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歷史
育才國小創建於1888年,其前身是“慕究理女子學堂”,初為教會創辦,學堂內建有“
壽安寺”,尊崇的是儒家思想;學校門前不遠處的“
文峰塔”有“文運昌隆”之意,而古運河畔自古以來就是文人墨客雅集之地;“九峰園”、“
湖南會館”、“盧氏宅院”等建築,也坐落在此一公里的範圍內,可謂人文薈萃。儘管學校源於教會辦學,帶有一定的宗教文化色彩,但其先進的課程設定雖脫胎於美國,但是又融入了
中國的傳統,在其數學、英語、科學等學科的基礎上,創辦伊始的學校還增加了古文、書法、刺繡等傳統的課程文化。頗有中西合璧、洋為中用的辦學思想。形式上是在借鑑國外的先進教育理念,內容上又不離中國教育的實際。將“實際”和“拿來”給予完美的結合。同時,一些優秀私塾先生的加盟,在大力弘揚儒家思想基礎上,也要求當初的莘莘學子掌握科學的文化知識和一切先進的文化。縱覽學校的辦學歷史長河,學校不僅把教育學生做“愛自己和他人、愛社會與自然”的人的道德標準放在首位,讓學生從小就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建構大寫的人的道德內涵,做一個有氣度、有底氣的“仁愛”的人。也把培養“自主學習、差異發展”作為育人的“求真”目標,努力踐行探尋真理、渴求進步的科學精神,做一個智慧的人、純粹的人、現代的人。歲月匆匆,這所由傳教士創辦的學校,已經幾度易名, 1951年更名為蘇北育才國小,1953年正式定名為揚州市育才國小。
辦學條件
辦學規模
學校現有60個教學班,194名教職工,4300名學生。校園占地面積23000 平方米,求真樓與仁愛樓,青磚灰瓦,古色古香,中西合璧,盡顯學校歷史之底蘊;育才主樓與圖書樓巍然佇立於內環路邊,靜守著古運河畔的的那份安謐與從容;5000平方米的塑膠運動場、開放式的學校鑄鐵柵欄,流淌著學校現代文明的開放音律。
師資力量
育才在校園文化中踐行“培植
人文精神”的思想,在學校設計、
班級文化建設等方面竭力凸現傳統文化的特色。從弘揚
廣陵文化的古詩文誦讀,到童趣盎然的《
月亮城詩會》表演。學校師生努力打造“秀外慧中”的書香校園,自己則涵詠其間,成為校園中最富有詩意的文化構成。學校有省特級教師1名、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1名,學校常年特聘指導專家2人,市區三級骨幹30多人。
辦學成果
風雨滄桑,
育才國小以“仁愛求真”為校訓,改革創新,步伐堅定。學校先後獲得江蘇省文明單位、省模範學校等十多個省級、國家榮譽稱號,現為省實驗國小、省
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二十一世紀中國學校體育發展研究實驗學校。
在這樣的古城歷史文化和校園文化的滋養與薰陶下,學校堅持走內涵發展之路,逐漸形成了“自主學習、
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的辦學特色。學校多年來一直在
主體性研究領域默默耕耘,從“九五”到“十五”再到“十一五”課題研究,盡心竭力地致力於學生個性發展的探索與實踐,在研究中奮進,在奮進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獲得了“省優秀課題”的殊榮。教師在課程改革的新風中,勇立潮頭,搏風擊浪,實踐著自主發展的願景;學生在素質教育的春風裡,新蕾初綻,俏立枝頭,沐浴著自主發展的陽光。僅2007年,學校就獲得市級以上獎勵近100項,教師在國家、省、市、區論文評比中有80多人獲獎,有 150多篇文章在各級教育刊物上發表,近千名學生在各級比賽中獲獎。
經過多年的探索,至2012年
育才國小已經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辦學理念,並躋身於“中國名校”之列。可以說,是中國傳統文化滋養了育才,是古城揚州賦予了學校得天獨厚的發展條件,而育才人在珍視自身文化血脈的同時,也執著地尋找著符合時代發展需求和自身需要的發展道路。育才人正用智慧繪就新藍圖,用心血譜寫新篇章!
文化傳統
校徽
1、校徽的組成:
校徽主體圖案是由“育才”二字第一個字母“YC”構成的一朵
構骨樹新芽,下方是一個圓弧,用中文和拼音標有學校全稱和建校時間。
2、圖案及寓意:
構骨樹為1888年建校時栽種,“
構骨新芽”既象徵著育才的莘莘學子,也象徵著“育才”這所百年名校。“圓弧”既是一個立體的歷史舞台,又似
古運河的一彎碧水。整體圖案喻示著古運河畔的
育才國小,一直以學生的自我發展為中心,培養了一代代育才人。
3、色彩及寓意:
圖像為綠色,象徵著理想、活力、生機。
校歌
起 航
美麗的古運河畔①,理想的風帆在起航,
傳承仁愛求真③,綻放智慧芬芳,
灑下快樂綠蔭,放飛心中理想,
書聲美,歌聲揚,我們在這裡幸福成長。
勵志在今朝,明日當自強。
育才,育才,為育才爭榮光。
啊!同學們,起航,起航。
注釋:
②:育才國小創建於1888年,其前身為“慕究理女子學堂”,學校小操場東北角有一棵高大的構骨樹,為創校人慕究理女士親手栽下,現為“揚州市古樹名木”。
③:育才國小校訓。“仁愛”語出《
論語》。“求真”語出
陶行知“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歌詞解讀:
伴隨著柔和的晨光,古運河畔的育才園在孩子們活潑的笑聲中醒來,每天以嶄新的姿態,滿載希望向著理想破浪前行。
歷經百年滄桑,創校人慕究理女士親手栽下的構骨樹依然鬱鬱蔥蔥,它以一個歷史老人的角色見證了育才國小一路的磨礪。一代又一代育才人不僅把教育學生做“愛自己和他人、愛自然與社會”的人的道德標準放在首位,而且把探尋真理,渴求科學作為矢志追求的目標。讓莘莘學子做一個有氣度、有底氣的“仁愛”的人,更要做一個有理想、有智慧的“求真”的人。
構骨樹花開花落,它以一個真誠朋友的角色伴隨著孩子們一路成長。傾聽著孩子們琅琅書聲,分享著孩子們盈盈笑語,欣賞著孩子們自尊自信的風采,品位著孩子們放飛理想的的幸福,期待著孩子們與它的再次相逢。
古老的構骨樹笑了,煥發出勃勃生機,這生機寫在孩子們謙和的言行里,寫在孩子們蓬勃的朝氣里,更寫在每一個孩子生動的面孔里。她仿佛看見在孩子們心中播下的“仁愛求真”的種子,正在悄悄地生根、發芽……
校訓
“仁愛求真”四字校訓,以古察之,源於傳統;以今視之,與時俱進。
“仁愛”,語出《論語》。其涵義甚豐,基本要義有二:一為愛人,另一為與人相處之道。《
說文》釋為:“仁,親也,從二人”,是說人與人的關係,友善親和,和諧共生。
孟子又曰:“
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是先愛自己的親,然後推及至民,再推廣到物;是先己後人,先內後外,由近及遠的人際關係。這種友愛,既有次第,又有親疏。這是一種從人“自然本性”出發的“仁愛差別”。“求真”,語出陶行知“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真,客觀的情況、狀態,事物的本質、規律;真誠,是對人來說最重要的品格(《
馬克思的自白》)。求真,就是要認識世界,探索規律,崇尚科學,堅持真理,追求真、善、美。仁愛與求真是相輔相成的。仁愛是求真的歸宿,求真為了仁愛;求真是仁愛的徑由,求真才能仁愛;同時,也只有注重仁愛,方可更好地求真。“仁愛求真”是育才人對教育理想追尋的一種願景、對教育理想實踐的一種闡釋,對教育理想人格的一種提煉。
辦學理念
近些年來,學校圍繞“仁愛求真”四字校訓,開展有益嘗試。一方面,大力開展弘揚“
人文精神”的系列教育活動。通過校本課程實施,教育活動的實踐,為學生塗抹下豐富的人生底色。學校已正式發行了《月亮城詩文》、《
中華文史故事》兩本校本教材。還開展了名著推介與閱讀活動。漫步校園,我們看到,從弘揚廣陵文化的古詩文誦讀,到童趣盎然的《月亮城詩會》表演,古韻飄香,師生心底,靈光浮涌;從中華文史知識的積累,到世界文化經典書目的推介,循序漸進、博採眾長、自成體系。學校努力通過打造“秀外慧中”的書香校園,讓師生成為最富有詩意的“仁愛”文化構成。另一方面,學校為了發展人,尊重人,在學習方式上大膽改革。從“八五”、“九五”到“十五”課題,均致力於學生個性發展的實踐探索研究,在
主體性研究領域獨樹一幟,獲得多項殊榮。如今,育才人又立足學生
個性差異,為滿足
個體學習的需要,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十一五”課題“善待學生個性差異”已然確立,蓄勢待發。
需要堅持“仁愛求真”的人才觀、全面發展的素質觀、個性成長的價值觀,不斷增強師生對“仁者愛人”的尊重之情、對“科學至真”的渴求之心、對“中西合璧”的兼容之襟。而學校的“仁愛求真”文化建設,就是要堅持倡導一種“至善至真”的文化精神,積極營造一種人與人之間真誠合作、自主探究、差異發展的師生共進的學習生態環境;積極打造師生協進共贏、和諧發展、和衷共濟的團隊精神;積極催生師生克難求進、無畏無懼,永不停息的時代精神。
我們提及的“仁愛求真”,不僅是建立人類文明繁衍與創生的需要,不僅是建立和諧社會的需要,更是一種心靈淨化和自我價值實現的需要。育才人的仁愛求真的思想充分體現了歷史文化名城的豐蘊。試想,育才人的仁愛求真的思想,也許得益於古老的地域文明的長期薰陶;育才人的仁愛求真的思想,也許得益於接納了
運河文化的滾滾波濤;育才人的仁愛求真的思想,也許得益於因地處長江中下游衝擊平原而塑造出了寬闊的文化胸襟;育才人的仁愛求真的思想,也許得益於承納了廣陵文化乃至中國傳統文化的誠善與敦厚;育才人的仁愛求真的思想,也許得益於忍辱負重、百折不回的精神而誘發出的時代風情。
如果我們把“仁愛求真”視為學校辦學的思想體系的根基,那么,有了儒家“仁”的教育思想,我們的師生興許會擁有一片道德的天空,人文的海洋;而有了“真”的科學精神,我們的師生才有了一個更美的生活天地,更自由飛翔的學習空間。從這種意義上說,“仁愛求真”思想的提出,並不只是育才人對百年辦學歷史簡單的回首往昔,而是憧憬美好的教育藍圖;並不只是育才人對中西教育觀的簡單疊加,而是中外合璧,融會貫通的教育創新。總之,其校訓體現了百年育才深厚的文化積澱和豐碩的辦學成果。
學校領導
歷任學校負責人名單
年代
| 校名
| 職務
| 姓名
|
1888—1906
| 真理女學堂
| 校董會董事
| 慕究理
|
1906—1928
| 慕究理女學堂 慕究理女子學校
| 校長 校董會董事
| 安德烈
|
1928—1937
| 慕究理女子學校
| 校董會董事
| 斯坦士
|
1928—1937
| 慕究理女子學校
| 校長
| 德瑪麗
|
1938、7—1941
| 慕究理中國小校
| 校董會董事 校長
| 斯坦士
|
1946—1948
| 江都縣私立慕究理中國小
| 校長
| 姚爾玉
|
1949—1950
| | 保育院院長兼校長
| 吳月
|
1950、9—1951、4
| 私立慕究理國小
| 代校長
| 汪崇惠
|
1951、4—1952、9
| | 副校長主持工作
| 姜瑞舟
|
1952、9—1953、9
| | 副校長主持
| 孫維翼
|
1953、9—1957、9
| 揚州市育才國小
| 校長
| |
1957、9—1961、8
| 揚州市育才國小
| 副校長主持工作
| 張祖新
|
1961、8—1964、8
| 揚州市育才國小
| 校長
| 張祖新
|
1964、9—1966、8
| 揚州市育才國小
| 校長
| |
1966、9—1968、8
| 揚州市育才國小
| 文革領導小組組長
| 孫佩高
|
1968、8—1976、10
| 揚州市育才國小
| 革委會副主任主持工作
| 沈警生
|
1976、10—1978、10
| 揚州市育才國小
| 革委會副主任主持工作
| 潘松林
|
1978、10—1980、2
| 揚州市育才國小
| 校長
| 嚴秀珠
|
1980、2—1985、2
| 揚州市育才國小
| 支部書記主持工作
| 吳耀民
|
1985、2—1987、10
| 揚州市育才國小
| 校長
| 沈警生
|
1987、10—1989、4
| 揚州市育才國小
| 副校長主持工作
| 陸永斌
|
1989、4—1991、8
| 揚州市育才國小
| 校長
| 李德隆
|
1991、9——1993、8
| 揚州市育才國小
| 副校長主持工作
| 詹美寶
|
1993、8—1999、7
| 揚州市育才國小
| 校長
| 詹美寶
|
1999、7—2000、10
| 揚州市育才國小
| 副校長主持工作
| 劉萍麗
|
2000、10—2008、6
| 揚州市育才國小
| 校長
| 劉萍麗
|
2008、7—2012.1
| 揚州市育才國小
| 校長
| 陳士文
|
2012.1— | 揚州市育才國小
| 校長 | 王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