國教育學會親職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長趙忠心親筆做序,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雲曉、創新工場董事長兼執行長李開復、“知心姐姐”盧勤聯袂推薦。
尋找精英的成長軌跡和成功之必然性,體會精英各具特色的教育理念與教子故事!
俞敏洪、趙忠心親筆做序,孫雲曉、李開復、盧勤聯袂推薦:
近些年來,關於親職教育的圖書層出不窮。不少作者和出版社在圖書出版之前希望我向讀者推薦。由於身份比較特殊,我很謹慎,並不是有求必應。當我認真閱讀了這本書後,我情不自禁地產生了一種強烈的欲望,要把這本與眾不同、別具一格的家長讀物推薦給廣大求知若渴的年輕父母們。
《換個角度做父母——新東方精英的成長及教子心經》是一本有特殊營養的書。以俞敏洪為代表的12位新東方精英在少年時代均有著豐富多彩的生活體驗,這不僅僅提升了他們的能力,也增強了他們的信心。其實,生活教育是多數父母可以做到的,這種讓人受益終生的教育不就是最好的教育嗎?
——孫雲曉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員、副主任 ,中國親職教育學會常務理事)
十幾年來,從語言培訓延伸到親職教育領域,從教育學生到引導家長,以人文關懷、人格塑造為出發點,新東方的團隊道出了關於自己、關於孩子、關於為人父母者的心聲……
——李開復(創新工場董事長兼執行長)
本書收錄了包括創始人俞敏洪先生在內的12位新東方高層管理人員的成長經歷和他們對自己子女實施親職教育的理念。沒有枯燥的說教,沒有理論的噱頭,沒有誇誇其談;有的只是作為親職教育思考者與實踐者的平凡故事。希望本書平實的講述,能夠為每位讀者朋友帶來啟示。
——盧勤(著名教育專家,“知心姐姐”,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總編輯,中國親職教育學會常務理事)

序一

(俞敏洪: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兼總裁)
先給大家講兩個真實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江南的一個小村莊裡,當時正值農忙時節,家家戶戶都趁著好天氣晾曬稻穀。一天,突降暴雨,所有人都趕著去搶收自家的稻穀。有一位母親卻沒有急著去收置自家的稻穀,而是帶著孩子先把鄰居家的稻穀收好了。結果,自己家的稻穀全部被雨淋濕,一部分還被雨水沖走了。孩子不理解母親的做法,母親告訴孩子:“別人有困難我們應該盡力去幫助,他們家裡沒有人,如果我們不幫他們收,他們家這一年的糧食就會被沖走了。”另一個故事也發生在這個家庭。有一年糧食歉收,家裡就剩下不到 20 斤糧食,這位母親卻毫不猶豫地分出了一半的糧食送到鄰居家,孩子對此很不理解。母親卻說:“沒事,我們家人少,可以多種點菜摻著米吃,一定能頂過去,不會餓死的。但如果我們不給鄰居一些糧食,他家就會有人餓死。”
這位母親就是我的母親。她雖然不識字,沒有什麼文化,但是她身上的優點我耳濡目染,成為我做人的準則。母親的勤勞、善良、無私直接體現在我的身上,促成了新東方的成功,也促成了我今天的成功。 作為父母,我們都希望孩子成功,而孩子成功與否,與父母對孩子的親職教育是否正確息息相關。孩子的品格和道德教育得好與壞,是孩子一輩子成功與否的關鍵。
親職教育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很多中國家長愛孩子無度,這樣的愛很容易變成寵愛和溺愛,就像給花施肥過度,反而會把花給害了。家長都願意把最好的奉獻給孩子,但即便把所有的一切——生命、財富、地位全部給孩子,孩子也未必會獲得終身的幸福。只有教會孩子如何做一個成功的人,教孩子學會追求自己的目標,學會享受達到目標以後的幸福感和滿足感,孩子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
這本書中採訪的 12 位新東方教育精英,既有新東方的創業元老,也有新東方當今的高層管理者,還有新東方的資深教育專家,他們每一個人都有著獨特的成長經歷,同時大多又是天下父母中的普通一員,也有的即將為人父母。在他們的親職教育中,既有許多讓人快樂和感動的瞬間,也有令人無奈和苦惱的困惑。本書不僅分享了這些成功人士自己的成長故事,分享了他們作為子女、作為受教育者,其父輩在親職教育中給予他們的指導和幫助,還記錄了他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總結的一些經驗。
這本書不帶任何說教色彩,也不是一本親職教育指導手冊,只希望通過真實的分享與大家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引起共鳴,觸發思考。
祝福我們的孩子們快樂成長,獲得真正的成功與幸福!

序二

(趙忠心:中國教育學會親職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長)
近些年來,關於親職教育的圖書層出不窮。不少作者和出版社在圖書出版之前希望我能為其寫個序言,向讀者推薦。由於身份比較特殊,我很謹慎,並不是有求必應,我得先看看書稿再做決定。因為書的質量問題,我婉言謝絕了不少的邀請,也因此得罪了一些人。但我並不後悔。因為我是家長的朋友,還有學者的良知,我不能礙於情面或見錢眼開,就昧著學者的良心,隨隨便便、糊裡糊塗地充當那些偽劣圖書的“託兒”。這種事我真的做不出來。
當我認真閱讀了《換個角度做父母——新東方精英的成長及教子心經》一書的書稿之後,我情不自禁地產生了一種強烈的欲望,要把這本與眾不同、別具一格的家長讀物, 推薦給廣大求知若渴的年輕父母們。
本書通過對包括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先生在內的 12 位高層管理人員的專訪,全方位展示了新東方精英管理者接受親職教育的經歷和個人成長的軌跡,以及他們對自己子女實施親職教育的理念與具體操作過程,是一本難得的親職教育讀物。
該書採訪的12位新東方教育精英是令人矚目的事業成功者,他們為發展我國的民辦教育做出的貢獻有目共睹,有口皆碑。他們每一個人都有著豐富多彩的成長經歷,分別接受了各具特色的成功的親職教育;同時,他們大多數人又有出國留學的經歷,經受過東西方文化的共同薰陶。他們的成長與發展經歷,很具有現實的典型意義。
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已經為人父母,擔負起了撫養和教育子女的責任。他們繼承並發揚具有中國特色的親職教育優良文化傳統,大膽借鑑域外親職教育的經驗,按照國際化社會發展的需要,尊重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對自己的子女實施有個性的培養教育。他們有順利的欣慰、成功的喜悅,也難免有失意或無奈。
但他們始終盡職盡責,努力要把子女培養成為能夠享受高度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幸福的人。從這個意義上說,他們基本上都是親職教育的成功者,他們的經驗和教訓都是寶貴的財富, 很值得廣大年輕父母分享。
“換個角度做父母”這個名字標新立異、別樹一幟、含義豐富、耐人尋味。他們在教育自己子女的過程中“棄其糟粕,取其精華”,既繼承和發揚了中國親職教育優秀的文化傳統,又不拘泥成說,自覺地摒棄了傳統親職教育文化中不合時宜的糟粕。就是說,他們對自己子女實施的親職教育,既具有中國特色,但又不完全是傳統做父母的“角度” 。
他們教育自己的子女,也不同於今天許多父母的“角度”。當今中國的許多父母,心態很不平和,心浮氣躁,急功近利,不動腦筋思考,到處打聽子女教育的“小道訊息”,沒有主見,聽風就是雨,教育思想混亂,教育行為盲目。他們對親職教育的認識很膚淺,不考慮親職教育的總目標和大方向,僅僅把親職教育視為純粹的“技術活兒” ,只是單純地關注教育的具體措施或“招數”,沒有戰略的眼光和胸懷。而在這本書中介紹教育子女經驗的新東方精英,他們是在用“心”教育子女,有深入的思索,有戰略眼光,有大政方針。他們胸懷豁達,不狹隘;有主見,不盲從跟風,始終按照既定方針扎紮實實地實施教育計畫,且都取得了可喜的效果。因此說,這些精英的為人父母之道也不同於當今中國世俗的為人父母之道,別開生面,大有“別有天地非人間”之感。
近些年來,我國出版了不少介紹中外親職教育經驗的圖書,我差不多都看過。但這本書的確有與眾不同之處。
首先, 這本書的內容很真實。介紹經驗, 必須得真實。編造的“經驗”, 肯定會有破綻。前些年出版的一些介紹親職教育經驗的圖書, 有不少的內容, 讀者“似曾相見”,就是說作者並不是那么做的;有的親職教育 “經驗”太完美了,完美得讓讀者產生了懷疑。這本書中所介紹的12 位精英,不論是他們接受的父輩的親職教育,還是他們教育自己子女的情況,在介紹中都表現出坦蕩的胸懷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對讀者真誠,有一說一,有二說二,不文過飾非,始終實事求是。越是真實的, 可信度就越高, 就越具有感染力和說服力。
第二,這本書不僅介紹了親職教育的情況和過程,還談及親職教育的感悟。成功的經驗是寶貴的,失敗的教訓也是財富。我們要善於總結經驗和教訓,以提升自己,也提示後人。任何的經驗雖然都是有價值的,但畢竟還不是規律,不可避免地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有待於上升為理論。這本書中所介紹的12 位精英,他們都接受過高等教育,具有高度的文化素養和豐富的教育實踐經驗,在介紹接受教育和教育子女的過程中,結合實際,夾敘夾議,都很自然地談到自己對親職教育的感悟和反省,沒有絲毫的牽強附會,令讀者感同身受,產生共鳴, 從而避免盲目地生搬硬套。
第三,這本書不僅介紹了境外的親職教育經驗,也對境外的親職教育經驗進行了理性的思索和分析。該書介紹的12 位精英大多都有出國留學的經歷,經過比較鑑別,他們對境外的親職教育都有比較深刻的了解和認識。在介紹接受親職教育和自己教育子女情況的過程中, 不僅做到了 “古為今用” , 也堅持 “洋為中用” 。他們既沒有數典忘祖,全盤否定歷史文化傳統。也沒有全盤照搬、全面復古。他們既大膽借鑑國外先進的親職教育理念,又認真咀嚼、消化吸收,努力使之“本土化” ,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態度。這些教育經驗和見解無疑給我們提供了良好的範例。
書中涉及的主人公雖然都是大家公認的成功者,但他們沒有自恃不凡、居高臨下、盛氣凌人,把自己裝扮成為親職教育的標桿和榜樣;作者也沒有把本書寫成一本親職教育指導手冊。他們只是試圖以普通人的身份,通過回顧自己接受親職教育的過程、個人成長的軌跡和自己教育子女的實踐,跟廣大中國家長平等地進行心與心的交流與分享,以期引起家長對親職教育問題的深入思考。因此, 閱讀此書, 會感到很親切, 也容易認同書中的觀點。
我相信,當你打開這本家長通俗讀物後,會驚奇地發現:在浮躁的社會生活背後, 還另有一個清新、 優雅、 美妙的世界。你不僅會領略到這些成功者的風采,還能領悟他們成功的真諦。只要開卷, 必定獲益, 肯定是 “不虛此行” 。

前言

終生受益的教育,也是最初的教育
—— “印刻效應”
在生物界,有一個“印刻效應”理論:一隻剛睜眼的小鴨子會把孵蛋的母雞看做自己的媽媽;一條長大的魚,無論多么遙遠,都要游回自己的出生地去產卵。一個孩子在幼年時期,父母對他的教育及家庭對他的影響也具有“印刻效應”。
猶太教育學家迪伊梅是研究家庭環境與孩子智力關係的專家。他專門選擇被別人收養的兒童作為研究的對象,因為他們出生不久就離開自己的生身父母,這樣迪伊梅就得到了生長環境對孩子影響的一組確切數據。迪伊梅的研究成果發現,一個出生在父母平均智商指數在90左右的家庭的孩子,如果被一個智商為110的家庭收養的話,他的智商指數可以提高到110。迪伊梅的報告特別提到一對雙胞胎姐妹,其中姐姐被一對農民夫婦收養,妹妹被一對大學教師收養。姐姐長大後,做過酒吧招待和商場收銀員,21歲便嫁給一個建築工人,現在是有三個孩子的家庭主婦;而妹妹在大學畢業後,做了婦產科醫生,在28歲時嫁給一名外交官。
通過這對姐妹的成長我們可以看到,家庭塑造人的力量遠遠大於人們的想像。所以黎巴嫩詩人紀伯倫說:“如果父母是一張弓,孩子就是搭在弓上的箭。”孩子將來成長得好壞,“射”向哪裡,無疑將受父母這張“弓”的直接影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談舉止、品格德行和氣質品味對孩子個性、人格及行為模式的建立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漫長的家庭生活中,父母對孩子的影響作用更為突出,父母的一些行為習慣常常會決定孩子一生的命運。魯迅曾經說過:“縱觀自己的一生,母親對我的影響深刻而久遠。”
就像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一樣,每個家庭都有屬於自己的“家庭性格”和主導價值觀,這深刻地影響著每個孩子的行為和心理。在學校教育更注重分數而難以全面培養孩子的今天,更多的人把目光投向了家庭,因為他們發現,與學校教育相比,家庭性格和親職教育對孩子全面、健康成長的影響更直接、更長久。
下面讓我們看看新東方的精英們從小受過的親職教育,以及他們又是怎樣對他們的下一代開展親職教育的,從中我們能夠感受到這些精英們成長的軌跡和成功的必然性,同時了解他們對於親職教育的思考及其與眾不同的教子行動,以幫助您打造更優質的親職教育。

作者簡介

王晶:
青少年心理專家,清華大學就業指導中心心理諮詢師,北京舞蹈學院心理學客座教授。 因主持“清華學生親職教育研究”項目,受到媒體關注,並應邀在“亞洲婦女論壇”上就親職教育的心理問題作大會主題發言。曾出版親職教育論著《做不成第一,做“唯一”》,深受中國小教師和家長的好評。

受訪者簡介

俞敏洪(新東方創始人,董事長兼總裁)、徐小平(新東方創始人)、王強(新東方創始人)、陳向東(新東方執行總裁)、周成剛(新東方高級副總裁、北京學校校長、前途負責人)、王修文(高級副總裁、揚州外國語校長)、汪海濤(高級副總裁、上海新東方校長)、楊鵬(助理副總裁、原天津新東方校長)、李金朝(原滿天星負責人)、謝琴(助理副總裁,泡泡項目總監)、孫暢(新東方線上CEO)、許雁( 新東方特聘教育專家)。

目錄

俞敏洪 篇
上 篇·父母與我  / 2
被“偏愛”的童年
母愛為我撐起一片艷陽天
孝敬,是以敬為先
下 篇· 我與孩子  / 9
與時俱進的親職教育
堅信的力量
幫兒子養成好習慣
快樂是快樂之母
美好的心境,美好的生活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
專家點評:時間與成長  / 17
徐小平 篇
上 篇·父母與我  / 20
我是積極教育的受益者
母親為我播種希望
下 篇· 我與孩子  / 23
陪伴孩子成長
359行,行行有狀元
培養孩子的生活品質
“贏”的教育
專家點評: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 34
王強 篇
上 篇·父母與我   / 36
生命的種子
自由與自立
下 篇·我與孩子   / 41
思想創新,行為規範
能力是這樣“煉”成的
興趣與回報
在競爭中成長
情感溝通——預防叛逆的疫苗
教育的終極目的
專家點評:為希望而非夢想   / 52
陳向東 篇
上 篇·父母與我   / 54
在崇尚知識的氛圍中長大
東躲西藏看書忙
嚴母慈父
表揚是催化劑
興趣和目標是第一動力
母親教會我感恩
妥協而不放棄
爬到山頂的蝸牛和雄鷹的視野一樣寬
下 篇·我與孩子   / 64
享受與孩子在一起的時光
避免親職教育中的衝突
三代同堂有優勢
為孩子播種夢想
專家點評:人生有多條起跑線   / 69
周成剛 篇
上 篇·父母與我   / 72
童年時我的秘密武器
動口不動手的“君子”父親
一言九鼎的母親
下 篇· 我與孩子   / 76
孩子出問題,根源在父母
對兒子教育的反思
孩子乖與不乖取決於父母的態度
讓孩子有尊嚴地活著
遺憾與完美
專家點評:向外看夢著,向內看醒著   / 86
王修文 篇
上 篇·父母與我   / 90
從小種下夢想和善根
大姐如母,姐夫如父
浪子回頭金不換
“成功”是成功之母
下 篇·我與孩子   / 96
教育孩子時機不可逆,家長要懂得取捨
讓孩子從小愛勞動
讓孩子從國小會負責任
讓孩子從國小會與人相處
生活富有與孩子優秀、成功與否沒有必然聯繫
教育孩子要有耐心,孩子犯錯要高興
鼓勵孩子多一些實踐和經歷
努力告訴孩子事實的真相
發現、培養孩子的愛好和興趣
融合中西方教育之精華
專家點評:愛如陽光普照  / 112
汪海濤 篇
上 篇·父母與我  / 114
無為而治的童年時光
表揚的力量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換個角度來應對學業與工作壓力
下 篇·我與孩子 / 119
情商教育重於智商教育
用故事牽動孩子的心
跟隨孩子的目光去“培養”他
健康、快樂是我對孩子的期許
家庭是幸福和快樂的存錢罐
專家點評:愛的圓規  / 127
楊鵬 篇
上 篇·父母與我   / 130
知識分子家庭成長曆“險”記
閱讀拯救了我的“語文”
從頑童到校高考狀元
慈嚴相濟的教育浸潤
下 篇·我與孩子  / 134
父母影響孩子的命運
我家的讀“經”教育
我家的快樂教育
揚長避短的教育
吃苦教育不可少
培養孩子的生活能力
積極建立與青春期孩子的情感紐帶
寄語家長朋友
專家點評:以人為本的教育   / 144
謝琴 篇
上 篇·父母與我   / 146
童年的印記——與父母分離的日子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父親給了我自由的天空
與浪花“做遊戲”,與大自然“交朋友”
母親教我做柔性的女人
家是儲備力量的地方
下 篇·我與孩子   / 162
“成人”比“成才”更重要
孩子,如果你不那么完美
專家點評:合力大於分力之和   / 166
李金朝 篇
上 篇·父母與我   / 170
父親為我的哭聲伴奏
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心性善良的母親
“影子”變形記
文科女狀元——交給父親的答卷
下 篇·我與孩子   / 178
中西合璧的女兒
中國媽媽和英國爸爸的差異
對“美麗”的不同定義
專家點評:基因與行為  / 182
孫暢 篇
上 篇·父母與我  / 186
數學家父親帶給我的邏輯
優秀母親對我的引領和影響
下 篇·我與孩子   / 189
把學習變成遊戲
按紋路去雕琢
自然,才會潤物細無聲
教育中的鬥智鬥勇
揚長避短,因人施教
我教育女兒的得與失
專家點評:幸福,在路上  / 197
許雁 篇
上 篇·父母與我   / 200
雁影分飛,四處漂泊
下 篇·我與孩子   / 202
“自理自立”前奏曲
“成長曆練”變奏曲
“品格塑造”交響曲
“溝通陪伴”協奏曲
“學習成長”奏鳴曲
“簡單之愛”暢想曲
專家點評:母親,是幫助孩子擺脫依賴的人   / 21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