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城牆,位於中國江蘇省揚州市。揚州城牆於1950年代拆除,現僅存遺址。1996年11月,揚州城遺址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揚州城牆
- 地理位置:中國江蘇省揚州市
地圖信息
地址:平山堂東路20
揚州城牆,位於中國江蘇省揚州市。揚州城牆於1950年代拆除,現僅存遺址。1996年11月,揚州城遺址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平山堂東路20
揚州城牆,位於中國江蘇省揚州市。揚州城牆於1950年代拆除,現僅存遺址。1996年11月,揚州城遺址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揚州築城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前486年吳王夫差修築邗城。漢代,建廣陵城,位置基本不變。隋代,以漢廣...
江蘇省揚州市蜀岡—瘦西湖風景區內唐代城牆遺址發掘工作已基本完成。據介紹,這是揚州唐城西城牆現存唯一遺址,也是全國發現的最為完整的唐代城門遺址。歷史背景 揚州,作為地域稱謂,《尚書》等古籍均有記載,為華夏九州之一。 隋唐時期,隋煬帝開通南北大運河,在此修建迷樓,並於618年死在這裡。 有唐一代,中國...
清代沿用明代揚州城。1916年,新舊城隔牆拆除。1950年代,城牆全部拆除,改築環城馬路。簡述 人生只愛揚州住 夾岸垂楊春氣薰 自摘園花閒打扮 池邊綠映水紅裙 ――黃慎《維揚竹枝詞》。歷來是水陸交通樞紐,南北漕運的咽喉,蘇北的重要門戶。 揚州是江澤民總書記的家鄉,是一座具有2480多年歷史的古城, 國務院首批...
宋大城西門遺址位於揚州市四望亭路,城門始建於五代後周,歷經北宋、南宋一直沿用到清代。其中北宋時期的西門,為中國已發現最早的磚砌券頂式城門。門址根據使用年代可分為四期。五代時期的門址由城牆、馬面、城門和道路組成。平面布局呈“凹”字形。城牆牆基寬15米,殘高0.3~2.8米,牆體為夯築,兩側包磚。兩...
城為土築,城門及城牆轉角處用磚包砌,四周有城壕。羅城在子城南面,城牆僅存殘跡,最高處不足 5米。關於羅城的範圍,有三種意見,其實際位置尚待證實。唐代城市普遍為里坊制,置居民區和商業區於封閉的里坊中,實行宵禁但史載唐揚州城有繁華的長街、夜市,說明晚唐時期揚州已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里坊制的束縛。唐末...
1984年在江蘇揚州對建於唐代之南垣進行發掘,於其城門外發現瓮城一座,平面呈矩形,現尚留存其東牆及南牆之一部,以及南牆東端的瓮城門道。根據各地層出土文物判斷,其建造及使用之上限應不遲於晚唐,並經五代、宋、元、明、清各代沿用。宋代中原及江南城市建有瓮城者甚多,文獻及實物皆有所見。據宋代《東京夢華...
揚州唐城遺址以蜀崗上、下分為衙城和羅城,規模很大,僅次於京城長安、洛陽,是中國東南地區著名的唐代城市遺址。遺址 時代:唐代 發掘地點:江蘇省揚州市老城區西北郊 發掘單位: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南京博物院、揚州文化局 歷史概況 唐建中四年(783)淮南節度使陳少游深溝高壘修築廣陵城,乾符六年(879)淮南節度使...
其主要內容涵蓋了對揚州蜀崗上唐子城、宋寶城歷史城壕遺存的結構分析、保存狀況評估、保護與展示方案設計、護城河調查與勘測資料等。書中較為詳細地論述了城牆遺存保護與展示的基本原理。同時,也在唐子城●宋寶城完全以公園形態出現之前,留下了一批較為重要的資料。它真實記錄了蜀崗古城遺址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轉化的...
第二節 揚州城歷史沿革 第三節 揚州城考古勘探與發掘 一 考古概況 二 聯合考古隊的成立與工作概況 三 工作方法 第二章 蜀岡上城址的考古勘探與試掘 第一節 城址的考古勘探 一 城牆和城門 二 道路 第二節 城牆的考古試掘 一 東城牆 二 北城牆 三 西城牆 四 西北城牆角 五 南北向中間城牆(寶祐城東牆...
二十四日,清軍的紅衣大炮運輸隊,抵達揚州城外。清軍試射紅衣大炮,彈丸擊中揚州城官府,一顆重量十斤四兩。紅衣大炮射擊從早晨一直到夜晚,揚州城牆損毀嚴重,堞墮無法修復,守軍以大袋沉泥填補。有清軍小隊伍趁夜偷襲城牆,而幕府軍擊退了這些清兵。夜間,清軍用紅衣大炮攻擊城牆。清軍攻城不利,且每日消耗物資巨大,...
高郵城牆及奎樓位於揚州市高郵市環城南路與琵琶路交匯處的西北側。文物信息 高郵城牆及奎樓位於原高郵城東南角、現高郵市環城南路與琵琶路交匯處的西北側,分別建於北宋開寶四年和明代天啟三年,以後歷朝均有修繕。高郵城牆建於北宋開寶四年(971),高郵軍知軍事高凝祐始築。據《高郵州志》記載,原高郵城周長一十...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南京博物院、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組成的揚州唐城考古工作隊主持,揚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委託洛陽市文物鑽探管理辦公室於2011年10~12月和2013年3~4月,先後在揚州蜀崗古代城址城圈內、城牆城壕開展了考古勘探調查工作,隨後在對勘探出的各種跡象的性質進行初步分析的基礎上,制定...
寶應城牆遺址位於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安宜鎮老城區京杭運河東側,時代為宋至清。寶應縣城原名“白田”,隋代已成集鎮,唐為縣治所。文物歷史 城始建於南宋嘉定年間,初修寶應土城。元至正十年(1350)增築,並包砌城磚,周長九里三十步,寬三里,長二里二百六十步。嘉靖三十七年(1558),為防倭患,重修城池,其後...
《揚州城鄉建設志》是李百先編纂的地方志。內容簡介 本志記載了揚州城鄉建設發展史實。概述揚州古今城市建設歷史脈絡和管理體制沿革。作品目錄 封面 揚州城鄉建設志 著作權頁 《揚州城鄉建設志》編審委員會 《揚州城鄉建設志》編寫人員 圖片 古城舊貌 天寧門水關城牆(40年代後期)揚州城建檔案館 供 南護城河及城牆(40...
第二節 揚州城歷史沿革 第三節 揚州城考古勘探與發掘 一 考古概況 二 聯合考古隊的成立與工作概況 三 工作方法 第二章 蜀岡上城址的考古勘探與試掘 第一節 城址的考古勘探 一 城牆和城門 二 道路 第二節 城牆的考古試掘 一 東城牆 二 北城牆 三 西城牆 四 西北城牆角 五 南北向中間城牆(寶祐城東牆...
明清揚州城主城牆沿用南宋大城西城牆,西門瓮城形制呈梯形,在瓮城內加設一道城牆,形成類似雙瓮城的布局。修城中使用了較多石料,其中發現有元代阿拉伯文石碑。旅遊信息 宋大城西門遺址是位於四望亭路,展示了揚州宋代城池史,為“八五”期間全國考古十大新發現之一。史載揚州宋代有三城:宋大城、(老城區)、寶佑城...
發現唐、五代、北宋、南宋時期的城門遺存疊壓關係清晰,城牆厚約15—20米。城門寬6.07米,根據宋代《營造法式》有關記載,結合以往的考古鑽探發現,推測城牆高約10米。景點介紹 揚州市於2006年建東門遺址公園,2009年參照宋代《營造法式》,復建城牆及山頂門樓,以再現宋代揚州“壯麗壓長淮,形勝絕東南”的雄姿。
根據文獻記載和考古發現,唐代揚州規模很大,僅次於當時的京城長安和東都洛陽。揚州唐城由兩重城組成,蜀岡上為一小城,即子城,亦稱牙城或衙城,為官衙集中之地;蜀岡下為一大城,即羅城,為居民區和工商業區。蜀岡上的子城保存得比較完整。除部分城牆被破壞外,夯土城垣均高出地面,南城牆是沿蜀岡邊緣夯築的,西...
唐城遺址是揚州市邗江區境內的遺址,位於揚州市邗江區平山堂路3號(瘦西湖北門正對面)。開放時間:全年 08:30-17:00(最晚入園17:00)。景點介紹 唐城遺址位於瘦西湖的北邊,裡面的平橋、城牆、殿堂都仿造唐朝建築的模樣,並辟有唐城遺址博物館、崔致遠紀念館等。景區里遊人不多,植被蔥鬱,適合隨意走走,登上城樓...
平山堂城遺址位於揚州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平山村平山茶場、萬松嶺上,堡(宋寶祐)城西側,時代為南宋。文物歷史 2002年,揚州市文物考古隊對其進行考古發掘,確定城牆夯土在沿西線的山崗,城牆寬度在18米左右。城址地勢高亢,西邊有較寬闊的護城河,成為揚州軍民抗元的前防哨所,也是揚州宋三城之外又一重要的城...
鹽阜路的身下早年系揚州的城牆,高得很,是護衛揚州城的人工屏障。附近有兩處城門,天寧門和北門,天寧門又叫拱宸門;北門還附帶水門,至今仍存的北水關橋便是明證。古城揚州在解放初給拆了。城變成了路,鹽阜路就是其中的一段。然而,護城河還在,城牆的影子便依稀還在。 由東至西,便益門、廣儲門、北水關...
博物館坐落在唐衙城遺址的西南角、隋煬帝行官的舊址上,館內藏有陶瓷器、銅器、金銀器等唐代揚州各類出土文物三百餘件。現有唐代揚州出土文物展、崔致遠史料陳列等基本陳列。唐城古遺址與唐式平橋、仿唐城牆厥樓、唐式宮廷建築延和閣等交相輝映,再現了盛唐文化風采。古樸典雅、山水相連、景色優美,是蜀岡風景區...
據《夢溪筆談》載:“揚州在唐時最為富盛。舊城南北十五里一百一十步,東西七里三十步。”五代時,在牙城東南隅築小城;宋時又築大城,南宋末年築寶佑城以抗元兵。宋亡,寶佑城夷為平地,僅剩殘破的宋古城。明代和清代,分別在宋大城西南和東南筑舊城和新城。今天 解放初,唐牙城城牆全部拆城牆全部拆除。今在...
2002年,高郵城牆及高郵奎樓被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原
宋夾城景區是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的子景區之一,宋代揚州有“一地三城”之說,其中,宋夾城位於寶祐城和宋大城之間,至今已有800多年歷史。2006年,瘦西湖擴容時,宋夾城遺址被發現,經揚州文物考古研究所發掘研究,出土的城牆磚上刻有部隊番號,這說明當時有全國各地的軍隊都曾在此修牆、駐防。即南宋定都臨安(...
揚州 個園 位於揚州古城東北隅,鹽阜東路10號,個園以疊石藝術著名,筍石、湖石、黃石、宜石疊成的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融造園法則與山水畫理於一體,被園林泰斗陳從周先生譽為“國內孤例”。2005年,個園被譽為國家AAAA級風景旅遊區,全國二十家重點公園之一。2016年個園成為首批國家重點花文化基地之一。何園 坐落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