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戴婆

插戴婆是中國明清的一種職業,由於明清時期,上層婦女頭頂上的裝飾(當時稱作頭面)日漸繁複,在出門時尤其必須要將大量的插戴物品(包括挑心等)裝飾在頭上,對一般人來說甚為困難,因此逐漸產生了專門幫忙作插戴工作的插戴婆,由階層中下女性從事該項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插戴婆
  • 時代:中國明清
  • 階層:中下女性
  • 記載:《留青日札
  • 修面:拔淨顏面上的汗毛
相關內容,歷史與發展,

相關內容

明代的筆記小說《留青日札》對此項職業有較明確的記載:“富貴大家婦女赴人筵席,金玉珠首飾甚多,自不能簪妝,則專雇此輩…即一插帶,頃刻費錢二三錢。”

歷史與發展

婦女治容,自古是婦德的一個重要的部分。從古至今,女人的美容、化妝,是日常生活中辣元己不可缺少的功課。
插戴婆
《古樂府》中的《子夜歌》唱道:“治容多姿鬢.芳香已盈路。”它是最早的一首描繪婦女治容之盛的詩。
閻立本所繪的《女史蔑圖》,一位婦人對鏡而坐,一侍婢立在婦人身後,為其梳理長發,是一幀最早描繪古代婦女治容的圖畫。
描寫婦女晨妝、敷粉、點唇、描眉、畫眼、梳髻、理鬢的詩詞歌賦,在古典文學中比比皆是。婉約派的巨著(花間集》,便是一部治容的大成。
古代的小家碧玉、平民婦女都是自己梳理;而富戶人家的太太小姐們的梳妝,則有丫環婢女服侍了。在人生大典中,如婚嫁,參加盛典,婦女美容更要講究。其中有一項目,名曰:修面。
修面,就是拔淨顏面上的汗毛。要拔掉這些細小的汗毛,不能用刀剪、鑷子,而是用絲線絞拔。因之俗稱“絞臉”。絞臉,是一種專門的技術,需要精於此道的人來譽想拔做。
會絞臉的婦人,她們把一根長長的絲線,折成雙股對頭,用手搓捻,而後交叉纏於十指之間,再將此線壓在修面人的臉上來回滾動。
這樣,臉上細小的汗毛就被絞到絲線上,一邊滾一邊上下提起,汗毛便被拔出。如此反反覆覆,顏面就修得精光。膚潔如玉的女人會更加美麗。
待娘的新娘還要開臉。舊時.待字閨恥紋符中的少女發_式,額前要留劉海,腦後梳辮子。而一旦出嫁,就要梳起髮髻,以表示與少女的不同。梳髻,則要求額上.鬢角齊整,見稜見角。所以額鬢髮際邊上的長汗毛、細虛發,必須統統拔掉。
會做這些事的婦人,多是由外邊請來的喜娘。這些喜娘,經常出人豪門大戶內室閨閣,見多識廣,能說會道,都是處世老道的婦人。
她們憑藉這些技術,以此為職業,也可以稱她們是舊社會的美容師。這一職業源自明代蘇州一帶的插帶(戴)婆。
明人愉淋慨田藝蘅(留青日札)卷二(繡花插帶瞎先生)一則里說:“插帶婆者,富貴大家婦女,赴人筵席,金玉珠翠首飾甚多,自不能簪妝.則專雇此輩,顏色間雜,四面勻勻.一首之大,幾如合抱.即插帶頃刻堡燥嚷道,費銀二三錢斷探記葛,及上轎之時,幾不能人簾輿也。”絞面開臉,也是此輩專做的一項業務。此風到了清代更為風行。時人有《竹枝詞》贊道:
喜娘帶剃旋捉面,第一嘴靈便。
看見老爺太太笑眯眯,請安恭喜將錢編。
有時剎面不操刀,只將布線拔毫毛。
手輕贏得閨人喜,毛面開光白更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