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西湖

瘦西湖

瘦西湖(Slender West Lake)原名保障湖,屬於京杭大運河揚州段水系,是京杭大運河揚州段的支流,位於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大虹橋路28號,水域面積700畝。中心地理坐標:東經119°44'77",北緯32°46'50"。

瘦西湖由古代隋唐大運河水系和隋、唐、宋、元、明、清等不同時代的城壕連綴而成。瘦西湖在清代康乾時期已形成基本現有格局。瘦西湖是典型的小型淺水湖泊,其源水來自京杭大運河

2014年6月22日,作為“中國大運河”遺產點之一的瘦西湖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32項世界文化遺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瘦西湖
  • 外文名:Slender West Lake
  • 地理位置: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大虹橋路28號  
  • 面積:700 畝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 著名景點:徐園、小金山、五亭橋、白塔、二十四橋、萬花園、雙峰雲棧 
形成演變,綜述,起源,成型,發展,位置境域,水文特徵,流域環境,地形地貌,氣候特點,所屬水系,資源狀況,植物資源,動物資源,旅遊開發,歷史文化,名稱由來,相關詩詞,地域文化,文物古蹟,

形成演變

綜述

瘦西湖是由隋唐大運河水系和隋、唐、宋、元、明、清等不同時代的城壕連綴而成的狹長水體。瘦西湖最早的兩段水體形成於隋代。宋元時期,與城壕連線成一個更大範圍的水系,成為揚州城的西護城河。瘦西湖水道沿用歷代揚州城護城河,並經人工疏浚、鑿通,最終在清乾隆年間(1736年—1795年)形成一條連貫細長又富曲折變化的線形水體。瘦西湖是大運河的支流,始終與大運河保持著水源相通的互動關係。

起源

春秋戰國時期,吳王夫差為了北霸中原,在長江以北建造了一座新城—邗城。同時開挖了流經邗城之下的運河—邗溝,此時的瘦西湖所在地區已有可能形成了水體,但還不具備固定湖泊、河流形態。西漢初年,吳王劉濞擴大楚廣陵城,今大明寺東邊的護城河已經成型,該段水體的護城河是瘦西湖水系最初的發軔。此後漢晉廣陵城都沿用了該段成果,這部分水體也一直存在。南朝宋大明二年(458年),竟陵王劉誕令人築廣陵城,造就了今瘦西湖小金山至大虹橋一段水體(護城河)成形。

成型

隋代開始,揚州城向蜀岡下沖積平原擴張。隋煬帝時期,在蜀岡下,修築了不完整的羅城,在羅城外緣開挖了護城河,並在羅城西北角開鑿九曲池,引蜀岡山澗之水灌之,遂形成了平山堂至熙春台段的雛形。即自大明寺東蜀岡中峰和東峰之間的山澗南端開始,沿羅城西牆直向南,至少到達羅城的三洞西門南端,平山堂至熙春台段護城河基本形成一半。唐代時羅城南擴,在安史之亂前的盛唐時代,蜀岡下羅城西城壕至少已經囊括了今瘦西湖景觀內平山堂至熙春台段。最遲至盛唐年間,瘦西湖的最北段水體已經形成,瘦西湖水域的兩條南北向的水道也已經先後構建。
宋朝時在五代末年基礎上修建宋大城,整個宋朝揚州城由州城(大城)、堡城、夾城組成。宋大城東、南兩面仍沿唐羅城舊垣,城外即運河,北護城河為今漕河,西垣臨唐代羅城西部的九橋河。宋朝揚州夾城修成以後,宋三城護城河的用水量劇增,頗需一條溝通夾城、州城城壕與吳家磚橋一帶水系的溝渠,向其提供水源。而溝通此段的溝渠便是今熙春台至小金山段水系,此段水系既有北來的平山堂塢水等,也有西來的廿四橋水等。據文獻推測熙春台至小金山段水系連線今廿四橋與小虹橋的東西向河流的溝通時間始於南宋,最遲不晚於元初。
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朱元璋部下張德林率軍攻占揚州城,截城西南隅,築城守之。並在今冶春園附近斜向東南修築了城牆,故今大虹橋南邊的虹橋修禊至冶春園的護城河,於此時形成。至此,從隋煬帝時代起至元末的七百多年間,經過隋唐羅城、宋大城與夾城、明舊城的修築,其城壕逐漸連為一體,次第構築了北起平山堂塢,向南經熙春台,東轉至法海橋到小金山,再南折抵大虹橋,稍南又轉向東經老北門橋下,最後到達冶春園,一條綿延十多里的曲折水道,瘦西湖水系基本成型並承擔了部分外護城河的功能。
瘦西湖
唐朝至明朝揚州城變遷圖

發展

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築揚州新城,東、南、西三面的城壕沿用舊制,而當時建城是為了抵擋來自東南方的倭寇,故未開鑿北面的護城河。直到明萬曆二十年(1592年)開鑿打通了城北新城壕的水路,才使得揚州城的護城河水網全面貫通。於是,瘦西湖水系得以抵達天寧寺,往東直通運河,整條水系基本成型。清乾隆年間(1736年—1795年),清政府又多次對河道進行了人工疏浚,遂形成為一條連貫細長又富曲折變化的線形水體。

位置境域

瘦西湖位於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大虹橋路28號,中心地理坐標為東經119°44'77",北緯32°46'50",水域面積700畝。現瘦西湖水域範圍北達大明寺蜀岡山腳下,向南至熙春台分兩支,一支西南經念四橋通蒿草河,一支直東至小金山復分兩支,一支由小金山北經長春橋達友誼橋通潮河,一支由小金山沿長堤春柳南達大虹橋通西門二道河,逶邐長約3.3千米。其中大明寺蜀岡下—春台—蓮花橋—小金山—大虹橋為景勝集中的主水域。
瘦西湖
瘦西湖及其周邊地圖

水文特徵

瘦西湖是典型的小型淺水湖泊。瘦西湖上游源水來自京杭大運河、古運河,河道水質一般。瘦西湖一般水深1.5米,最大水深約2.5米,湖水淡綠色,呈中性反映,PH值為7.0;底質為灰色淤泥,鬆軟,含有機質較多,且含沙量較大,經多年沉澱後,原瘦西湖湖底已存在較為明顯的淤積情況。瘦西湖原河道淤泥堆積厚度普遍在0.5—1米,河道兩側坡地常年雨水沖刷,水土流失嚴重,湖區底部淤泥堆積。2020年12月11日,瘦西湖對湖區進行了為期近4個月的全面清淤疏浚,清淤後的瘦西湖主航道拓寬至12米。
瘦西湖
瘦西湖水域實拍

流域環境

地形地貌

瘦西湖的河道大體構成為:北段(九曲池至熙春台)為揚州唐羅城西的城濠一線而東,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治理開浚為蓮花埂新河。南段(小金山至大虹橋通二道河一線)為揚州宋大城西的城濠,中段(蓮花橋至小金山)為清雍正十年(1732年)知府尹會一、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巡鹽御史高恆先後主持開浚。歷史上,明崇禎十年(1637年)、清乾隆十五年(1752年)、乾隆二十年(1757年)、乾隆二十六(1763年)年均相繼開挑疏浚瘦西湖,遂形成現有基本河道地貌。

氣候特點

瘦西湖屬於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向溫帶季風氣候的過渡區,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豐沛,盛行風向隨季節有明顯變化。

所屬水系

瘦西湖屬於京杭大運河揚州段水系,是京杭大運河揚州段的支流。京杭大運河是中國古代南北水路交通的主要通道。京杭大運河自北京起,途經河北、天津、山東、江蘇、浙江六省市至杭州的運河,它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近1800千米。瘦西湖所在的京杭大運河徐州藺家壩至揚州段,建設了皂河、宿遷、劉老澗、泗陽、淮陰、淮安、邵伯和施橋等8座複線船閘和藺家壩船閘,並對全河道進行了拓挖,該運河河段可通航2000噸級船舶。

資源狀況

植物資源

瘦西湖區域內植物資源豐富,物種繁多。被子植物占絕大部分,雙子葉物種最多。其中含15種以上共4科34屬102種,科、屬、種分別占整個植物系的6.2%,23.3%,35.3%,以灌木及小喬木為主,是喬灌木群落的主要構成部分;含10—14種共3科15屬35種,其中科、屬、種分別占整個植物系的4.6%,10.3%,12.1%,以裸子植物為主,喬木類占主導地位,忍冬科的以灌木類型栽植;含5—9種共8科20屬50種,其中科、屬、種分別占整個植物系的12.3%,13.7%,17.3%;含2—4種共28科55屬80種,其中科、屬、種分別占整個植物系的43.1%,37.7%,27.7%;僅含1種共21科21屬21種,占整個植物系的32.3%,14.4%,7.3%。

動物資源

瘦西湖主要鳥類資源
分類
鳥類名稱
主要留鳥
優勢種
白頭鵯
烏鶇
灰喜鵲
黑臉噪鶥
黑尾蠟嘴雀
常見種
棕背伯勞
戴勝
棕頭鴉雀
白鶺鴒
白腰文鳥
普通翠鳥
金翅雀
小鷿鷈
黑水雞
褐頭鷦鶯
鵲鴝
大山雀
灰斑鳩
珠頸斑鳩
麻雀
領雀嘴鵯
銀喉長尾山雀
灰椋鳥、絲光椋鳥
(該兩種部分為候鳥)
主要候鳥
優勢種
池鷺
小白鷺
夜鷺
(部分留鳥部分夏候鳥)
斑嘴鴨、綠頭鴨
(在瘦西湖改變習性為留鳥)
常見種
家燕
紅脅藍尾鴝
黃眉柳鶯
黃葦鳽
斑鶇
中白鷺
須浮鷗
紅嘴鷗
灰頭鵐
白眉鵐
北紅尾鴝
紅嘴相思鳥
珍稀鳥類
壽帶鳥
鷹鵑
雀鷹
松雀鷹
多次出現過的鳥類
四聲杜鵑
鶴鷸
噪鵑
灰樹鵲
小灰樹鵲
太平鳥
冠魚狗
白腰草鷸
戴菊
水鷚
冕柳鶯
小太平鳥
天鵝
參考資料:
瘦西湖鳥類實拍

旅遊開發

【主詞條:揚州市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
瘦西湖是世界文化遺產大運河的重要組成部分,清代康乾時期即已形成的湖上園林群,瘦西湖以一湖碧水為主體景觀,串並擁有徐園、小金山、五亭橋、白塔、二十四橋、萬花園、雙峰雲棧等名園勝跡。2010年,揚州瘦西湖風景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授予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2014年6月22日,作為“中國大運河”遺產點之一的瘦西湖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32項世界文化遺產。
2019年6月9日,瘦西湖被江蘇省委宣傳部、江蘇省交通運輸廳、江蘇省水利廳、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江蘇省文物局評為“最美運河地標”。

歷史文化

名稱由來

“瘦西湖”之名最早見於文獻記載為清初吳綺《揚州鼓吹詞序》:“城北一水通平山堂,名瘦西湖,本名保障湖。”清乾隆元年(1736年),錢塘(杭州)詩人汪沆慕名來到揚州,在飽覽了這裡的美景後,與家鄉的西湖作比較,賦詩道:“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虹橋儼畫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

相關詩詞

瘦西湖相關詩詞
作品名
作者
朝代
《過揚州》
韋莊
唐朝
《詠保障河》
汪沆
清朝
參考資料:

地域文化

瘦西湖湖上園林以荷為主題,有以“荷”為主題的“荷浦薰風”一景,為揚州園林湖上二十四景之一。清朝戲曲作家李斗《揚州畫舫錄》載:荷浦薰風,在虹橋東岸,一名江園,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乾隆帝賜名淨香園;在描繪“荷浦薰風”景觀時云:“橋西為荷浦薰風,橋東為香海慈雲,是地前湖後浦,湖種紅荷花,植木為標以護之;浦種白荷花,築土為堤以護之。”瘦西湖因地制宜地用“荷”造景,形成了以“荷”為主題的荷花勝景。另外,瘦西湖通常每年於7月1日—8月31日會舉辦“瘦西湖之夏”荷花節。
瘦西湖
瘦西湖的荷花
瘦西湖園林建築具有典型的佛教文化特色,例如著名的瘦西湖白塔便是寺廟塔,為典型的喇嘛教寺院的塔制。瘦西湖的蓮花橋俗稱五亭橋,是瘦西湖的標誌。該橋建於蓮花堤上,橋上建五亭,是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巡鹽御史高恆及揚州鹽商為迎奉乾隆帝而建。蓮花是佛教的象徵,蓮花橋構思精妙,把佛教的意象與建築巧妙地結合起來。蓮花橋從空中俯視,橋上的5座風亭就像5朵冉冉出水的蓮花,所以故名蓮花橋,與白塔形成了和諧統一的視覺效果。

文物古蹟

瘦西湖區域相關文物古蹟
古蹟名稱
所處年代
保護級別
古蹟圖片
蓮花橋和白塔
清朝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瘦西湖
蓮花橋和白塔
大虹橋
明朝
揚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瘦西湖
大虹橋
藕香橋
瘦西湖
藕香橋
小金山
清朝
瘦西湖
小金山
四橋煙雨樓
瘦西湖
四橋煙雨樓
徐園
民國
瘦西湖
徐園
鳧莊
瘦西湖
鳧莊
參考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